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筑木为巢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过着群居的原始生活。只有群居才能给当时的人类创造生存的空间。因为那时侯野兽成群出没,而且十分凶猛,人类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而当时的人们没有锋利的武器,只能靠着木棒和粗糙的石块与凶猛的野兽搏斗。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许多人合力才能赶走或是打死野兽。人们后来发现鸟儿在树上筑窝,野兽不会爬树,再凶猛也无法捉到树上停栖的鸟儿。这时,部落里有个叫“有巢氏”的人学着鸟儿的样子,用木材为自己“筑巢”:在高大树上搭窝,把木屋建在树上。从此,人们住在树上,安全多了,不但有了固定的居处,并且避免了恶劣天气的侵害。

新石器时代(约1万~4000年前)

考古学家把陶器和农业的出现作为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刀耕火种,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并把一些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从而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人类还改进渔猎手段,从事制陶、纺织、木作等手工生产。新石器时代前期,氏族集团日益扩大,并营建了规模很大的聚落。人们的宗教信仰日益发展。新石器时代后期,人口快速增加,居址遍布中国大地。社会结构明显变化,贫富分化加剧,宗教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出现了规模很大的祭坛,还出现了掌握宗教权力和军事权力的首领,掠夺战争频繁,各地纷纷筑造城堡。这一时期,有些氏族部落已经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

丧葬习俗

重视丧葬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这种进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表现得很明显。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墓葬状况,目前仍不甚明了。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墓葬普遍存在。随葬品数量多少有别,甚至有较大的差异,或许与死者的身份有关。大墓主人可能是氏族或家族的首领,或是工匠一类的劳动者,或是分管炊事和分食的主妇。他们得到较多的随葬品,这或许是由于人们对他的专业技能或贡献的尊重。

父系氏族社会(约6000年前)

父系氏族社会是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这时,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取代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妇女退居次要地位,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这时的婚姻逐渐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系氏族社会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成若干个大家庭,各大家庭内部又分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

私有制的产生

在父系氏族公社中,男子是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主力,也是生产工具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随着生产日益发达,剩余产品增多,男子在氏族内的地位愈受尊崇。同时,一些氏族首领在与其他氏族的产品交换中,将剩余的集体财产据为己有,开始出现私人占有财产的现象。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是因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发达,有耜、镞、鱼镖、哨、锥、匕、锯形器等器物,磨制精细,堪称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河姆渡文化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这是迄今中国最早的稻谷实物,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水稻。

最早的木构建筑

河姆渡文化的主要建筑形式是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现的为最早,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式房屋有着明显区别,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