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记载中,商纣王为什么要剜比干的心

对于比干被剜心一事,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是因为纣王被妲己迷惑才这样做,但这毕竟是小说里的神话故事,真正的比干也的确遭受了剜心,但绝不是因为妲己。但是,比干毕竟是纣王的叔叔,究竟是因为什么,使得纣王会下这样一个命令?他们之间难道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纣王如此痛恨比干吗?

比干,沬(mei)邑人。沬邑是殷商时的地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应该没有人不知道,那就是殷都---朝歌,是在现在的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淇县。

电视剧《封神榜》里面最悲情、最震撼人心的人物非商纣王的宰相比干莫属,比干那种对君王的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死谏,感天动地,但是对于他的死因却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

在神话传说中,比干是被狐狸精妲己设计害死的。妲己是来自轩辕坟的千年狐狸精,自从进了皇宫就无法和她那些狐妖朋友们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很是想念,于是想办法说服纣王办了一次宴会,把她那些狐妖朋友叫过来一起饮酒作乐,却没想到她的那些朋友们道行太浅露出了马脚。

一起参加宴会的宰相比干发现真相后和黄飞虎一道,一把火烧了妖洞,把妲己的那些兄弟姐妹们都烧死了,还用狐狸皮毛做了件袍子送给纣王,来震慑妲己。

妲己恨死了比干,便想法置他于死地,遂装病,称只有比干才有的七窍之心才能医治。被妲己迷得神魂颠倒的纣王对她言听计从,于是叫来比干要他取出心脏。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比干抱着必死之心进谏,痛陈妲己之罪过,纣王之荒谬,然后破胸挖心而死。

这是演义的说法,而史书上记载是纣王刚愎、残暴荒淫,听不进良言,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

比干只好冒死强行连续三天谏言,结果成功地惹恼了纣王,被杀掉剜心。伴君如伴虎,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心情不好杀人是很常见的事,何况恼羞成怒的纣王。

还有人认为比干之死是王族权力之争的牺牲品。比干、箕子二人是纣王的叔叔,微子是纣王的哥哥,这三人都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而最后却是帝辛继承了王位,因此三人组成小集团和纣王对着干,还私通周人,意图里应外合推翻纣王统治,却被纣王发现,比干被杀,箕子被关,微子跑了,而殷商不久就在随后周人发动的牧野之战中亡了国。

这种说法有点儿想当然了,估计宫廷勾心斗角剧看多了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兄弟和传嫡子两种方式并用,而传兄弟的方式会造成兄弟之间出现很多纠纷,弊端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到了商朝后期更多的是采用传嫡子这种方式了。

虽然微子是上一代商王帝乙的长子,但是他是庶出的,在讲究出身的帝王之家,在继承王位这个问题上更是如此。虽然纣王是微子的弟弟,但是他的嫡出使得他继承王位从法理上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为什么要臆测三人不满纣王继位呢?这是毫无根据的。

另外,一个人一生的所作所为一般都会具有连续性,这和人的本质品行是有关的,也就是俗话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三人在纣王时期都是良臣,多次进谏结果纣王还是不为所动,依旧亲小人远贤臣。冒死进谏也没什么效果的情况下,微子就决定回自己的封地而不留在纣王身边,可见是已经心灰意冷,对纣王不抱希望了。后来,微子降了周朝,被封为宋国国君,仁政爱民,颇为贤良。说明他很会审时度势,但是本质并非奸恶之人。

箕子在纣王时期因屡次进谏无果,看透了大势,只好装疯卖傻结果被纣王关押。在周人推翻商朝以后,拒绝降周而远走朝鲜,开创了朝鲜政权,可以说箕子这人是有大智慧而又有气节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出结党营私的事情?

比干已死无法再进行后续分析,但是仅从他生前的作为来看,作为两朝元老能够誓死进谏可以看出对殷商的赤胆忠心,对纣王的殷切的爱,怒其不争。只是比干在此三人中是属于脑子一根经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士,是有大胸怀的人,不可能为没能继承王位而结党营私。

如果从纣王这方面来看,由于国势强大而目空一切、刚愎自用,加上残暴无道对这些忠臣的逆耳之言听不进去,听信小人谗言而要置三位忠臣于死地这是有可能的。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太多太多。

抛开神话传说部分综合来看,比干是进谏之前已报必死之心,以图用自己的死来换纣王的回头,挽救末路的殷商。以他对纣王的了解,连谏三日必是取死之道,只可惜他的死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非一人之力可以逆转。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