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科举考试四个等级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会试的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乡试的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