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洁身自好的人格和爱国忧民的情怀,同其作品一样光照千古。
人物档案
姓名:屈平
生卒年: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
出生地:湖北秭归
身份: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
生平纪事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出生在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当时,正是中国思想史上诸子杂出、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屈原具有了很高的文化修养,知识渊博,才学非凡,且懂得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辞令,其杰出的才华备受时人赞赏。
大约在公元前319年,年仅二十几岁的屈原当上了楚国的左徒(地位仅次于丞相),辅佐楚怀王励精图治,处理朝中内政外交大事。屈原认为,要使楚国振兴发达起来,就必须对内严明法纪,举贤授能,把肯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的德才兼备的人选上来,打击结党营私及不执行国法的特权阶级;对外必须“联齐抗秦”,否则,楚国必将被别国吞并。当时执政的楚怀王还不失为一个有道明君,他希望通过变法以图强。这样,屈原“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很快成为朝中最出色、最受重用的人。
为使国家和民族能够长治久安,屈原接连制订了几项法令,取缔和限制了旧贵族的某些特权,打击了一些贪污、腐化、结党营私活动,选用了一批贤才管理国家大事。后来,他又亲自出使齐国,说服了齐王,结成楚齐联盟。从此,楚国日益振兴起来,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公元前3 1 8年,楚、齐、魏、韩、燕、赵六国在楚国郢都订立了六国联盟,楚怀王被推举为六国的“纵约长”。为此,楚怀王更加赏识屈原,进而把制订《宪令》的任务秘密地授予他。
当时,把持楚国大权的旧贵族代表人物主要有楚怀王宠爱的南后郑袖,令尹子椒(相当于丞相)和上官大夫靳尚等一伙亲秦派。屈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于是,在上官大夫靳尚的策划下,演出了一幕谗害屈原的政治丑剧。他们有的到屈原那儿去夺《宪令》稿,以探内容虚实;有的到怀王面前诬告屈原如何傲慢,如何把变法功劳归于己有,瞧不起国君等等。楚怀王听信了谗言,疏远了屈原,后又罢免了他的左徒职,任命他为三闾大夫,掌管宗室子弟的教育工作。靳尚一伙小人还不甘心,继续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听信谗言,竟然在公元前299年左右把屈原放逐到汉水上游一带的原野上。
屈原被流放后,心中十分忧伤,于是创作了《抽思》、《思美人》、《离骚》等作品,表达了诗人坚持正义,虽遭打击而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屈原被免官以后,秦国攻打齐国,担心齐楚联合抗秦。于是,秦国派张仪来到楚国,送给楚国丰厚的礼物,并以秦六百里土地的利益相诱,破坏了齐楚联盟。秦齐战后,秦却毁约食言,不欲割地给楚。楚王大怒,举兵讨伐秦国,结果大败而归。在这种情况下,楚怀王才起用了流放汉水的屈原,派他再度使齐,重修楚齐之好。
然而,当秦国故伎重演,表示愿意以退还所占楚地为条件与楚讲和时,楚怀王竟声言,宁肯不要土地,也要张仪的脑袋。待张仪冒险演出一幕自投罗网的闹剧后,楚怀王却一反初衷,非但不杀张仪,反而听信张仪的诡辩,重新走上了亲秦绝齐的歧途,使屈原刚刚修复的楚齐联盟毁于一旦。公元前299年,秦国又约楚怀王到秦之武关(今陕西高县东)相会,结果楚怀王再入秦国圈套,客死秦国。楚国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顷襄王比怀王更昏庸无能,竟认贼做父,做了秦王的女婿。他更视屈原为眼中钉肉中刺,非去之而后快。大约在公元前 292年,屈原再度被顷襄王逐出朝廷,永久流放在长江以南的荒野上。
从此,屈原度过了十几年精神苦闷、贫病交加的流放生活。公元前278年春天,秦军攻破楚都郢城,于烧杀掳掠的同时,还捣毁了楚国先王的陵墓。郢都的残破对屈原是沉重的打击,早已抱定誓与父母之邦共存亡决心的他,遂于这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举身投入汨罗江。
生活剪影
屈原一生的悲剧命运与他的祖国—楚国的命运是分不开的。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后期,正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实力最强,而楚国也是一个大国。出身贵族的屈原抱着一腔改革内政、振兴楚国的热忱,渴望实现自己的“美政”主张,由强大的祖国来统一六国。但时局弄人,屈原遇到昏庸的怀王、顷襄王,在凄凉的流放地结束了一生。
善用毒计的郑袖
秦国为再次破坏楚齐联盟,派使者张仪游说楚王,诡称秦将退还所占之地给楚,条件是楚齐绝交。左徒屈原识破秦国的虎狼之心,从维护楚国独立和关东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劝楚王坚持联齐抗秦。张仪阴谋受挫,转而与楚王宠姬南后勾结。南后郑袖是个狠毒自私的女人,且楚王长子在秦国做人质。南后为了固宠,便接受了张仪的奸计,以离间楚王与屈原关系,破坏楚齐联盟为条件,换取秦国对立子兰为王位继承人的支持。南后以帮助指导“九歌”为名,把屈原骗入宫中,当面吹捧屈原。等见到楚王回宫时,便诈作头疼,倒入屈原怀中,诬蔑屈原调戏她。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免去了屈原的左徒之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屈原悲愤满腔,告诫楚王说:“要多替楚国的老百姓想想。”
“端午节”的来历
楚顷襄王即位后,令尹子兰等小人又接着在顷襄王面前进谗言,诋毁屈原。结果,顷襄王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先后在沅水、湘水一带流浪,境遇十分悲惨。一天,他来到江边,披头散发,一边走一边唱。一个渔夫见到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界都污浊,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大家都喝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渔夫说:“有道之士,不被外物所拘束,而能够随着时代变化。整个社会都混浊,为什么不跟着随波逐流呢?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去喝酒食糟呢?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的品德,导致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拍掉衣服上的尘土。作为一个人,谁愿意让自己洁白的身躯蒙上污垢呢?我宁可葬身在鱼腹之中,也不愿那样。”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了楚国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很快就要灭亡,人民要流离失所,无比悲愤,就在农历五月五日写了《怀沙》一诗。写罢,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中,以表白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抗秦到底的决心。后来,每年五月五日这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以示对他的怀念,并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文学成就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又是一位政治家,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作为政治家,他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作为一个诗人,正是这样的悲剧成就了他非凡的文学业绩,使其以杰出的文学创作享誉后世。
