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

战国时期的大商人,秦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用财富与智慧进行政治投机,为自己夺得权势。他主持编写《吕氏春秋》,标志着秦朝统一的思想文化的形成。

人物档案

姓名:吕不韦

生卒年:?~前235年

出生地:阳翟(今河南禹州)

身份:战国时期商人、政治家

时代背景

战国末年,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攻城掠地的较量更趋激烈,一统天下成为各国渴望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守进退的形势愈来愈对秦国有利。秦国军队兵锋所指,所向披靡,统一六国只是个迟早的问题。但连年征战却造成整个社会的剧烈动荡,给各国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但也应该看到,为了战争与生存的需要,各国相继变法革新,使生产力得到解放,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业空前兴盛,涌现出一个靠贩运、经营而致富的商人阶层。就在当时重商趋利的社会条件下,韩国出现了一位不同凡响的大商人—吕不韦,凭借其财富与智谋,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生平纪事

吕不韦,约生于公元前290至280之间,其先祖本是卫国濮阳人,后来举家迁居阳翟。阳翟虽然不是通都大邑,但是地理位置却相当优越。它滨临淮水支流颍水,地势平坦,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向西到秦国都城咸阳,东进可到达齐国都城临淄,北上则是魏国都城大梁和赵国都城邯郸。

吕不韦的父亲凭着商人的精明,看准了这是一个经商的好地方,便变卖田产,毅然做起了贩贱卖贵的营生。于是阳翟城里,人们常常看到一老一少早出晚归,有时多日不见,回来时肩扛担挑着异国他乡的奇货物产。就这样,父子二人辛苦经营,生意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渐渐地积累起千金家财。虽说算不得富甲天下,却也是阳翟一带远近闻名的殷实人家。

眼看着吕氏家业兴旺,生意昌隆,吕不韦的父亲喜不自胜。他踌躇满志,终日盘算着怎样广进财源。他还常常对吕不韦讲述春秋时期陶朱公的故事,言语之间充满欣羡和向往。

吕不韦深受父亲的影响,而且完全继承了父亲的精明、狡诈和贪得无厌。所不同的是,他更富有冒险精神和赌徒心理,一旦看准了一桩买卖,便会整日整夜地谋划,然后便义无返顾地去付诸实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哪怕花再大的本钱也毫不犹豫。

随着时间的流逝,吕不韦跟着父亲跑遍了中原各国,咸阳、大梁、邯郸等通都大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不过,吕不韦情有独钟的地方只有赵国都城邯郸。在吕不韦眼里,邯郸是一个发财致富的好地方。当时的邯郸城已有数十万人口,人文荟萃,百业兴旺,四方商贾云集,交通畅达,东可到齐都临淄,西可达三晋腹地,北去有幽燕,南下通大梁,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吕不韦虽然已有万贯家财,但他不满意于只有钱而没有显贵的身份地位的现况,一直在寻找机会,投身政界,得到权势。约公元前267年,他到邯郸经商时,得知秦国公子子楚处境十分可怜。子楚是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的庶子,被送到赵国做人质。当时,秦一再进攻赵国,赵国对子楚很不友善。子楚因是庶孙,经济十分拮据,生活窘迫。吕不韦凭他多年经商的经验,感觉此人是奇货可居,便决心以子楚为进身政界的基石,将全部身家财产投注在他身上。他找到子楚,说明了自己为他谋取秦国国君宝座的计划。子楚万分高兴,当即许诺吕不韦,若是成功就给他一半的天下。于是,吕不韦拿出全部家产,一半给子楚过优裕的生活和结交宾客,另一半全部买成珍宝奇物,亲自带到秦国,将之献给安国君宠幸的华阳夫人,并告诉她说:“子楚将您看作是他的上天,常常因为思念夫人而日夜哭泣。”华阳夫人喜出望外,心里对子楚有了好感。吕不韦又用重金贿赂华阳夫人的姐姐,请她在华阳夫人面前多帮子楚说些好话。华阳夫人被姐姐劝说后,觉得如果能把子楚收为自己的子嗣,等以后子楚登上皇位,自己就可长享富贵尊荣。于是,华阳夫人向安国君要求收子楚做自己的儿子。安国君当即答应,让人刻了玉符,正式立子楚为嫡子嗣。从此,子楚在诸侯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吕不韦咸阳之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回到邯郸后,吕不韦开始积极为子楚的出逃做准备,但是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子楚回国的事情一拖就是几年。在这期间,吕不韦还将自己心爱的舞女赵姬送给了子楚。

