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尼金是谁 邓尼金事迹简介

说到邓尼金估计有很多人不太认识,但是问题不大的,看过电影《无畏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应该知道他,邓尼金这个人很不简单,争议也非常的大,所以这个邓尼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排成步兵方阵的军官团,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推进,胸前的军功章和如林的枪刺,在俄罗斯黎明前的黑暗中闪烁着致命的冷光……”(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

这里的“军官团”指的是十月革命后组建的白俄军队,主要成员是昔日沙皇帝国的军官。他们作战勇猛、素质过硬、能打硬仗。

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活跃着不少反对苏俄政权的白俄军官团,他们主要归属于2位指挥官:高尔察克、邓尼金。

1920年“最高执政官”高尔察克被红军处死,邓尼金成为残余白俄的“精神领袖”,他麾下有一支受到协约国资助的15万人军队。

邓尼金并非苏联文学作品中刻画的那种丑角,他原是一名清廉公正、学富五车的沙俄将领,后担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参谋长。

还在1919年高尔察克大规模进攻之时,邓尼金呼应出兵作战,6月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和察里津,8月占领基辅和乌克兰大部,9月占领库尔斯克。

到了1919年10月,邓尼金占领奥廖尔、库图拉,离莫斯科只有200多公里。他的一路推进,列宁也被搞紧张起来,发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

3万名党员和1万名团员被抽调过来上前线,列宁亲自送他们出发,并发表讲话以资鼓励。同时,已有20万优秀的工农分子响应号召奔赴前线。

1919年10月11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对邓尼金发动全线反攻。翌年,高加索战线红军击溃邓尼金主力,邓尼金流亡国外,残部逃到克里米亚半岛。

红军之所以能够打败邓尼金,不是因为白军太弱,而是红军太猛。当时,每2个党员就有1个上战场,每5个红军就有1个党员。在战场上,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迅速扭转战局。

希特勒登上历史舞台后,流亡在外的邓尼金多次谴责希特勒,并号召白俄团结起来,为祖国尽一份力。为此,苏联20世纪80年代的教科书开始称呼邓尼金为“爱国将领”。

二战后,邓尼金移居到美国,并于1947年8月7日病逝。2005年10月,普京政府以爱国将领的身份,将他重新安葬在莫斯科,官方还配以隆重的仪式。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