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双鱼座)。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作为政府总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作为外交部长,他为中国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喝彩与赞誉。

人物档案

姓名:周恩来

生卒年: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出生地: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原籍浙江绍兴)

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时代背景

周恩来出生于19世纪末,正是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在灾难的深渊中挣扎的时期。1898年,周恩来出生的那一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大连,法国强占广州湾,英国强占威海卫和九龙新界,中国版图被瓜分得七零八落。中华民族正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在拯救民族危亡的紧迫时刻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嘹亮呼声,并一生为之而奋斗。

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过多年战乱的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经济急待发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全中国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而一个全新的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怎样交往,我们应该以何种形象面对世界,都是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总理和外交部长的周恩来肩上的重担。

生平纪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回国后进入南开大学学习,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其共产主义信仰。

1924年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他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 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

1933年春,周恩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 1月的遵义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施兵谏。周恩来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与蒋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在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等方面做出不朽的贡献。在1945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中共中央书记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建国初期,周恩来成功地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推动了国家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周恩来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了很多重大外交决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并领导中国代表团进行停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为尽量减少这场运动造成的损失,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周恩来做过大量工作。他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起到了控制和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他为开拓外交新局面,实现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1 9 7 2年,周恩来被诊断患有膀胱癌,但他仍然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生活剪影

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也是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的。作为政府总理和外交部长,周恩来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生活,同时以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为中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1年,13岁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一天,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很多年轻人思想困惑,没有理想追求和人生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希望让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校长问一名学生:“你为什么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这名学生回答。校长无奈地摇了摇头,接着问另一学生:“那你呢?”“为了长大当官。”几名学生的答案都很令他失望。这时,轮到周恩来回答。他站起身非常郑重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非常高兴,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和百姓同乘公交车

1954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非常拥挤,老百姓坐车困难,于是决定亲自去视察。一天下午,周总理和秘书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他们上车时已经没有座位,车里也十分拥挤。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一会儿,一位乘客发现了他:“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一位乘客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您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啊?”周总理笑道:“我是来体验一下大家的生活!”总理问大家坐车有什么困难,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长时间。自始至终,他都是站着和乘客们交谈。随后,他又上了一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弄清百姓的困难后,总理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很快提出许多可行方案,方便了百姓出行。

“开创时代的握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专机到达北京,开始了他在中国的访问。在此前的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骄横霸道,不但自己不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还禁止美国代表团成员与中国代表团接触。十几年过去了,中国国力日渐强盛,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美交往也逐渐走向正常,尼克松访华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当飞机降落、舷梯架好后,尼克松没有要求随行人员和他一同走出舱门,而是只与夫人两人迈步而下。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就已经抢先微笑着伸出手来,和周恩来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对中国领导人以及中国人民的尊重。尼克松事后评价两人的握手是“开创时代的握手”,他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政治韬略

有评价称,周恩来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领导人。他是参加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领导人,为两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做出过卓越贡献。在担任共和国总理的26年间,周恩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才能风范都无与伦比的政府首脑。作为外交部长,他又是有着泱泱大国风度的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周恩来的政治生涯,将被人民永远铭记。

周恩来早年曾帮助孙中山派出的代表在欧洲建立国民党支部。大革命时期,他是我党统一战线的主要代表。抗战时期,他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既保持了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关系,又使我党始终具有独立性。到解放战争后期,经过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各社会阶层人士,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是历届人民政协的主要领导人,他与各界知名人士都能肝胆相照,建立坦诚的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

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健康。但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发生偏差和失误。周恩来努力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冒进错误,进而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克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困难。他尊重知识,广揽人才,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为使国家尽快度过难关而呕心沥血。

周恩来担任共和国首任外交部长时,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大量外交活动中,他开创了“没有大国架子,却有大国风度”的全新外交风格,为新中国恢复世界地位争取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并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赞誉,被称为天才外交家。

“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以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忍辱负重,保护了大量受迫害的干部和群众,尽力维持国家的正常发展,挽狂澜于将倾,使国民经济免于崩溃,使党和国家免于分裂,起到了难能可贵的“中和”作用。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下来的很多党政军干部和知识界精英都成为后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从这一角度上讲,周恩来对后来中华民族的迅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影响评述

“人民的好总理”、 “天才外交家”、“才兼文武的国家领导人”……人民给予周恩来的美好赞誉还远远不止这些。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之一,共和国第一任国家总理和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广泛。周恩来从1927年起就是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他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可以说,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的历史的一个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担任政府总理长达26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其付诸实施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日理万机,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他最早提出“建设具有’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张,为我国后来进行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建国初期周恩来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努力,也成为今天中华民族飞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外交领域,周恩来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早在建国前,他就是我党对外的主要代表和发言人。他亲自领导和开创了我党最初的外事活动,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在抗日大后方广交朋友,宣传党的全民团结抗日和民主建国主张,巩固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并扩大了我党在国际上的影响。建国以后,他以政府总理身份兼任外交部长达9年,主管外交工作共26年之久。在这段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他以决策人、指挥者和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新中国在世界上树立良好形象做出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同时,他的外交风采及实践也为以后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