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年01月27日-前210年,水瓶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征战纷乱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成为载入中国史册的第一位皇帝。
人物档案
姓名:嬴政
生卒年:前259年01月27日-前210年
出生地: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
身份:秦朝开国皇帝
时代背景
嬴政出生于周朝末年,这一时期的周朝已开始衰落。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时局变得极为混乱,血腥战乱的时代到来。国家呈现分裂割据的局面,诸侯国纷纷崛起,其中秦、韩、赵、魏、齐、燕、楚七国的势力较强大,史称“战国七雄”。各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展开激烈的争战,连年的战争使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公元前4世纪末,位于渭河流域西部边陲的秦国在众诸侯国中崛起,特别是公元前347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日渐强盛。公元前247年,赢政即位的时候,秦国的疆土已由陕西扩展到四川、湖北西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的中部,成为七国中最繁盛、最强大的国家。
生平纪事
秦始皇,姓嬴,名政,出生于赵国的首都邯郸,是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 247年,庄襄王去世后,13岁的嬴政继承了王位。但是当时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把持,嬴政并没有实权。公元前238年, 22岁的嬴政抓住时机,消灭了吕不韦和的反对势力,开始亲理国家大事,并重用李斯等人。
嬴政善于用人,并且能把握时机。即位后,他采用李斯和尉僚的建议,制订了一个统一六国的战略:一方面派姚贾等人带着大批金钱财物出使各国,收买各国的宠臣将相,削弱各国的抗秦力量;另一方面派“良将随其后”,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公元前236年,秦用计挑起燕赵之间的战争,然后借口救燕,出兵大败赵国。
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出兵,斩首赵军十万。赵国被迫调回防守匈奴的李牧部队。这是赵国的精锐部队,李牧又善于用兵。尽管打退了秦军进攻,但赵军伤亡惨重。秦国还破坏了赵国联齐抗秦的计划,赵军无可奈何,只得孤军奋战。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一个。韩国公子韩非力主改革,遭到韩王的回绝。后来韩非在秦国被李斯用计害死,韩国抗秦力量更弱,只得坐以待毙。公元前230年,秦军俘获韩王安,尽取韩国土地。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灭掉的国家。
就在秦灭韩的同年,赵国发生严重的灾荒,秦军趁机再次起兵攻赵。秦施用离间计,令赵王杀了李牧。李牧死后,赵军军心涣散,溃不成军。公元前228年,秦国王翦攻破邯郸,赵王迁被俘。公子嘉自立为代王,进行垂死抵抗。不久,赵国即灭。
秦国在攻赵的同时,又兵临燕境。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的办法挽回败局,于是便有了“荆轲刺秦王”之事。但刺秦失败,嬴政大怒,派王翦讨伐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兵攻下燕都蓟,燕王逃奔辽东郡,燕国名存实亡。公元前222年,秦兵攻下了辽东,俘虏燕王,燕国灭亡。秦灭韩、赵,重创燕国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国所有,只剩地处中原、孤立无援的魏国。
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贲讨伐魏国。秦军引黄河水灌城,攻陷魏都大梁,魏国灭亡。
秦国灭了韩、赵、魏、燕四国之后,嬴政便有些轻敌 ,派李信和蒙恬仅领兵二十万攻楚。结果为楚军大败。公元前224年,嬴政亲自请王翦领兵出征。王翦领六十万兵马讨伐楚国。不出一年,王翦大败楚军,虏楚王负刍,至此楚国灭亡。秦国灭楚国之后,接着统一了浙、闽、赣、粤、桂一带分布的许多少数民族部族。
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面的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军直插齐国都城临淄。秦军兵临城下,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至此,嬴政用了十年的时间消灭六国,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战国时期,北方的匈奴贵族经常率兵南下抢掠。公元前215年,嬴政派蒙恬领兵收复了河套以南的地区。为了防御匈奴,嬴政又下令将原来燕、赵、秦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建成一条长达万余里的长城,从而解除了秦国北方边境的严重威胁,保障了这一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然而,嬴政统一全国后,生活开始奢华起来:在骊山修建自己的陵墓;在咸阳筑宫室145处,藏美女上万人;又在渭南上林苑造阿房宫。嬴政称皇帝后,在位十二年,出巡全国5次,目的在于示强威、镇海内。
公元前210年,嬴政南巡至会稽,祭祀大禹;7月,返至黄河平原津,卧病不起,行至巨鹿郡沙丘行宫病逝,终年50岁。
生活剪影
他雄才大略,横扫六合,驭使天下臣民如役犬马;他功勋盖天,开国创制,为万世法;他焚书坑儒,法酷役重,修长城,建阿房,创盛极一时的大秦王朝。他就是彪炳史册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雄霸之主,生性残暴,但却能克制本性,帝王心术深不可测。为千秋大业着想,他卑恭谦逊,豁达大度,招揽人才,又纳谏如流,知错就改,终于结束了八百年的纷乱割据。但他未能摆脱长生不老的诱惑,开始追仙求道,由英明睿智变得昏庸无道。
出巡立威
秦始皇在短短的十年中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但是他的政权并不稳固,因为六国贵族都不甘心于亡国,时刻图谋复辟,加上当时北方匈奴、东胡等少数民族经常南下骚扰,对新建立的统一帝国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秦始皇在统一中原后,便立即大张旗鼓,马不停蹄地“亲巡天下,周览远方”。他曾5次出巡,西北、东南的广袤大地上几乎遍布他的足迹。
秦始皇出巡的目的是为了视察边疆的防务,广播皇帝的声威,从而加强对全国各地的专制统治。他每次出巡,都有隆重威武的仪仗及庞大的车队随从,声势显赫,耀武扬威,前呼后拥,极大地满足了他君临天下的欲望。
出巡时,秦始皇每到一处名山胜地,便系马刻石立碑。这些石刻和碑文内容大同小异,无一不是歌颂自己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和从事建设、鼓励生产的非凡成就。为了进一步神化他作为皇帝的无上权威,秦始皇还亲自主持对名山大川的封禅大典。东岳泰山被称为“五岳之尊”,帝王都渴求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天地,表示自己受命于天,秦始皇当然也不例外。他在举行过封禅仪式后还不忘刻石留念,为自己歌功颂德。
寻仙访药
