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名将如云,普通士兵活得猪狗不如

说到三国时期的名将,想必大家都是非常有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名将了,有的喜欢蜀国的名将,有的喜欢魏国的,也有的喜欢东吴的,什么刘关张,什么五虎将,什么曹姓一家等等,各个都是光鲜艳丽啊,但是大家是不是又有所了解呢?那么普通士兵的生活和待遇呢?话说连猪狗都不如啊,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吧!

“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太史慈这句著名遗言,说出了很多当时从戎之士的心理。

太史慈

但是,如果你不能像李典、许褚那样,动辄就拽出几千人的家兵部曲投奔曹操,也不能像鲁肃那样,一捐就捐出80吨粮食来,你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要当兵,会怎么样呢?

01

若想当兵要趁早

先说说东汉末年刚刚天下大乱的时候。

这时各地豪杰纷纷起兵,草创大业,如果参军入伍,日后飞黄腾达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比如从一开始你就追随你的明主,左右不离,日后便成为了这一势力的元老级人物,像关羽、张飞以及孙吴的一帮老将即是如此。

另外,这一时期,只要你跟对人,有本事,那么想建功立业,从一个小兵熬到将军也大有机会,一代名将乐进、于禁、典韦、魏延等无一不是行伍或私家部曲出身。

早当兵还有机会像乐进一样出头

当时要想参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接受招募。这有点像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情景:当你走在大街上,发现官府张贴告示招募士兵,然后你就去找有关部门报名,考验合格后就可以入伍了。

我们知道,何进为了要挟太后诛灭宦官,就曾派袁绍、曹操、鲍信、张杨等一帮人到各地去募兵;曹操讨伐董卓所用的兵也是招募而来;刘备在徐州东山再起,靠的是糜竺花钱募兵;孙策下江南募兵时,更是开出了士兵可以免除赋税徭役的优惠条件。

但是,一旦你接受招募入伍,就可能要长期当兵,很难复员;而且一般情况下,你的儿子、孙子、曾孙子也都要当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此外,你与招募你的将领之间,往往会产生人身依附关系,到后来你就可能成为这名将领的家兵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导致当时的朝廷兵源日减。

于是,为了保证国家有充足的兵源,世代为兵的士家制度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02

一入“士籍”深似海

早在初平三年(192年)曹操收编青州军时,就已经开始试行世代为兵的制度了;在曹操攻占邺城以后,开始正式建立并大规模推广这种“士家制度”。

所谓“士”就是兵士,“士家”就是士兵。这种制度规定,士兵的职业就是当兵;士兵的子孙在十七岁以后也有义务当兵。而成为“士家”的第一批士兵家族,多半是早年通过招募而来的。

这时,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士兵,首先要被国家重新分立户籍,当时称为“士名”,后世也称其为士籍或兵户。

普通民户的户籍归当地的州郡县管理,而作为一名士兵,你和你家属的户籍却要归到军队的相关部门管理了。

本来,入了兵户的兵士只不过是要世代专门承担国家的兵役而已,甚至在曹操执政的时候,兵士的日子比有的小老百姓还更舒服些;可是到了后来,士的日子就越来越难熬了。

首先就是世代为兵的束缚。曹魏自从曹操时,就开始实行严格的士亡法,也就是惩治士兵逃亡的法律。

按照曹操《步战令》里的规定:“卒逃归,斩之。一日家人弗捕执,及不言于吏,尽与同罪。”也就是说,如果你因为怕苦、想家或者什么原因半路跑水了,你的家属就会被治罪,轻者沦为奴婢,重者甚至要被砍头。

《三国志·卢毓传》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曹操平定北方后,对逃亡士兵的惩罚非常重。一次,有个士兵逃亡了,他的妻子白氏才嫁到他家没多久,甚至连丈夫的面都没见过。主管司法的大理奏请将她弃市(在闹市处死并暴尸街头)。幸亏冀州主簿(相当于秘书)的卢毓据理力争,曹操才答应改判为几年的徒刑。

这样的例子在《高柔传》中也有。但是不是每个要定罪的家属都能碰上卢毓和高柔这样的人出面仗义执言,那就很难说了。

其实按当时的法律观念,为了防止士兵逃亡,实行牵连家属的士亡法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有“士名”的兵士要世代为兵,所以他们的后代,哪怕是还未成年、不用服兵役的后代(当时称“士息”)也不能逃亡。

