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9月17日-234年8月28日,处女座)。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奉行法制,帮助刘备治理国家,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人物档案

姓名:诸葛亮

生卒年:181年~234年

出生地:琅阳都(今山东临沂沂南)

身份: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廷内外戚宦官争权,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积累财富,贫富悬殊严重,破产的农民流浪四方。各地方州牧权限逐步扩大,形成了一股独立的力量,朝廷逐渐失去了指挥权和控制力,终于造成了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东汉王朝也因此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境地。在混乱的局势下,诸葛亮及其家人隐居在隆中,直到诸葛亮27岁时,遇到皇室后裔刘备,才开始了他辉煌灿烂的政治生涯。

生平纪事

诸葛亮,字孔明,181年出生于琅阳都。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地方官,他的父亲诸葛也做过泰山郡的郡丞。诸葛亮10岁那年,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从此天下分裂,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而诸葛亮就在这时父母双亡,生活日益艰难。15岁那年,家乡遭受兵乱,一家人无以为生。他的哥哥诸葛瑾前往江东谋生,后来做了东吴的大臣。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及两个姐姐为了避难,也背井离乡,到豫章投奔做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可是,诸葛玄上任没多久,就被朱皓赶下了台,诸葛玄只得带着家人去荆州襄阳投靠刘表。两年后,诸葛玄病逝,年仅17岁的诸葛亮担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他在南阳城西的隆中山里盖了几间草房,置买了几亩土地,安定下来,和家人过着隐居的生活。

诸葛亮青年时期,就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时人称他为“卧龙”。他定居隆中后,耕种之余,还结交了许多贤人雅士,当时的名士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都是他的知交好友。他们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畅谈自己的政治理想。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要辅佐贤君,扫平六合,统一天下。

到了207年,诸葛亮隐居隆中已经十年了。这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流寓荆州的一些士人开始北上,返回故乡。诸葛亮的好友孟公威等也来邀他一起回去。诸葛亮不愿去投靠曹操,因为他出生士族,接受的是儒家正统教育,所以他坚持要忠于刘汉王室。而且,他立志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所以,在亲眼目睹了曹操讨伐徐州的暴虐之后,他更不可能去投靠这个奸雄。

这个时期,刘备依附于荆州的刘表,由于势力单薄,他四处寻访贤才,招揽名士。当时的名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和 “凤雏”庞士元。不久,帮助刘备策划军事的徐庶也向他推荐诸葛亮。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刘备初次和诸葛亮会面,就诚恳地向他请教安定天下的大计。刘备在当时已小有名望,他自称是汉朝皇室高祖后裔,自己毕生的理想就是扫平军阀,匡扶汉室,拯救黎民。诸葛亮对他的政治主张非常赞同,又见他不辞辛苦,虚心请教,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并且替他筹划了立国的策略。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敬佩万分,恳切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诸葛亮见刘备虽然当时处在危难之间,但仍不失英雄风范,又确实很尊敬自己,就答应了他的邀请。从此,诸葛亮成了刘备最得力的助手,刘备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和他商量。“士为知已者死”,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兢兢业业,二十年如一日尽忠辅佐刘氏家族。

208年,曹操大举南下,想一举夺取荆州,而刘备兵力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危难之际,诸葛亮挺身而出,出使东吴,去争取孙权,联合抗击曹操。其后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刘备趁机占领荆州。214年,刘备又率军夺取益州,219年夺取汉中。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三分天下之势终于形成。

蜀汉建立之后,刘备任命诸葛亮做了丞相。就在这时,蜀汉的事业却遭受了巨大的挫折。219年,孙权趁驻守荆州的关羽去进攻曹操之际,派吕蒙夺取了荆州,并杀死了关羽。刘备满腔愤恨,发誓要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222年,刘备讨伐东吴,结果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联营八百里,大败而回。蜀汉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刘备一病不起,临终时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刘备死后,17岁的刘禅登基做了蜀国皇帝,谨遵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万事都请他做主。诸葛亮身受隆恩,更是殚精竭虑,帮刘禅治理国家。

蜀汉建立以后,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不愿意接受蜀国的统治,不断地起兵反抗。222年,南中一带的封建主雍又发动叛乱,蜀国形势非常紧张。225年,诸葛亮出兵征讨雍。诸葛亮开始兵分三路,进攻南中。不久,雍被部将杀死,孟获代替他做了南彝的统帅,仍然固守益州郡,顽强抵抗。诸葛亮亲率大军渡过泸水,攻打益州。其后,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诚心归顺。孟获归顺之后,南中的其他少数民族也都纷纷归附。诸葛亮任用许多少数民族的首领为官,治理西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终于稳定下来。

