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制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其他复合材料包括丝绢、尼龙布、塑料膜或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等。
制作方法介绍
1、制作竹篾
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变软,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三分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英寸及23英寸;
2、扎骨架
选择笔直的三年生桂竹,将竹剪成四至五毫米见方的长条形竹筋,用刀削成适当粗度,然后用小锯一一锯成所需长度开始扎架。有时弯曲部分须用蜡烛或酒精灯加以熏烤,竹筋受热后,执竹两端,双手稍加用力使其弯曲,待其稍冷却后再松手,否则竹筋会自行弹回。捆绑竹架应自中央主干部分着手。立体几何形态的风筝有时可做成很多单元形状然后再黏合在一起。扎架以前,最好在所有竹筋预定扎接处用尺量准做出记号。扎架完毕后,检查各处是否对称,如有需要,用线绷紧,以防骨架变形;
3、糊纸
将纸比照骨架的形状先用铅笔轻描轮廓,在各边预留出一厘米左右的边缘,然后按此边裁剪。糊纸时除将纸边涂抹糨糊外,竹架部分也应该稍擦糨糊,然后互相粘接。有些软面风筝,如蝴蝶、蜻蜓等造型的风筝,其翅膀边缘无竹条,可将纸边涂糊后予以折边,折边内的折叠处,如再粘一条细线在内,则使纸边更加坚固不易撕裂。制作中、大型风筝有时需要裁剪数块纸,一一粘在竹架上,如果某块面积较大,可裁出两厘米宽的纸条,糊在背面的竹条或拉线上,这样在施放受力时,纸面不致被风鼓起。
4、绑拴提线
选择适宜的施力点绑拴提线,视骨架结构情形系一根或两根以上提线。风筝的丝线可以选用牛皮线、棉线、下班线等。
5、修正
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试飞,试飞时可根据需要更换提线位置及长短。如仍未能顺利飞升,可视情况变更部分结构,或将竹筋削细调整受力面。
试飞成功后即可将风筝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