屈原的作品有 《离骚》、《九章》、《九歌》、《招魂》、《天问》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离骚》。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二千四百余字,是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它比之《诗经》,句式较长,篇幅扩大,词汇瑰丽,想象奇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极富艺术感染力。它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也是作者自己这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诗歌通过大量的香草、美人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辞藻铺叙,通过天上、地下驱使神灵的辉煌奇幻的艺术场景,通过反复表述自己的心迹,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妥协从俗,宁死也不肯改变自己的人格,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诗人自己的形象。后世常常“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而《骚》就是指《离骚》,从而赞誉了《离骚》的艺术成就。
屈原另外的作品,如《九章》,由《惜诵》、《涉江》、《哀郢》、《怀沙》、《橘颂》等9篇作品组成,有的是咏物,有的是纪行,把纪实、抒情、写景相结合,以优美华丽的文字写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九歌》是由11篇作品构成,是一组祭神所用的乐歌。既有古老的神话色彩,也表现着诗人对人生的感受和领悟。《招魂》是借楚地“招魂”的习俗,用神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成的一篇奇异之作。《天问》更是一篇奇文,它就自然、历史、社会等方面,一口气提出了 172个问题,为前人所不敢言。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继承、发展了 《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四、五、六、七言长短不拘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开中国辞赋之先河。这一新诗形式,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如语助词“兮”字的应用,不仅使诗歌调子婉转动人,而且便于表达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抒发奔腾澎湃的激情。还有比兴手法,早在《诗经》当中就已经广泛运用,而且比较准确和生动,但比较简单,象征也很单纯。屈原笔下的比兴手法的运用,非常丰富复杂,而且互相关联,构成一连串的艺术形象。作品中的“美人”、“香草”等等,都不仅仅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象征。这不仅对修辞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影响到中国美学的发展。
在创作方法上,屈原诗中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虽然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但诗人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神话传说的运用,对美女香草的描绘等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升华而来的。屈原执著于浪漫,又不脱离和逃避现实,他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抗斗争,也真实地写出了整个时代的动乱和变革。这种浪漫主义的爱国精神和对黑暗政治的坚决斗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历史上每一个爱国主义诗人都非常喜欢屈原的作品,可以说,屈原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给后人留下了一座宝库。
总之,屈原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艺术之高超,都是前所未有的。
影响评述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他利用楚国的民间歌谣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楚辞体,完成了中国诗歌的一大革命,并对后世的诗歌和词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的出现,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但它绝大部分都是民歌,集体创作的痕迹是明显的。而《楚辞》,虽然也吸取了民歌的营养,甚至沿用了民歌形式,但它却是一种再创造,比原来的民歌提高了一大步,而且内容广泛,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以及痛苦和遭遇都在诗中得到充分地反映。屈原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屈原不仅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政治改革家。他在政治改革上有一整套理论,可以从他的大量诗篇中略窥一二。比如,在用人原则上,他企图打破贵族独览朝政的格局,主张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到朝中做官。所以,他在《离骚》里说:“举贤才而授能”、“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用以该辅。”从这些例子中就可以看出,屈原主张出身贫贱的人照样可以做官,这种主张无疑是一种进步。此外,他主张用法治思想来治理国家,振兴楚国,这些主张,在当时大变革的时代,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在外交上,屈原主张联齐抗秦。他认为,秦国不可信,只有联合齐国,共同对付秦国,才能不被秦国个别击破。但楚王不听屈原正确的建议,结果身败国亡。实践证明,屈原的主张是正确的,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