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中英两国的火炮差距有多大

说到古时候的清政府真的只能用落后贫穷来代替了,当时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落后无能,非常的腐朽,中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发起了鸦片战争,当时,鸦片战争是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说到鸦片战争,有不少的人也是问了,但是中英两国的火炮差距有多大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整个世界度过冷兵器时代后,火炮作为热武器中的佼佼者,开始被广泛使用。不仅是陆地上,就连在海战中,火炮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而中国对于火炮的使用,其实并不晚。最早在宋朝,最晚在元朝,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火炮。不过,在当时,火炮还代表着攻城时使用的抛石机。所以,无法断定一个确切的年限。

最早的火炮,其实是从“铳”这种武器延伸出来的。它代表了一种金属的管形火器,枪也被包含其中。后来随着演化,才出现了枪炮的不同。在枪炮的早期阶段,中国曾在某些部分比西方要先进一些。比如铸造的技术。中国的火炮是用模具浇铸而成的,而西方因为不懂铸造和生铁冶炼的技术,只能先用打造铁条,再把铁条拼凑成火炮。等到后来,双方已经开始在火炮技术上,进行了很深的交流和学习。明朝末年,中国就曾从葡萄牙手中学会了红衣大炮和佛朗机的制造办法。

而在至少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前,中国跟英国之间,至少在火炮原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双方都是以前线滑膛和球形弹丸为主的火炮。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有一部分人会认为,西方人“船坚炮利”?并且这一观点,被广为接受呢?

这是因为双方虽然是在同一原理上制造出来的,但受限于制造水平的不足,所以导致了清朝方面在铸造火炮时,水平极低。清朝在铸造火炮的时候,基本是采用传统的泥模铸造。这种铸造办法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使用率很低。泥模只能用一次砸一次。第二个这样铸造出来的,不管是炮弹,或者的炮管,都非常粗糙,容易有小气泡。即使是用铁模铸造,能够改进效率,但还是有不少缺点。

而英国人使用的砂型铸炮,已经能把这些问题降低很多了。而这种粗糙、不光滑的炮弹、炮管,使用起来就会有很多问题。除了有炸膛的问题,还直接影响到射程和精准度。尤其是炮管,这需要极为精密的加工技术。可因为清朝对于铸造火炮的技术,已经忽视了太久。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失去了铸造火炮的办法。

这些铸造火炮的工匠被聚集到一起后,只能是保证火炮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足够的安全,不会出现炸膛的问题。因为铸造的时候产生了气泡,如果太薄,就会很容易炸膛。所以,只能是加厚。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清朝没有办法发射太大的炮弹,因为它的炮膛只有那么大。这样一来,同样大小的火炮,清朝火炮的杀伤力就有很大的折扣。两江总督牛鉴曾在他的奏疏中提到过这么一件事,清朝发射出去的炮弹,打到对方船只以后,又反弹回来,打伤了清朝士兵。会造成这个现象,就是因为清朝的炮弹重量太小。清朝使用最大的炮弹重量,不过37磅,而英国船只在设计时,可以抵挡住68磅的炮弹。

而且,当时英国还使用了一种名为“飞炮”的炸弹。这种“飞炮”发射出去的炮弹,发射会产生爆炸,产生大面积伤害。

魏源曾经指出:“厦门则以飞炮而众溃,宝山则又以飞炮而众溃”。(厦门和宝山的守军都被飞炮击溃了)琦善也曾说:“计该夷水战之具,船只则大小悉备,火器则远近兼施,更有所谓飞炮者;子内藏有火药,所至炸裂焚烧,又有炮内尽属铁片。”(英国人使用的水战武器,船只、火器都很齐全,其中有一种叫飞炮的武器,里面藏有火药,爆炸后里面都是铁片)魏源甚至进一步提出:“夷之长技曰飞炮。“(英国人的长处是飞炮)

也正是因为基于这个认识之上,才有了洋务运动中,重视火器枪炮,发展了一批军事重工业企业的历史。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