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什么时候废除的

宰相制度废除于明朝的洪武年间,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初年,宰相胡惟庸结交朋党,打击异己,导致其权倾朝野,擅权独揽,朱元璋深感宰相权利之大,乃至皇权受到威胁,随后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借此案废除一千五百余年的宰相制度。

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体系中,宰相制度是联接皇帝制度和官僚制度的重要因素。自先秦萌芽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绵延了近一千多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有关先秦史料中,我们看到的“令尹”实际上就是宰相,秦统一后,国家变大,事务增多,皇帝一个人很难处理纷繁复杂的国是,所以继续沿用先秦已经萌芽的宰相制度,并极力推崇,发展。宰相在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日常事务以及职领百官方面,可以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宰相制度的发展,宰相的权力日益膨胀,发生了皇权的争夺。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制度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顶峰。中书省起草的诏召制救,要经门下省审议,门下省有权驳还诏书或封还诏书。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关,“总领百官,庶务皆会而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就使与皇权相争的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对皇权的威胁,最终促进了整个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政权的稳定。

宋代以后,宰相制度进一步衰落,明代初年,出现了宰相专权,经过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彻底废除了宰相,代之以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