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历史上却还是会有一些将自己的孩子杀掉的父母,除了那些在皇室中,为了争权夺利连孩子都可以利用的人之外,还有一些人,比如戚继光,民间传说中他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虽然说
这个传说其实是假的,真正的戚继光并没有这样做,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传说呢?戚继光传说中斩杀自己儿子的原因又是什么?
1.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号武毅。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多年之久,荡平了多年来猖狂的倭患,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人民心中的抗倭英雄。但不仅仅是在东南沿海战绩斐然,数战成名的他随后又挥师北上,去抗击蒙古部族的侵犯,这一来二去又是十余年,不仅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而且还促进了蒙汉两族的和平发展。
戚继光的祖上戚祥,曾经是朱元璋的亲兵,跟朱元璋南征北战许多年。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大将军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子孙因此而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最开始也是袭承了祖上的官职。他幼年时十分的有个性,风流倜傥。虽然家中有世袭的官职,但并不是什么肥差,所以实在不能说是富裕,但是戚继光喜欢读书,而且能通晓晓儒经、史籍。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一年后,戚继光得知当时山东沿海一带百姓苦不堪言,经常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十分愤怒!于是他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充满豪气的诗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受当时朝廷重臣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来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于是戚继光就开始了他长达几十年的征战生涯。大的战役共有五次,分别是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虽然说是倭寇,但实际上还有不少的海盗掺和在其中,其中最强的海盗头目就是吴平。在仙游之战中,吴平与倭寇合作,从两路进攻潮州,但是最终还是被戚继光击败,吴平带着一百多艘大船逃走,转向南澳,并修建防御工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同为抗倭大将的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步兵,二人合力,共同围剿吴平,吴平这次一败涂地,什么都没能带走,孤身逃往凤凰山。虽然败北,但吴平同样也给戚家军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当时大明的北方同样不太安稳,需要戚继光、俞大猷这样能带兵打仗的人才。但朝廷最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北上抗敌,于是戚继光的头衔便成了为神机营副将。当时谭纶正在大量募兵,在辽、蓟一带招募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于是他上书请求让戚继光对这些士兵进行训练,穆宗应允。这些被戚继光训练后的士兵在后来的抗倭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2.戚继光杀子的故事
民间流传的戚继光斩子,其实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事。
传说中有一次,戚继光率领军队在台州府围剿一股倭寇,倭寇大败,但是有一部分却逃走了。为了以绝后患,彻底消灭他们,戚继光命令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伏击。临行前戚继光一再强调戚印不要急于求胜,务必设好埋伏,要佯装失败,将敌人诱至城外再予以反击,这样就能使城中的倭寇出援,最后一网打尽。而且强调如果违反军令就要按军法处置。
果不其然,戚印确实没有遵循父亲的命令,一时情急直接带人杀了出去,虽然最后大获全胜,底下的将领士兵也纷纷称赞他的英勇。但戚继光却说戚印违反军令,如果不能按军法处置,那么戚家军就不会再纪律严明了,于是忍痛斩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还将他的头颅示众,以此来严明军纪。
戚继光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不管是南下抗倭还是北上克蛮,都能表现出他的英雄气概。根据老百姓的传说,似乎看起来戚继光不近人情,但是实际上却反映了戚家军的军纪严明,能深受老百姓们的爱戴。在百姓眼里,戚继光就是一个英勇刚正的人,面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这无疑是对戚继光极大的崇敬。
3.戚继光是怎么死的
隆庆二年(1568年),穆宗下令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要听命于戚继光。为了能让戚继光统一号令,朝廷甚至调走了原本的总兵郭琥,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不久后,又因为戚继光曾经大破海盗吴平,于是升其为右都督。同样在这一时间段,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大显身手,击退他们。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可谓是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只得进攻辽东,戚继光立刻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又将北蛮子击退。功勋卓著,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候又进封少保。
可是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82),举荐了戚继光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于是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不然怕他拥兵自重,造反起事。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三年后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这次戚继光直接被罢免,回乡后不久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