秦始皇登上权力的巅峰之后,便特别看重自己的生命,对于死亡比平常人更加恐惧。每当秦始皇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将会变成肉腐蛆生、恶臭难闻的尸骸时,便会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当时,各国都有很多人热衷于神仙之道,这更加刺激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幻想。因此他千方百计地寻找长生不死的仙药。
得知秦始皇热衷于寻求仙药和神仙之道,各国方士便蜂拥而至,投其所好,争先恐后地向他游说所谓的仙术。秦始皇对此都信以为真,而且对这些方士倍加尊崇。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到达齐故地东海之滨。齐国有个方士徐福上书说:“在东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岛,上住仙人。”秦始皇听后,拿出数万钱,派出数千童男童女随同徐福入海求仙。然而,徐福带着财宝和几千童男童女一去便杳无音信。他究竟去过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
过了几年,秦始皇又派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找寻神仙,求长生不老之药。方士们自知无从得仙药,因此石生等人又骗秦始皇以“微行”隐蔽自己的行踪,然后才可得仙药。秦始皇遂又演出了一场场自欺欺人的闹剧,耗费大量财力,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结果可想而知。
政治韬略
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在此之前,历代君王或称“皇”或称“帝”,均源引远古的传说三皇和五帝。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就将皇和帝合在一起称“皇帝”。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再分封诸侯。
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也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禁卫军;卫尉,掌管宫门卫兵的首领;太仆,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及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专门管理皇室事务;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川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在地方,秦始皇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郡县制,代替原来的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官职有两个名称:县令 (万户以上),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
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国家的承认和保护。他又以商鞅所制订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将秦国时期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
除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他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方匈奴的长城。秦长城西起陇西林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大同江一带),东西长达万里。他下令没收天下的兵器,然后熔化铸成12个巨大的铜人,每个铜人重 12万千克,以威慑天下,防止作乱。同时,修建官道,即驰道。秦官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叫做直道;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驰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此外,为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六国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一起迁到咸阳,既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
秦始皇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规定小篆为统一使用的文字,颁行全国。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秦始皇于公元前 213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此令颁布以后,有一部分儒生、方士在背后诋毁秦始皇。秦始皇令人追查,前后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全部坑杀于咸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在军事上,秦始皇称帝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在征服南方的百越地区后,他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到秦始皇末年,秦郡数量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影响评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苛政,比如修建长城、骊山陵墓、阿房宫等,终于使人民不堪驱使压迫,掀起了大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于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在秦始皇死后没几年秦朝便宣告灭亡,但这一制度却没有随之消亡。继秦之后建立起来的汉朝,承袭了秦始皇建立的体制。事实上,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之久的封建集权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
秦始皇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统一局面,这意味着中国统一格局的形成。秦始皇统一南方和东南后,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开发南部地区的过程中,秦始皇不仅修通了道路,还开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秦的疆域空前辽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广阔地域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由于战争所带来的敌对情绪,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