这样,您还想感受一下建安七子或竹林七贤的杳杳诗韵?您还想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山河?门儿都没有!老老实实扛你的矛或者种你的田吧。

其次,兵士与自己的家属不能住在一起。

曹操刚刚平定河北以后,就把将领、士兵的家属大规模迁往河北重镇邺城,曹丕称帝后又把他们中的一部分迁到了首都洛阳。

为了进一步控制士家,曹操还设立了“错役”法,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士兵,你服兵役所在的郡县一定要与家属所在的郡县错开,不能在同一个地区。所以,也就出现了前面说过的那种丈夫都跑得不知所踪了,妻子还没见过丈夫面的怪事发生。

如此,一个兵士别说是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就连想看看自己的父母老婆孩子都难。后来曹魏大概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尤其注意到在人口十分重要的三国时代,让兵士回家“创造人类”以补充兵源是一件多么必要的事情,这才逐渐允许兵士与家属住在一起。

再次,你的老婆、你的闺女可能会被重新婚配。魏明帝曹叡曾经下诏,如果士家的女儿已经嫁给平民,强行拆散他们的婚姻,将这些士家女配给单身兵士当媳妇儿。

此外,曹魏一度还实行过一种制度,如果兵士死了,他的遗孀也由国家强行分配给别的兵士当老婆,这个制度直到曹爽死后才废除。

这两个政策,无非是曹魏为了保证士家的人口繁殖而采取的。但是作为一个给国家当了一辈子兵的你,能忍受自己已经出嫁的女儿被强行拆散家庭重新嫁给一个不知道是谁的人么?能忍受你死之后,国家强行要求你老婆给别的男人生娃么?

另外,自从曹丕上台后,兵士们的生活也变得压力山大。本来曹操的时候,兵士只要负责当兵就可以了。但是曹丕即位后,要求兵士不仅要打仗戍边,还要种田——不是普通的种田,而是屯田。

曹魏本来有专门负责屯田的民众,称为屯田民,相当于国家的佃农,租用国家的土地耕种粮食,收货后上缴收成的50%;如果你耕种用的是国家的牛,就得上缴60%。西晋以后,屯田上缴的收成甚至高达70%—80%。这对于屯田民来说已经是极重的负担了。

现在,作为一个兵士,你不仅要“出战”,还得“入耕”;你不仅随时可能战死沙场,回来种田还可能被活活累死。横竖都是死,怎么死你自己选吧。

03

你还有机会改变命运吗?

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已经有了士籍,但仍然励志要改变命运,也不是一点可能也没有。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在战场上立功。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魏齐王曹芳嘉平五年(253年),吴太傅诸葛恪率军围攻合肥新城。城中派士兵刘整突围出城传递消息,结果被吴军所俘。吴军对刘整威逼利诱,刘整却大骂吴军“死狗”,并慷慨陈词自己生是大魏的人,死是大魏的……死人。后来,刘整英勇就义。魏军又派了士兵郑象出城求援,结果也被俘杀。

第二年,曹芳特别下诏表彰刘整和郑象,册封为关中侯,并除士名。在曹魏,关中侯只是个虚爵,没有实际的封地和收入。兵士以壮烈牺牲为代价,换回的实际回报也仅仅是家属除掉士名而成为普通民户而已。

如果兵士家属受到朝廷冤枉,也可能被特赦为民户。比如曾有个士兵窦礼被人谋杀,一开始朝廷认为窦礼是逃亡了,于是将其家属沦为奴婢。后来真相水落石出,其家属不但被豁免,而且改籍为民户。

又或者你有一技之长,比如看病有两下子,也会被奏请免掉士籍直接当上太医。

此外,还有一条万年不变的道路可以改变命运,那就是读书。出身行伍的审固、卫恂,在官员杨俊的资助和提拔下,最终分别做到了郡守、县令的位置。西晋时候的刘卞,也在名士的保护和支持下,最后做到了州刺史。

电视剧《三国机密》中的杨俊,以喜欢奖掖后进闻名

但这条路极其坎坷,而且运气也很重要,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大有人在。赵至就是其中之一。

赵至是士家子弟,父亲是负责屯田的田兵。他本来是代郡人,后来被迁徙到洛阳、缑氏。

十三岁这年,缑氏县令上任,赵至与母亲一起去围观。赵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你家祖上本来也不是这么微贱,只是遭遇乱世,颠沛流离,最后成为士家。你以后能不能改变命运,也当上县令?”

