关于中和节的诗文作品赏析

中和节的别名、美称、俗称以及雅称有:二月初一等。

中和节,二月初一,中和节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龙抬头时节敬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敬龙祈福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说龙抬头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关于中和节的由来,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唐朝前期,正月有上元节(正月十五),三月有上巳节(三月初三),四月有浴佛节(四月初八),五月有端午节(五月初五),六月有庆阳节(六月初一),七月有中元节(七月十五),八月有中秋节(八月十五),九月有重阳节(九月初九),十月有下元节(十月十五),十一月有顺圣节(十一月初五),十二月有岁除节(腊月二十九或腊月三十)。

一年到头,每个月都有节,唯独二月没有。 别的月份都能过节,二月却很少有这个机会,公不公平?不公平。放到今天,我们一般不会把这个问题当成问题,唐朝前几个皇帝也没有把它当回事儿,可是到了唐朝第十个皇帝唐德宗那里,问题就大了,他决定给二月安排一个节日,一个全新的节日。 这个全新的节日并不是二月二,而是二月初一。翻开《旧唐书·德宗本纪》和《旧唐书·李泌传》,我们能找到唐德宗将二月初一定为节日的经过。那是贞元五年,也就是公元789年,唐德宗在朝会上宣布,要在没有固定节日的二月设立一个固定节日。宰相李泌建议,该节日不妨定在二月初一,取名“中和节”。唐德宗大喜,让李泌帮忙制定中和节的习俗。然后呢,李泌就制定了如下风俗: 第一,休假一天,皇帝赏赐群臣适合在春天穿的单衣,君臣共同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名曰“中和宴”; 第二,百姓用青布做荷包,把往年收获的一些谷物装进去,互相馈赠节礼,然后聚餐喝酒,名曰“中和酒”; 第三,百官向皇帝献农书,百姓祭祀农神,既表示重视农耕,又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对于以上建议,唐德宗全部接受。次年(790年)二月初一,他在长安城郊的曲江之畔赐宴群臣,中和节正式开始。多年以后,白居易写诗怀念唐德宗,其中有这么几句:“节表中和德,方垂广利恩。悬知千载后,理代数贞元。”意思是赞扬他设立了中和节,此节将来传承千年,后人都要感谢德宗皇帝。

“中和节”主要兴盛于唐代。

中和节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进书献种上春服,

⒉节日宴会,

⒊赐尺赐衣,

⒋献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