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在《长安十二时辰》一出场,就让人感觉到这个人的不同,他虽然表面上说着,自己对太子的感激,自己地位低微,比不上太子,但是说话的情绪,所作所为却始终透露着一种不甘人下的情绪。而在历史上,这位永王的历史原型,最后也是真的叛乱了。皇子叛乱为的不过就是一个皇位,可见永王也不是什么知恩图报之人。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子,生母死的早,由太子李亨亲自带大。皇家的感情特为珍贵,为了照顾好弟弟李亨曾亲自搂着弟弟入睡。即便如此永王年长后竟然举兵反叛了这个待他情逾父子的哥哥。
天宝十四年底,安禄山举兵叛乱,唐玄宗带着太子大臣从长安出逃,经历马嵬坡兵变之后曾有百姓拦道问李隆基:“陛下的家居在长安,陵墓也在长安,您这是要到哪里去啊?您去哪里我们就追随到哪里。”
为了安抚百姓,李隆基扔下太子李亨留在北方平叛,自己带着大臣亲眷到四川继续享福去了。太子看着破碎的长安,踌躇不已,多方权衡之下最终决定去往西北的朔方郡重镇灵武。最后在朔方的郭子仪军营中草草登上了帝位,并遥尊蜀中的李隆基为太上皇。
对于自己的私自即位,李亨的心里其实是七上八下没有底气的。自己虽然称帝,但远在蜀中的李隆基仍然握有实权,我们要讲的永王叛乱起因也正是如此。李隆基一面让人给李亨带话,只要李亨收复了长安、洛阳就让他正式的继承帝位;另一方面又召集各个儿子,将天下各处的权利分封给各个儿子。其中永王被封为
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将江陵大都督。
天下十五道,永王占其四,还有最富庶的江南路也在其中。兵强马壮的永王开始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王爷,暗中征兆德高望重之人,李白就在此时被招入了永王的幕府之中。入主江陵不久永王便开始私自带兵东巡,企图割据江东数千里的土地,不愿服从永王将令的官员纷纷受到了永王兵马的攻击。著名的诗人李白还做《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来歌颂永王,后来李白入狱和流放夜郎均和此事有关。
永王正月东初师,天子遥份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永王东巡歌·其一
与李白相反,在广陵(今扬州)做官高适看到永王的举止,立刻弃官而逃投奔在北方平叛的李亨。并为李亨分析永王必败的原因,李亨封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李璘。杜甫、李白、高适三人本是好友,在永王叛乱的这场抉择中,杜甫选择了老东家李隆基,李白选择了永王,而高适选择了李亨。李白与高适的也因此事反目,最终李亨胜利高适进入节度使的行列,去世时被追封礼部尚书。永王失败后李白被流放夜郎,随后被赦,最终穷困潦倒,客死他乡。
永王起兵之初,李亨曾派人劝说他不要造反,永王不听,后兵败被皇甫侁擒杀。因为死自己抚养长大,李亨没有下诏公布永王的罪行。对于擒杀永王的皇甫侁,李亨曾对左右亲近的大臣说“皇甫侁拘捕我弟,不送往蜀地而擅自杀掉,是何道理?”于是将皇甫侁免官并永不叙用。
除此之外,李璘死后李亨还对李璘的诸子进行分封:李璘嫡次子李儹为余姚王,李侦为莒国公,李儇为郕国公、李伶和李仪并为国子祭酒。
李璘幼时丧母,由哥哥抚养长大,《唐书》上说他:容貌丑陋、颈偏、不能正面视人,然其聪敏好学,被称为贤王。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骤登高位之后欲望膨胀,背叛了那个幼年时常常将自己搂在怀中睡觉的哥哥,兵败之后被杀于乱军之中。
如果李璘没有起兵造反,而是北上洛阳围剿安禄山,那么李亨在驾崩之前或许可以看到安史之乱的彻底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