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6月28日,清政府下令,将林则徐遣戌新疆伊犁。鸦片战争中,当英军进犯天津海口时,投降派官僚乘机诬陷林则徐,道光帝于1840年10月3日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1841年5月初,又令林则徐以四品卿衔去浙江随营效力。但不久,昏庸的道光帝以奕山诗的广东方面的军事失败归罪为林则徐“废弛营务”,本日下令将其革去四品卿衔,遣戌伊犁。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福州人,出身封建士大夫家庭。嘉庆进士,入翰林院。早年在京师曾参加过《宣南诗社》的活动,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轻世之学。历任监察御史、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任内注重实际调查,革除弊政,兴修水利、整顿盐政、赈济灾荒,以才能优异和作风清廉闻名。1838年底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迭遭打击。在遣戌途中,因大学士王鼎保荐,曾在河南治理黄河缺口,竣工后仍被充军伊犁。在伊犁期间,曾兴办水利,勘垦屯田,推广先进生产技术。1845年后复启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49年底病辞返乡,185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病卒于普宁途中。
林则徐不仅是一位热切的爱国者。他一生最光荣的业绩,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其主要功绩在于:
一、厉行禁烟。林则徐早年在江苏巡抚任上,就认真执行清政府禁烟法令,取得初步成效。广总督任上,又在汉口、长沙等地设禁烟局,用自己的薪俸配制戒烟药丸,督率部下收缴烟土烟具,命令吸食者定期戒绝,成效卓著。1838年底辩论黄爵滋的禁烟主张时,道光帝举棋不定。林则徐痛感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上书支持黄爵滋,力主禁烟。他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促使道光帝下禁烟的决心。林则徐遂命赴粤查禁鸦片,成为清朝统治阶级中严禁派的代表和禁烟运动的实际领导者。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与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他向外商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后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0多万斤,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了英国侵略者沉重打击,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
二、林则徐相信“民心可用”,积极组织群众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在广州,他逐渐认识到禁烟的艰巨和西方侵略势力的战争威胁,所以大力整顿海防,编练水勇,加强战备。他认为要抵御侵略,不仅要“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且还应用“民”之“众”去抵“夷”之“强”。因此他敢于公开晓谕和鼓励民众“英夷兵船一进内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在他领导下,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和进犯。即使在革职留粤期间,仍坚持与侵略者和卖国者琦善的斗争。遣戌途中,还积极研究“恢复之策”、总结抗英经验。在新疆三年,觉察到沙俄蓄谋侵略中国的野心,临终前几个月,犹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林则徐忧国忧时,不仅反侵略的立场始终如一,而且就其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形势认识来看,也是极有眼光的。林则徐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三、主张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到广州后的斗争实践,使他迅速摆脱了闭关锁国的传统偏见。他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主张。因而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组织编译《四洲志》,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此外,在对外贸易方面,他还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原则。总之,在当时的条件下,林则徐能“实事求是,不涉时趋”,没有“天朝大国”的虚骄,也不为千百年来视外国为“化外之民”的陈腐观念氤囿,“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就向后人昭示着林则徐不朽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林则徐的抗英斗争是悲壮的。林则徐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数千年文化优秀传统的体现。但林则徐的个人遭遇却是不幸的,在一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迭遭打击。这是腐败的政治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下,民族的精英们往往不可避免的命运。这也是整个民族的大不幸。后人对此,能不深思!
林则徐著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