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的名医,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症诊治中,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后世每以“华佗再世”称誉名医,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人物档案
姓名:华佗
生卒年:约141年~208年
出生地: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身份:东汉医学家
生平纪事
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末年豫州沛国谯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华氏本是望族,但至华佗时己经衰微。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 《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在华佗的成长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不少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亳芍”、 “亳菊”等,自古就是药材的集散中心,闻名天下。幼年的华佗对此常常留心,学医识药。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统治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卖官行贿,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的腐败和苍生的苦难,遂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为百姓送福。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极为赏识。太尉黄琬希望任其为官,被华佗谢绝;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他也婉言相拒。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华佗不仅勤奋研究典籍,而且一直十分重视民间治疗经验,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
中年以后,华伦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他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在行医的同时,他还为采药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常深入民间行医,华佗此时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名医。
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炉火纯青。他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症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相应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
正当华佗在民间无私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曹操请他为自己治疗淤积多年的头风病。华佗应召前去诊视,施针灸之法,使曹操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这对以医济世为抱负的华佗来说,自然是强其所难,华佗便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曹操几次发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曹操恼羞成怒,将华佗押解许昌,将之杀害。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交给狱吏说: “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害怕被治罪,不敢接受赠书。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后来,曹操几次头痛发作,仍无一丝悔意,直到其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病死。”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潜心于医书的撰写,著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医书,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生活剪影
华佗医术高明,又常为穷苦人民医治疾病,因此,中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华佗行医的小故事。无论它们是否真的确有其事,但故事流传的广泛足以表明人民对这位名医的爱戴之情。
特殊药方
一次,有位太守生病,日不思饭,夜不成眠,整日焦躁不安,于是请华佗前去诊治。华佗给太守诊脉后,断定他的病是胸中淤血所至,但又不是一般吃药、针灸所能解决的。华佗称自有诊治办法,但是需要时间。太守便要华佗住在府上,每天以美酒佳肴盛情款待。过了很久,华佗也未给太守开药方。每次太守夫人询问疗法,华佗总是推说: “病情古怪,让我考虑考虑。”
数日后,华佗不辞而别。太守恼怒万分,连声叫骂。这时,他的管家送来华佗留在住处的一封书信,信中将太守骂了个狗血淋头。太守暴跳如雷,大骂华佗,怒火攻心后吐出很多污血。说来也怪,过了一会儿,他竟觉得目明神爽,接着便觉得腹中饥饿,竟吃下好多东西,晚上也一夜安眠。后来,太守面谢华佗,问起留信之事,华佗笑道:“您必须呕出淤血,病才能好,那封信乃是我为大人开的一剂‘药方’啊。您看了信,病不就好了吗!”
华佗学艺
华佗医术高妙,名扬四海,但仍不忘悉心学艺。一次,他发现一个自己无法治愈的病例被另一位老先生治好了,就决定隐瞒身份,到那位老先生门下拜师学艺。
华佗投到老先生门下,虚心学习三年之久。一天,老先生外出,留下华佗在屋中拣药。这时,来了一个大肚病人,华佗诊断他得的是臌胀病,便开了二两砒霜让他分两次吃。病人拿到药后大吃一惊,心生疑惑。他出门时刚好碰到老先生回来了,就向他询问。老先生笑道:“这个药方没错,你放心服用,包你药到病除。”
病人走后,老先生却越想越疑惑:我的这个徒弟怎能开出这种治疑难病症的药方呢?除我之外,这世上能开出这个方子的人还有……莫非他就是华佗!到此时,华佗只好拜倒在地,公开身份。老先生忙将他扶起赞道: “你已经是名医了,还能到这穷乡僻壤辛苦学艺,真不容易啊!”此后,老先生便把自己的所有医术都传给了华佗。
对症下药
有两人都头痛发热,一个叫倪寻,一个叫李延,他们一同来请华佗治病。华佗仔细诊察了他们的病情以后,知道两人的病象虽然相像,但致病的原因不同,于是给倪寻吃泻药,而给李延吃发散的药。当时有人问华佗:他们两人患了同样的病,为什么给他们服不同的药?华佗就告诉他,倪寻是伤食 (吃东西太多而生的病),而李延是外感 (受冷感冒),病状相同而病源不同,所以给他们吃的药也就不同。倪寻和李延服药以后,第二天病便全都好了。
