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出现的繁荣安定局面被称为“元和中兴”或者叫“宪宗中兴”。
唐代自中期以来,中央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政治局面混乱。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宦官逼迫顺宗禅位,拥李纯即位,即唐宪宗。唐宪宗是唐朝中后期一位锐意进取、颇有作为、颇具特色的皇帝。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卓有成效地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不失时机地开展平藩斗争,终于再创一统局面,史称“元和中兴”。
宪宗在位期间,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人。后以李绛、裴度为相,利用藩镇间矛盾,取消宦官监军,先后平定了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镇海节度使李绮的叛乱,招降河北强藩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并集中全力消灭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为此,很多藩镇相继归属,后又平定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李绮的叛乱发生在元和初年。因为朝廷势力增强,各地藩镇态度变得温和起来,请求入朝。李绮也作了相同的表示,但是他又不想真的入朝,在推托无效之后,起兵造反。他的属下却不情愿跟随他对抗朝廷,所以这一次叛变很快就被平息下去。
宪宗虽然平定了部分藩镇的叛乱,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割据的根源。宪宗宠信宦官吐突承璀,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因皇位继承问题,宪宗被宦官毒死。“元和中兴”只是唐中期政治上的一度振作。 宪宗死后,各藩镇重又变乱或不禀朝命,且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元和中兴”是旧史家对唐宪宗统治时期重振朝纲的赞誉之辞。
宪宗最主要的功绩是改变了对藩镇的姑息政策,宪宗在削弱藩镇势力,加强朝廷集权方面是有显著成绩的。但是,官僚地主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广大农民的逃亡,影响生产的发展。这些根本问题,宪宗都没有解决。由此可见,所谓的“元和中兴”,并没有恢复唐朝富强繁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