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闰九月,辽军大举攻宋。大臣寇准临危受命,当上了宰相。宋真宗在寇准的极力劝说下,决定亲征。十一月,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在先前的几次战斗中,辽军损兵折将,再加上孤军深入,难以在战场上达到目的。而宋朝则急切希望辽撤兵,不敢与辽军决战。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互派使者,加紧议和,经过几次交涉,于景德元年十二月立下盟约:宋辽互为兄弟之国,辽主称真宗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给辽进贡绢二十

万匹、银十万两,称为“岁币”;双方各守现有疆界,不得相互侵犯,并互不接纳和藏匿越界入境之人。辽撤军时,宋军不能沿途进行袭击。互换誓书后,辽军撤退,宋真宗也回京师。因该盟约订立于澶州城下,史称澶渊之盟。宋朝以屈辱换取苟安。“澶渊之盟”后,寇准被罢免相位。到了宋仁宗时,继续实行求和政策,不修边防,旧的兵器毫无进攻力可言。公元1042年,辽兴宗扬言要发兵南下,目的是为了索取更多的岁币。宋仁宗不敢抵抗,答应每年增绢十万匹,银十万两。北宋就这样再次在辽的恐吓下屈辱求和。此后长时间内宋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