华佗与麻沸散
三国鼎立时,战争频繁,军队和老百姓受伤生病的很多。华佗是当时最有名的医生,伤病人员都请他治疗。由于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做手术时,伤病员都要忍受极大的痛苦。
有一天,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痧的病人破腹开刀。由于病人的病情严重,华佗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完。手术做好后,华佗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喝了些酒,结果一下子喝得酩酊大醉。他的家人被吓坏了,用针刺他的中穴、百会穴、足三里,可是华佗都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家人摸他的脉搏,发现跳动正常,这时才知道他醉了。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家人把刚才他喝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说了一遍。华佗听了大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几天以后,华佗做了几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酒有麻醉人的作用。后来动手术时,华佗就叫人喝酒来减轻痛苦。可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华佗又碰到一个奇怪的病人:病者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手攥拳,躺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他神态,按他的脉搏,摸他的额头,一切都正常。患者的家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听了,连忙让人找了一些臭麻子花。华佗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尝果根。实验结果表明,臭麻子果的麻醉效果很好。华佗又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
科技贡献
华佗为中国医学史留下了众多不可磨灭的发明与功绩,其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他创麻沸散、演五禽戏以及在外科手术领域的种种尝试。
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的人。华佗特别擅长外科杰出贡献。华佗发明和使用麻醉剂的时间比西方医学家使用乙醚或笑气进行麻醉要早一千六百多年。可惜的是,华佗当时所创制的酒服麻沸散后来失传,成为我国医药学史上的一大损失。现在对麻沸散用药及配制的记载,都源自于后世文件了。
除了精通外科手术,华佗在内、妇、儿等科的医学实践中也有很高造诣。他长期生活、行医在民间,尤其重视运用民间的单方和验方治疗常见病,处方用药简洁,而且疗效很好。华佗除善用汤药、水疗、放血等方法外,还擅长针灸,并且有所创新。据《三国志》记载,他的针灸疗法用穴少、疗效高。目前广泛应用的新针诏法,有取穴少、扎针深、刺激强等特点,均可以说是对华佗针法的发展。
华佗不仅熟悉疾病的治疗,而且很重视医学预防。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已有人仿效鸟兽动作舒筋活血,健身治病。华佗强烈反对他所生活的东汉社会流行的服食丹药以求长生的风气,并总结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摹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禽兽动作姿态,创编出名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五禽之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华佗把体育锻炼同医疗结合起来,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这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社会确是难能可贵。据说,他的弟子吴普每天做“五禽之戏”,常年不断,活到九十多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整,身体很是结实,可见“五禽戏”的保健效果之明显。
影响评述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 《后汉书·华佗传》说他 “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而且他在很多医学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的人,对于世界医学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在当时“尊儒”的思想传统之下,外科手术并非是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因为儒家主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外科手术缺少大规模发展的可能。华佗能将其引入疾病治疗,并全力推广,不仅需要科学的唯物精神,而且也需要与世俗观念斗争的勇气。而正是华佗的创举,为后代医者完善和发展外科手术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能不说具有伟大的时代性意义。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首诗做了这样的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
华佗创造麻沸散,也对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但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真正用于手术治病的却没有先例。据后世记载,华佗以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为料(此方为后世文献记述,含推断成分在内),制成酒服麻沸散,并将其正式运用于医学治疗,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麻药在今天已经成为实行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医学药剂,这与华佗的发明是密不可分的。
当今的人们都了解“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简单的道理,但在东汉时期华佗即可创制“五禽之戏”,就对疾病预防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了。预防医学中重视体育锻炼对身体协调性的提高、肌体机能建构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正是对华佗创编“五禽戏”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