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三父子

我国北宋年间,有这么一家,父子三人都是名闻天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中他们占了三家。这就是著名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其中苏轼成就最为突出,是、赋、书、画的全才。苏轼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崭露头角,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他的文章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在文章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爱民之心,并言辞铿锵,文气充沛,尤其是能不拘古法,活用典故,使审卷官们惊喜不已。欧阳修见卷子独占榜首,便想评为第一,但又怕这卷子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为,评为第一会被猜说,就判为第二,等开了封卷,才知是苏轼的试卷。在礼部进行的口试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获第一名。后来,欧阳修在读苏轼的感谢信时,十分感慨,他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呀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谈起我!”当时,欧阳修文名满天下,天下士子的进退之权也全操于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么一说,苏轼之名倾刻间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苏轼修苏堤

苏堤是一条纵亘西湖南北的绿色长廊。苏轼先后两次到杭州做官,不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吟咏西湖的名篇,还疏浚治理西湖。西湖不仅景色宜人,而且对国计民生影响很大。可是宋初以来,西湖荒废,苏轼见状,决心治理西湖。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淤泥葑草筑成一条从南屏山下直通栖霞岭的长堤,又自南而北建造了“映波”、“锁澜”, “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桥。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这条长堤称为“苏堤”。

东坡肉

“东坡肉”是杭州的名菜,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传说,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时,为了解决农田旱涝灾害,疏浚西湖,修筑长堤,使杭州附近农民受益非浅。百姓为了答谢苏东坡,抬猪给他拜年。苏东坡推辞不掉,就命人把肉切成方块,加上佐料,焖成红酥酥的肉块,然后给疏浚西湖的民工每家送一块。百姓觉得味道鲜美,争相仿做,并取名为“东坡肉”。于是“东坡肉”一直流传至今。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州眉山人。苏轼之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已拍电视剧《苏东坡》陆毅版)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苏轼之弟。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绵州人(今四川绵阳)。代表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科举: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 。科举制从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