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具有非凡的才华和自信、傲岸的人格,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激情澎湃和神奇想象,他被誉为“诗仙”。
人物档案
姓名:李白
生卒年:701年~762年
出生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身份:唐代诗人
生平纪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他的祖上曾流落碎叶,在李白出生后才迁至绵州冒隆县(今四川江油县)。李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山明水秀的大巴山区度过的。李白自幼读书就涉猎广泛,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少年时学习十分刻苦,常即兴作诗赋,扬言要超过他的同乡、汉代文豪司马相如。
李白年轻时慷慨自负,不拘常调, “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远大的功业抱负。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就是他最执著的人生信念。但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放纵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功成之后,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大州”为家,追求自由的生活。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
李白还好仗剑任侠,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这也是当时的风气。他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甚至,他还在山东师从高如贵,受道教,履行了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读书,师从赵蕤。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的著名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讲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这些方面正是盛唐时代社会时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时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20岁时,李白遇苏,又深得这位“朝廷大手笔”、文章巨公的赞叹。
724年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727年,他娶唐高宗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然后以安陆为中心,北游洛阳、太原,南游安徽、江浙。他饱览河山,结交朋友,开阔胸襟,以求出仕。他一方面上书荆州长史韩朝官,希望推荐;另一方面想通过隐居来提高声誉,他曾与方丹隐居嵩山,后又与孔巢父等隐居竹溪。730年,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30岁。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们的推荐。当时,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去做客。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
732年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736年,又举家东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 “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等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十年漫游十年诗,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惊动了。742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任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他有心做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嫉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馋毁。744年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挠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他一生不以功名显赫,却高自期许,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
李白离开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四处浪游,漂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李白希望有机会为国平叛立功,不久参加永王李的幕府。李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以从逆罪被捕,关押在浔阳监狱,后经友人营救出狱,不久被流放夜郎。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朝廷大赦放还。他沿江东下,往来于宣城、金陵等地。
李白一生的最后两年,转辗于宣城、金陵一带,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虽能得到一些朋友的资助,仍不免“长剑歌苦寒”。 761年,史朝义围宋州,东南地区告急。61岁的李白仍壮心未已,不肯放弃报国的机会,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762年,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移葬当涂谢公山(即青山)。
生活剪影
距今一千二百多年的盛唐时期,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位巨匠—李白。如果把唐代诗人比做满天繁星的话,那么李白就是照亮整个诗坛的一颗巨星。后人将他称为“诗仙”,因为他一生傲岸狂放,风流倜傥,以布衣之身啸傲于王侯公卿之间,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富于浪漫色彩的传说;又因为他的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奇特,激情有如大江大河,至今还能使我们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难以言传的灵气。
诗中话友
李白非常重视友情。他的诗歌中有不少是赠友人之作,都写得一往情深,表现了这位诗坛巨匠对友人至真至纯的友情。
