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崇洋心理究竟从何而来

说到崇洋媚外这件事情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事情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很多时候自己都是非常的对这个事情嗤之以鼻的,但是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行为了,那么中国的人这样的心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话常用来比喻那些崇洋媚外的现象。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毛病屡遭诟病。为何一个堂堂大国失去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呢?中国人的崇洋心理究竟从何而来?简单说起来,这事还得怪我们的清朝祖宗。正是他们的盲目自大、愚蠢无知,为子孙造了孽。如果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后代子孙就是一直在为那些祖宗还债。这就是一个国家转型的代价与成本,但是这个代价难免太大了,今天的我们仍在承受。

今天的国人有俗语“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晚清的中国也有句流行语,即“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划时代的一句话,是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心理产生变化的一个关键节点。探究中国人的崇洋心理发展,有必要首先从这句话开始。

“师夷长技以制夷”,此话出自魏源之口,诞生于1840年代。夷,就是西方。夷人,就是洋人。在当时的中国,“夷”带有明显的贬义,那时的中国人是瞧不起外国的。虎门销烟时,两广总督的代表会见美国洋商,还称人家是“哪个海洋偏僻角落里来的红毛夷人”。鸦片战争后,上海、天津陆续开埠,中国人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吃西餐。夷人用着刀叉,吃着半生不熟的带血的牛肉,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茹毛饮血,是根本没有开化的象征。那时,国人打心眼里鄙视这帮洋人。

在外国租界,中国人第一次见到了众多西洋事物,比如电车、电灯、电话、照相机……。虽然感到很新鲜、很好玩,但中国人仍然持鄙夷的态度,统称为“奇技淫巧”。当时的国人,看到火车,“诧所未闻,骇为妖物”。因为实在想不明白,冒着蒸气,跑来跑去大家伙跟怪物有什么区别。一列火车就能吓到中国人,对待外国事务,国人除了鄙夷外,还有一种恐惧心理。

18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这是一场由清廷主导的改革开放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还称呼洋人为“夷”,但已经有了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在此期间,有很多知识青年、政府高官外出留学、公干,这批开了“洋荤”的人视野大开,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如学生以留美幼童为代表,官员以郭嵩焘为代表。他们在享受西方物质文明带来的便利、自由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尤其是对西方政治文明更是羡慕不已。可以想象,他们也会为国人的自大无知而惭愧。

与此同时,租界文化在国内逐渐大行其道,也可视为西方文明在中国的近距离传播。比如上海百姓逐渐接受了西餐,并以此为时尚。用刀叉、切牛排、切面包,吃奶酪、喝啤酒。洋烟、洋酒、洋布、洋火、洋油、洋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以前令人鄙视的“夷”不见了,逐渐以“洋”字代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方面也曾为“夷”字恼火,多次向清政府提出交涉,不得在任何公开的文件再提此字。

另外,媒体的兴起也助推了西方文化在国内的传播。随着沿海大城市的开埠,各种报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今天的国人在图书馆翻开当年的报纸,仍会惊讶,居然会有那么多的商业广告。确实,那时的报纸广告就已经是琳琅满目,一些新生商业公司为了招揽生意更会大做广告。如照相馆、西餐厅、洋布店、洋油店、轮船公司总是有各种促销广告出现。报纸越发达的地区,人们就越容易接受西方文化。无形中,报纸不断发挥着启蒙的作用。

洋务运动期间,人们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先进的西方物质文明,随之影响的便是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用洋货成为时尚,享受西方生活方式也成为了潮流。此时,“奇技淫巧”观念逐渐淡化,人们更愿意称为“洋货”。“夷人”变成了“洋人”,“夷务”变成了“洋务”,“西番”也改成了“西洋”。

在政治层面,越来越多的思想开明人士,希望不仅要引进西方物质文明,还要向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比如康有为就主张,要全面学习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后来的康梁变法、清末立宪虽然没有成功,但都是在全面学习西方政治文明。废除科举、创立新军、创建学堂……无一不是在学习西方。

从西方到中国,从民间到朝廷,都在发生着变化,一股“西风东渐”的思潮正影响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以照相为例,当照相馆陆续在大城市出现的时候,宫廷内喜欢拍照片的人还不多。慈禧比较守旧,直到清末才开始接受照相,并逐渐喜欢上照相。老佛爷不仅爱照相,还要进行各种制度改革。至此,如果用阴谋论的话说,那就是西方文明完成了对中国的全面渗透。

从对西方文明的鄙夷、恐惧,到接受,再到崇拜,中国人用了大概六十年。孙中山在《民权主义》一文中说,自义和团运动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

崇洋好不好,六十年时间长不长?或许日本人给了我们一个参考。在对待西方文明方面,日本人也经历了与中国人几乎相同的心理历程。他们比中国人更崇洋、更彻底,但他们只用了三十年就完成了国家的全面转型。相反,中国人在崇洋的同时,还有各种排洋运动,比如义和团的爆发。正是在这种一面崇洋、一面抗拒、破坏的矛盾心理下,中国人走过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还在转型的路上。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