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正月十五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日子,要对这一天加以祝贺,也是庆贺新年的延续,就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保留至今。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在以前夜晚被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
元宵节由来已久,现在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汉朝。汉代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观舍利子祈福的习惯,换地推崇佛教,就命令从宫廷到民间在这一日都点灯。这就逐渐形成了元宵节的雏形。后来汉武帝将祭祀“太一”的活动也定在了这一天,有了祭祀神灵的活动加持,元宵节开始被人们重视。
元宵节作为一个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成长扩展。形成于汉代,在唐代时因为国力强盛,不论京城还是城镇都流行挂灯,满城火树银花是唐朝人最喜欢的繁花盛景。元宵节作为灯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诗人辛弃疾写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宋朝的元宵节已经发展成最热闹的狂欢节,彩灯无数,烟花如星雨。
元宵节作为新年的延续,是过年庆祝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观灯、吃元宵、放烟花、舞狮子……大家庆祝大地回春,也是预先庆祝一年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