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古代很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死后都会有一个“谥号”,皇帝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现在叫的“汉武帝”、“唐玄宗”等都是由谥号组成的。而东汉时期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很多人一看到“献”,就会想到献出的意思,认为这个谥号是说明刘协将汉室江山禅让出去,送给别人的意思。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献”字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
汉代最后一个皇帝叫刘协,公元234年病逝后,追谥孝献皇帝,后人称之为汉献帝。其实,汉献帝的谥号就是个“献”字。那么,“献”是何含义呢?不久前,有人可能是望文生义,说汉献帝的谥号之“献”,含有把汉室祖宗社稷拱手奉献给别人(曹魏)的意思
。笔者以为,这样解释汉献帝的谥号“献”的含义,是很生硬的,值得辨析。
在我国古代乃至到晚清时,有地位的人死了以后,往往得到一个追授的特殊称号,即谥号。如汉朝第7位皇帝刘彻的谥号是孝武皇帝,北宋大臣司马光的谥号为文正公、晚清重臣李鸿章死后被追谥为文忠,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等。谥号是中国古代礼法范围的一种习俗,它源于谥法,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谥号出现于周代,周王、诸侯死后,为避讳其名,后人便给其谥号,而且多是美称。
秦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禁止后人议论批评,下令废除谥法。可是到了西汉初年,谥法又恢复了。自汉代至晋代,谥法规定逐渐严密。由于封建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所以皇帝的谥号一般由朝廷礼官议定,在即位皇帝参加下,由官位和名望最尊的大臣在圜丘祭天仪式上称天给谥。汉献帝刘协的谥号的确定,也不例外,只是他的谥号的得来,多少带些戏剧性。
刘协作为豪强曹操所挟持的汉室皇帝,是个很窝囊的皇帝,而且生前还被人传出被杀的消息,在信息闭塞的时代,很容易以讹传讹,所以汉室宗亲刘备当了蜀(汉)国皇帝后,曾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愍”字含忧患、痛心、哀伤之意。其实,刘协是在魏明帝青龙二年(234)三月庚寅寿终正寝的,卒年54岁。魏明帝曹叡率群臣去哭祭,同年八月壬申以天子礼仪葬刘协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后世简称“汉献帝”。汉献帝之“献”,绝没有“把祖宗社稷拱手奉献给别人”的含义,这个“献”字,当为“贤”解。
据《辞源》“献”条解释:“贤者。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传:‘献,贤也。”《辞海》“献”条:“古指贤者”。徐朝华先生注《尔雅今注》“献”条:“献,圣也。①‘圣’,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尚书·洪范》:‘聪作谋,睿则圣。’孔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②‘献’,通‘贤’。有才能和有道德的。”
由此说来,汉献帝之“献”,绝对是褒义,而且赞美的格调很高。另查有关文献,清朝顺治皇帝宠爱的董鄂妃英年早逝,被追谥为“孝献端敬皇后”,其谥号中也有“献”字
,亦是赞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