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活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名气死后却和李白齐名

杜甫作为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之一,在后世的名气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后人将他和李白放在一起并称为“李杜”,不知道一直以李白作为自己偶像的杜甫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会不会很开心呢?不过,杜甫生前却并没有和李白一样活得那么潇洒自在,而且甚至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一辈子都活得很不舒服,但为何生前那么悲惨,死后的杜甫却名流千古,在后世那么有名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杜甫在世时为何名气不大

杜甫在世的时候,知名度应该是有的,不过相对他在后世获得的名声地位,就不太匹配了。由于盛唐国力雄厚,人们的审美偏向于文艺范一些。老杜沉郁顿挫的笔调不太吃得开。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有客(一作宾至)》。如果完全没名气,就不会有权贵舟车劳顿的来拜访了。“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要是没点“文名”,自嘲都不敢这么说。

杜甫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名气可以当敲门砖,但不是有名气就有好工作。

经历了武则天时代,承袭父亲官位的时代刚过去,科举制度正盛。杨国忠的儿子走过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由于李林甫执政,“野无遗贤”,杜甫文章很好也中举无望。父辈有一定官职,但不能左右科举,甚至“温卷”的能力都没有。老杜困守长安的十年里,生活方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老杜并不迂腐,会趋炎附势,献三大礼赋被玄宗赞赏,结果档案被雪藏了。可能是“野无遗贤”的后遗症。

后来战争爆发了,已经不是正常的社会。非正常的社会环境里,有才之士困厄就很正常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曾经都是名流,现在沦落异地他乡,衣食无着落。画家曹霸“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曾经“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最后“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同理,杜甫献三大礼赋时也辉煌过,但战争后只能靠亲友接济度日了。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有能力并不一定有施展的平台,尤其是在古代读书人求职门数窄,只能“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2、为何死后却与李白齐名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杜甫生前没有名气,并不是因为杜甫的创作不好,而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决定的。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曾当过一些小官,虽然官职不高,却也能与张易之交往,家境想来也不会差。但是,神龙政变后,张易之被诛杀,杜审言遭到牵连,也被流放,并从此家道中落,至杜甫的父亲杜闲时期,也没能有所起色。所以,杜甫从小的家庭环境,决定了杜甫并没有很高的起点,这也导致杜甫生前难以有接触当世名人的时机,自然也就缺乏名扬天下的机遇。

据史料记载,公元760年,唐朝人开始收录当时诗人的作品并编著合集。从公元760年开始,至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在这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问世了十部著名的诗歌合集,囊括了数百位诗人,但杜甫的名字,仅仅出现在了唐朝灭亡之前的《又玄集》中。

那么,既然杜甫在唐朝时,并未声名鹊起,为什么韦玄会将杜甫的作品收录在《又玄集》中?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得不提到唐朝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元稹了。

公元770年,一生失意的杜甫在孤寂中辞世,近十年后的公元779年,元稹出生,而直到公元813年,杜甫之孙杜嗣业有幸见到了元稹,并将杜甫生前的作品交给了元稹,并极大地感动了他。之后,由元稹的推荐,杜甫的诗歌开始广为流传,无数人读着杜甫的诗歌感怀至深。就这样,杜甫和杜诗才得以见得天日并流传千古。

3、杜甫是怎么死的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