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是为了帮关羽报仇还是为了拿回荆州

关羽被杀荆州也丢了,这个打击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有点致命了。毕竟一个是自己最好的兄弟,一个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土地。当时刘备准备伐吴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经过了缜密的计划呢?其实刘备这次伐吴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拿回荆州,毕竟荆州对于蜀国来说太重要了,只是最后在夷陵刘备惨被,最后蜀国的国力也日渐衰弱,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年底,关羽兵败,不但自己丢了命,就连荆州也落入了孙权之手。这不但是对刘备集团的重大打击,也断送了刘备集团的跨有荆益、进而一统天下的宏愿。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非常清楚,刘备亲征东吴,结果在夷陵大败,刘备集团实力受到进一步削弱,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确立。

刘备为何要发动征讨东吴之战,究竟是草率行事还是深谋远虑之举。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在夷陵之战爆发前刘备都做了些什么。

首先来看看两个记载,第一个出自《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第二个记载出自《三国志·秦宓传》:“先主既称尊号,将东征吴,宓陈天时必无其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

这两个记载说明,在刘备决定征讨东吴前,刘备集团内部曾经进行过相关的讨论,而且出现了赵云、秦宓这样反对的声音。赵云劝谏的时间不详,而秦宓劝谏的时间则是在刘备称帝之后即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之后。这说明了一点,即东征的决定是经过两年时间的讨论并最终确定的,可见并不仓促。

另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书》记载:“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这个时间是在关羽死后的第二年即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

刘备此举的目的何在,其实很明确,是想借吊唁曹操为名与曹魏交好,目的是为东征消除来自曹魏方面的威胁,可见刘备一早就在为东征在外交上的准备。

还有一个记载出自《三国志·先主传》:“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这个时间是公元221年,同年七月,夷陵之战才正式开始。这又说明战前的刘备并非匆匆忙忙,而是有条不紊地处理了内部事务之后才发动东征之战。

从关羽覆灭的公元219年到刘备征吴的公元221年,期间长达一年多,期间刘备集团不但经过内部的公开讨论,还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这场战争并非草率行事,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

刘备东征的目的何在?很多人受文艺作品的影响,认为是替关羽报仇,打算消灭东吴集团,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从蜀汉东征的总兵力来看,仅四万余众,并不足以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夺回荆州,恢复战前荆州的疆域。

从这个意义上看,刘备东征是深谋远虑的后的结果,并非草率行事,更不是为了替关羽复仇,而是不愿使隆中对跨有荆益、一统全国的战略构想能够继续实施。尽管东征以刘备的失败告终,但那是战术上的失利,并非整体战略有问题。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