自打这以后,赵至就以自己是士家子弟为耻辱,励志要学习读书,改变命运,也让自己的父母能够荣养天年。

但是,作为士家子弟,赵至不能离开家去游学,因为这将触犯士亡法,不仅自己脑袋不保,全家人的性命也堪忧;可是如果不走,四年后自己到了服兵役的年龄,随时可能被征发当兵,那就再没有机会学习了,还怎么改变命运?

为了理想,赵至想尽了办法。十五岁这一年,赵至开始装疯卖傻,一天到晚到处乱跑,然后家人再费半天劲把他这个“傻瓜”找回来。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赵至是个疯子是个傻子,就算有一天真的走丢了,那也太正常了。

于是,赵至用了瞒天过海之计,在十六岁这年——他马上要服兵役的年龄,成功逃跑了。

当然,无论是官府还是邻里,他们都相信这次赵至仍然是发疯乱跑,丢了就丢了吧。(如果擅长装病的司马懿多活几年,有机会遇到了赵至,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忘年之交。)

犹如逃离狼窝的赵至先后拜史仲和(曹操时名将史涣之孙)与名士嵇康为师,并曾两度改名。在他们的保护和教导下,赵至学有小成。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赵至便去投靠魏兴太守张嗣宗,并受到礼遇。张嗣宗调任江夏相后,他跟随到涢水。

嵇康

当时曹魏政权控制在司马氏手中,作为嵇康的门生,一心想出人头地的赵至可能觉得前途渺茫,心中也充满了愤恨,于是打算从江夏投奔吴国。结果这时张嗣宗也死了。无依无靠的赵至只好千里迢迢去了辽西郡。

辽东地区曾为公孙渊长期割据,辽西郡靠近辽东,流寓之士又多,容易隐瞒身份。赵至便在辽西郡重新落了户口,大概是以当时使用的名字“赵浚”登记的,成功摆脱了士家身份,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编户民。

赵至凭借自己的能力,当上了辽西郡的计吏,主要负责向中央上交本地户簿、汇报地方长官工作情况。他也因此有机会回到洛阳,并与自己的父亲相遇。

当时,赵至的母亲已经去世,但是他父亲却不敢将这一变故告诉他,而是一再让他赶紧回辽东,不要回家;赵至竟然也十分听话,来个了“过家门而不入”。

这是因为,赵至一旦回家,极有可能暴露他以前士家的身份,不仅所有努力会毁于一旦,而且可能因为触犯了士亡法而导致全家获罪。

赵至回到辽西以后,就当上了幽州从事,主管断狱,这已经是一州中的主要官吏了。赵至通过读书从政来改变全家命运的梦想,至此初步实现。

由于精明审练,政绩颇佳,到了西晋太康年间,赵至以地方良吏被征召入京,准备除官重用。可以说“好风”已来,“上青云”之日指日可待。

然而,就是这次回到洛阳,赵至的父亲终于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赵至也终于发现,或许自己能够通过隐瞒身份,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但是这有什么用呢?自己永远不能做自己亲生父母的儿子了……

因为如果做他们的儿子,自己就是个士家子弟,自己就还要回去当兵,而且还会因为已经犯法而拖累全家;可是自己如果不能做他们的儿子,那当官又有何用!

我赵至出人头地,想要荣华富贵,不就是为了让父母摆脱辛苦的体力劳动安度晚年么!可是现在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原来苦苦奋斗了二十年,到头来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

极度悲愤的赵至号愤痛哭,不久便呕血去世,年仅三十七岁。

除了曹魏的士家制,东吴实行了世家领兵制。很多士兵成为了豪族大姓的私有财产,而东吴国家控制的有士籍的兵士过得日子似乎还不如曹魏;蜀汉的士兵是否单独著籍,这个有争议,不过诸葛亮和姜维连年用兵,想必前线士兵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