227年,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请求后主允许他统帅三军,北定中原,以恢复汉室。诸葛亮还在表中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做了周密的安排,为后主推荐了一批有才有德的官员。一切安排好之后,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等待时机,出师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大军开始向祁山进发。魏蜀两国多年来相安无事,蜀国大军突然出现在祁山,魏国猝不及防。诸葛亮迅速收降了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并招降了姜维。一时间,关中形势异常紧张,魏国上下一片恐慌。后来,由于参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军事调度,自作主张,将军队驻扎在山上,结果被魏军切断了水源,军心大乱。敌人来攻,马谡大败,街亭失守。新收的天水、南安等地又落入了魏军手中。诸葛亮无奈,只得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就在这年冬天,诸葛亮又趁魏军东下救援石亭、关中空虚之际,再次出兵北上,围攻陈仓。魏军倚仗地势险要,固防死守。诸葛亮围攻二十多天,一直不能攻下。这时,魏国曹真率领大军前来救援,蜀军粮草用尽,再次无功而返。 229年,诸葛亮三出祁山,只夺取了武都、阴平两郡。次年,为了抗击攻蜀的曹军,诸葛亮再次北上,击退曹军。

231年,诸葛亮第五次领兵北伐。他吸取了前几次因为粮草匮乏被迫撤军的教训,苦心钻研,发明了木牛、流马来运输军粮,还联合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共同进攻魏国。魏明帝派司马懿屯兵长安,对抗蜀军。后来,蜀军再次因粮草耗尽,退兵汉中。

这几次出征,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的小胜利,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目标仍遥不可及。诸葛亮自然不甘心就此放弃。他回到汉中,竭尽全力,操练兵马,囤积粮草,修筑道路。经过三年的准备, 234年春天,诸葛亮第六次北出祁山,征伐魏国。诸葛亮进驻五丈原,组织士兵在渭河沿岸屯田,准备和魏军打一场持久战。魏国守将司马懿仍然是坚守不出,诸葛亮不断挑战,却都没有成效。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百多天。8月,54岁的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在五丈原,临终遗命撤军。蜀军按照他生前的安排,退回汉中。

生活剪影

诸葛亮其人,古今中外,闻名遐迩。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的典范。他一生戎马倥偬,鲜遭败绩,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隆中妙对,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集思广益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杨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杨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后来杨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富强蜀国。

草船借箭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的势力,一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东吴的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把他除掉。周瑜迫使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要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就会被斩首。周瑜暗自高兴,觉得诸葛亮肯定完成不了任务,可以借机除掉他。可是,诸葛亮早已想出了完成任务的办法。他私下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每只船上都扎束了一千多个草人。第三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大雾笼罩之机,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装作攻打曹操的样子。曹操闻报后,不敢轻易出战,就下令用箭向江中乱射。霎时间,曹军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射箭。不一会儿,20只船上的草人已经挂满了箭。诸葛亮让船上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借箭。”等曹操明白时,诸葛亮的草船早已驶远了,曹操悔恨不已。周瑜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后,万分感慨地说:“诸葛亮灵巧的心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的确不如他啊!”

功绩回眸

诸葛亮的主要成就是创建和巩固蜀汉政权。诸葛亮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当时各方割据势力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刘备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决策:建议刘备在依附刘表的同时,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实力,把荆州一带的无籍游民造册入籍,依户口选拔壮丁,使刘备的军队由几千人猛增至几万人;与孙权联合,先后占据荆、益二州,建立蜀国。

诸葛亮对蜀汉的治理是从法制开始的。他严肃法纪,赏罚分明,做到“无恶不惩,无善不赏”,还能公道无私。大将马谡不遵军令,失守街亭,诸葛亮虽然万般不忍,也还是挥泪斩了马谡,并上书后主刘禅,自动请求贬官三级。所以,诸葛亮的法律虽然严峻,但是并没有人怨怒。蜀汉境内官吏不敢作恶,百姓人人向善,路不拾遗,强不欺弱,出现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

蜀汉地盘虽大,但很多地方生产力落后,百姓贫困,国力虚弱。为了增强国家力量,安定百姓生活,诸葛亮积极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他要求各级地方官奖励农业,不要侵夺农时;减轻赋税,抑制豪强兼并土地。诸葛亮还注意水利建设,他曾经派一千二百名士兵,去保护成都平原上有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还在那里设立了堰官;他在出征的间隙,让士兵参加农业生产,进行屯田,以保证军粮供应,减轻人民负担;诸葛亮还大力发展手工业,使蜀国的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诸葛亮很注意网罗人才。他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巴蜀一带的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投靠效力。诸葛亮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加紧整顿军队。他很注重兵法,驻军的地方,就连井灶、厕所等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建造的,可以随时攻守。诸葛亮还创制了不少的新式器械,他发明的连弩箭,长8寸,一次能发射10支箭,威力很大。

经过诸葛亮多年的呕心沥血的经营,贫弱的蜀国终于出现了田畴开辟、仓廪充实、器械坚利、蓄积丰饶的景象。

影响评述

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壮志虽然未能实现,但是他高瞻远瞩,隆中对策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殚精竭虑,匡扶刘备建立蜀汉,辅佐后主刘禅辛苦经营;南平夷越,招抚少数民族;六出祁山,力图一统天下。诸葛亮为维护西蜀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业为蜀国人民,为历代人民所追念。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成为后世的楷模,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