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其创作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了各种体式和结构,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人物档案
姓名:沈从文
生卒年:1902年~1988年
出生地:湖南凤凰县
身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生平纪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生于湖南省凤凰县,苗族。祖父沈洪富是清朝将领,父亲也在军中供职。军人世家的期望使沈从文很小就入私塾读书。但沈从文无法容忍私塾的环境,经常逃学,成为一时的顽童。中国近代动乱的社会、频繁更迭的政权使沈从文家每况愈下,终于败落。14岁的沈从文不得不离开学校,加入湘西地方部队,辗转流徙于湘、川、黔边境各县和沅水流域 ,过了六年 “不易设想的痛苦怕人生活”。
1922年,五四运动的余波传到湘西,新文学激起沈从文追求知识、追求光明的勇气,他只身来到北京求学。然而高小的学历使他无法进入正式大学。于是,他一面在京师图书馆自学,在北京大学旁听;一面开始伏案写作。1924年后,他开始发表作品,其作品相继出现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作品集《鸭子》、 《蜜柑》等也陆续出版,并与胡也频合编 《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初,沈从文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创办 《红黑》、《人间》杂志。1930年起,他先后在上海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到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任编辑。沈从文30年代作品甚为丰富,出版了《从文自传》、《边城》、《湘西散记》等二十多部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集,成为著名的多产作家与文体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从文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并创作了长篇小说《长河》和散文集《湘西》。抗战胜利后,沈从文返回北京,除任北京大学教授外,同时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到 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 《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石子船》、 《八骏图》,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 《旧梦》、《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中断写作生涯,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的研究工作,成为历史文物研究专家。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1980年,沈从文应邀赴美国讲学。1983年,沈从文被推举为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5月病逝于北京。
文学成就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 《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有在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则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映照下获得显现。正是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架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 “自然”、 “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作品具有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了自然的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充满了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于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此外,沈从文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影响评述
优秀作家的超群之处,就在于他以独具个人意义的生命体验沟通了自己所属群体的共性的文化经验,并且将这种体验与自己的经验用恰当的文体和语言表达了出来。沈从文便是二十世纪中国孕育出的这样一位优秀作家。在二十世纪初叶,中国所面临的旧与新、中式与西化、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等一系列的文化冲突中,沈从文以其湘西体验熔铸成的作品,做出了独具个人意味的回答。当大多数新文学作家以新的、西化的、现代的、都市的文化眼光去批判旧的、中式的、传统的、边缘的、乡村的生存方式的时候,沈从文非都市而崇乡村,抑现代而扬传统,这种对于边缘的、民间的文化立场的坚守使得沈从文成为了解二十世纪知识分子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复杂心态的独特案例。
沈从文对湘西,以一颗仁厚之心,来看待和描写这块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庄严,人性的朴厚,人情的纯美,是沈从文笔下永恒的主题;牧歌式的诗意和弥散其间的凄然美感,是沈从文文字独有的风格。他所写的都是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和平凡的哀欢,但却有着非凡的魅力和非凡的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文字,毫无疑问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最值得珍赏的那一部分。虽然沈从文写的是小说,是散文,但在那些奇伟美丽、透出泥味和土香的文字中,总有一脉与两千年前的屈子气息相承的东西,所以评论家多认为,沈从文的底子是一个诗人,他的小说实际上是诗。沈从文的文字是诗亦是画,他的文章像画出来的画,无论写人写景,只几笔就点出韵味和神髓。
沈从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