安史之乱前夕,李白曾经到过安徽泾县。据史载,李白此行是到泾县的桃花潭游览。当地人汪伦早就十分仰慕李白的诗名才气,听说李白要来,欣喜万分,专门酿好美酒等待他。李白终于来了,他们开怀畅饮,十分投机。临别,汪伦唱着歌送他,使李白非常感动,他立即写了一首七绝《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到了宋朝,汪伦的裔孙还保存着李白这首诗的手稿,珍爱无比。
李白与杜甫的三次相会,是文坛的千古佳话,对这两位巨匠的创作,甚至对整个唐诗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第一次相会是744年在洛阳。第二次是在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同游者还有后来成为著名边塞诗人的高适。他们到酒肆讨论诗文,临寒风寻访古迹,纵谈古今之事,交流思想感情。第三次是在东鲁(今山东),他们“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亲如兄弟。临别,李白还写诗相赠。他们的三次会面,在诗歌创作上的相互影响和砥砺,促进了彼此创作的更加成熟。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说:“笔者认为,两家诗人的气质的确是不同的。李白他还是想以自身的奇特幻想,来包容整个世界……他是一个从 ‘无’中产生‘有’的诗人。与此相反的杜甫,则一般是从对确实存在的观察出发,是从‘有’中产生更高的‘有’的诗人。即使在日常生活里,杜甫也是谨严的,李白则是奔放的。”这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融合,成为了唐诗的基本创作方法,也为后代无数诗人所取法。
文学成就
李白的主要文学贡献,一是诗歌,二是散文。唐朝到玄宗的开元、天宝时期,由于边境安定、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呈现出一派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特别是诗歌创作,更是盛极一时。李白正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的天纵之才,歌唱了这个时期昂扬进取的宏伟精神和绚丽丰富的生活面貌。
李白的诗歌反映的时代生活是多方面的。有对帝都长安壮伟气象的热情礼赞;有对壮丽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有对叛乱势力的斥责,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的讴歌;也有对当时腐败政治的尖锐批判,表现鄙视权贵的傲岸精神等等。他的诗歌总体特色是热情奔放,雄奇伟丽,而且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李白也成为屈原以来最具个人特色和浪漫情怀的诗人。诗歌的语言明朗自然,浑然天成,不假雕饰,音律亦多变而和谐,形式和内容高度完美统一,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他的诗歌成就突出表现在乐府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绝句四个方面。李白的乐府诗很多,有不少是拟古题,但却绝不是重弹老调,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在拟古中创新,比如《蜀道难》、《梁甫吟》、《长干行》等。他也作了一些记事的新乐府,如《江夏行》、 《横江词》、《襄阳歌》等,都很有名,这些诗对以后杜甫的创作以及稍后的 “新乐府运动”都起了先导性作用。五言古诗以《古风五十九首》为代表,是一组罕有其匹的政治抒情诗,它继承 《诗经》、《楚辞》的精神,取法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讽时伤世的传统,寄托深远,并且还接受了曹植、左思、郭璞等人的影响,情调更加慷慨,语言更加明朗,表现更为丰富,具有个人的鲜明特色。
七言古诗,除七言句外,还可以插进长短不等的杂言,形式自由,音调铿锵,而且一般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可以表现更加丰富复杂的感情。李白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形式,得心应手地驰骋才华,畅抒情怀,把他那纵横不羁而又迂回曲折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很好地发挥了他的创造性,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例如《远别离》、《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无一不是名篇。这类诗,句式长短参差,结构大起大落,感情波澜起伏,而且往往凿空起势,发端突兀,使得诗歌纵横开阖,变幻莫测,显示出他个人特有的神奇之笔。后来不少诗人模仿这种写法,但都难以企及。
在绝句方面,李白五言绝句深得乐府民歌的传统,清新朴素,有谣谚之风,因此得到普遍传诵。例如《静夜思》,朴素得如同白话,但又情思不匮,古往今来,吟唱不衰。至于七言绝句,他写了五十多首,大多流传广泛,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等。这些诗语近情遥,只是眼前景和口头语,却含有不尽的弦外音、味外味,被看作是盛唐绝句的典范,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当然,李白对于唐代新起的律诗也很有造诣,五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渡荆门送别》,七律如《鹦鹉洲》等,格律工稳,情景交融,都是名作。但总的说来他写得不多,这倒不是他不会写,而是不愿写,不想受格律束缚,这是由他不受羁束的个性所决定的。
+除诗歌之外,李白也以散文名世,只是他诗名太高,文名为诗名所掩。他现存的文章有书、表、记、赞等六十多篇,质量都很高。例如《与韩荆州书》,是请求接见与推荐的书信,即干谒文章,虽陈情垦切,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纵横之气和狂放之态,并且脱离了六朝以来的骈俪束缚,骈散兼行,风格上豪壮清新而又明快畅达,具有鲜明的特色。有的小品文写得清新流丽,像一首优美的诗,如《春夜晏诸从弟桃李园序》,短小精粹,语言精美,自始至终充满着乐观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古人同类作品中别开生面,前人评其为“锦心绣口之文”。这些作品,都是历代文学之士学习的楷范,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李白的诗歌、散文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影响评述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傲岸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情、神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荡、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李白生平浪迹天涯,身世遭遇大起大落。在政治上,他是失落的。但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他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生活中不是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他悲剧的一生以艺术的完满为了结,他是时代的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