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大家。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儒学,创立墨家学派,揭开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物档案
姓名:墨翟
生卒年: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出生地:小邾国(今属山东滕州)
身份:墨家学派创始人
时代背景
春秋末期,战乱四起,社会动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应时而起。儒家宣扬“仁爱”,强调“礼”制,力图恢复已经被破坏的周礼,通过“礼”、“仁”来重新规范人们的行为,平定社会的躁动纷乱。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努力,儒家思想影响广泛。几十年后,一位年轻人针对儒家的 “礼”法发出异样的声音。他反对儒家过于繁复的礼法,反感厚葬久丧的主张,提出“兼爱”、“非攻”、“节用”的思想,揭开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序幕。这个人就是墨子。
生平纪事
墨子,名翟,约生于公元前468年,与孔子的孙子子思同时代。墨子的父亲是个木匠,墨子从小就随父学艺。他心灵手巧,长于机械制造,十几岁时已成为一个能工巧匠,其技术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媲美。但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或“贱人”。墨子9岁上了私学,学儒学,后来又到邹城师从史氏,很快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
求学多年之后,墨子回到故乡,开始了教学生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墨子对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他不满儒家过于注意礼仪,提倡厚葬久丧的主张,举起了反儒的大旗,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因此成为当时最有势力、影响最大的学派,墨子也被称为“北方圣人”。
当时,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音乐享受,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墨子非常憎恨统治阶级的这种享乐主义,他主张“非乐”,强烈反对一切音乐活动。有一次周游列国时,途经朝歌,墨子听到前面城邑名竟然与他痛恨的音乐有关,觉得很不中听,宁肯绕道而行也不进城。
墨家学派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流派,更是一个有思想、有组织的社会政治团体,其首领称做“巨子”,其纲领称“为义”。墨子及其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机会,掌握一定权力,以便推行自己的主张。其成员无论在哪国做官,都必须按墨家宗旨办事,服从组织,也就是服从墨子。作为政治活动家,墨子到过卫、齐、楚、越等国,广泛遍传自己的学识,推行自己的“兼爱”、 “非攻”思想,曾成功地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进攻。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墨子并不仅仅靠说教,而是有组织的,凭借自己的言辩和军事谋略做出许多积极的贡献,表现出其活动家的才干。
墨子一生致力于推行自己的主张,同时,他还是一位长于制作的科技大家。他制成的木鹰活灵活现,传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中没有掉下来,他成功地做成了小孔成像的实验。此外,他又发明了许多对农业生产及军事备战有用的器械,如辘轳、滑轮、车梯等。墨子还从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自然科学的原理,在几何、光学、力学等方面都有不少发现,其成就达到了当时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关于墨子,史料没有更详细的记载,据推测,他应是卒于公元前376年左右。
思想成就
在先秦诸子中,墨子出身低微,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体会,他提出尚贤、兼爱、非攻、非命、非乐、节用、节葬等十大主张,充分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 “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的思想则集中表现在《墨子》一书中,其中政治、伦理、哲学、逻辑和军事思想比较突出。
墨子在政治上主张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他说,做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可能永远都是下贱的。他主张从天子到下面的各级官吏,都要选择天下的贤人来充当。墨子反对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声援被侵略的国家,并为此而奔走呼号,勇敢地主持正义。墨子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极为反感,主张对统治者要进行限制。对死人的葬礼,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在客观上都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伦理上,墨子在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国君要爱护有功的贤臣,慈父要爱护孝顺的儿子;人们处在贫困的时候不要怨恨,处在富有的时候要讲究仁义;对活着的人要仁爱,对死去的人要哀痛。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
墨子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是认识论。墨子主张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类,“闻知”是传授的知识,“说知”是推理的知识,“亲知”是实践经验的知识。这就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墨子还反对儒家鼓吹的“天命论”。他不相信“天命”的存在,而提倡“尚力”。在“名”和“实”关系上,墨子认为“名”必须服从“实”,没有“实”作基础,“名”就是虚假的。这些思想都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但是,墨子又相信 “天志”,他认为天有意志,天能赏善罚恶,爱人憎人,这就不免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墨子》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等篇中。由于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所以他的军事理论主要是积极的防御战术。这虽然不及兵家的军事思想全面深刻,但却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
影响评述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史上第一个站在平民阶级、为百姓呐喊的哲学家,他的“兼爱”、“非攻”、“节葬”等主张无不从普通民众的利益出发。他的伦理思想虽然抹杀了阶级性,带有空想的色彩,但却是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抗压迫、呼唤自由的心声。最可贵的是,墨子不但要求给普通百姓以平等的 “利益”,还提出“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贵族的特权,肯定了民众的智慧。此外,墨子思想中还有朴素的逻辑思想,尤其是后期墨学,建立了相当严谨完整的逻辑理论,在中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起了开创作用,直到今天,仍是人们学习中国逻辑思想史的重要材料。
墨子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如此,它不被统治阶级所赏识。到了秦汉,墨学已没有多大影响,墨子的事迹已知之甚少,连史学家司马迁为墨子作传,也寥寥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