公元前259年,赵姬产下一子,取名政,并随赵姬姓赵。这个孩子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都邯郸,赵王气愤之下要杀子楚。吕不韦用黄金六百斤买通看守,让子楚逃回了秦国,又藏起了赵姬母子。公元前248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继位,是为孝文王。孝文王立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为太子。一年后,孝文王死,子楚继位,是为庄襄王。庄襄王立即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赐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当初倾尽家财买下 “奇货”,终于换回无法估量的利益。吕不韦当上丞相后,确实尽心尽力辅佐庄襄王。在他的策划下,秦国不断向东方六国发动战争,领土急剧扩张,揭开了秦统一六国、结束七雄割据局面的序幕。

公元前246年,庄襄王死,13岁的太子嬴政继位,吕不韦被尊为相国,敬称为“仲父”。此时,吕不韦的权势和荣宠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家业也日渐庞大,有家僮万人。

公元前242年,一场罕见的蝗灾袭击了秦国,使得秦国的庄稼颗粒无收,粮价飞涨。吕不韦对这种情况深感忧虑。为了能尽快解决国家粮食紧缺的局面,吕不韦颁布了一道法令:各级官吏、百姓等无论贫富,纳粮千石即可晋爵一级,多纳不限,依次升迁。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就规定了自公士到彻侯公二十级爵位。吕不韦此令一出,富商大户纷纷以粮买官,一时间搞得乌烟瘴气。

吕不韦在任职期间,有一事成为他的心病,就是秦国虽然强大,却没有重贤养士的风尚,这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实在是一种耻辱。于是,吕不韦便张榜招贤,四处罗致奇才异能之士。时间不长,门下就聚集食客三千人。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闻名天下,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让吕不韦尤其心动。吕不韦是商人出身,没有文才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客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吕不韦就组织门客中能撰文的人,各自著述所见所思,最后编成《吕氏春秋》。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抄写整齐,悬挂在咸阳闹市,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千金。《吕氏春秋》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轶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不韦居相位十余年,独揽秦国军政大权。当时秦王嬴政年龄尚小,无法亲政,只能依赖吕不韦。公元前238年,嬴政行了冠礼,标志着他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亲理政事了。一个有雄心大志的君主,是不会甘心长期受人摆布的,而且嬴政早就看不惯吕不韦的某些行为了,于是两人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嬴政想把吕不韦除掉,但又顾念吕不韦侍奉先王的功劳很大,而且还有不少人为吕不韦说情,就暂且放过了他。一年之后,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位,命他离开咸阳,迁居到其封地洛阳。

吕不韦回到封地后,各国得到消息,争先恐后地派使者来请吕不韦,想让他去当丞相。使者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嬴政担心吕不韦效力别国,对自己不利,就赐书给他说: “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在河南之地食邑十万户。你与秦国有什么关系,却号称仲父?”同时下令把吕不韦及其家属流放到蜀地(今四川一带)去。吕不韦知道自己已穷途末路,于是饮毒酒而亡。昔日的门客旧属纷纷前来吊丧,将他安葬在洛阳水丘山。

生活剪影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豪贾。他依靠贩贱卖贵等投机手段积累了千金之富,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商人。吕不韦有一般商人的精明、奸诈,但真正令他出人头地、名载史册的,是他的政治眼光与谋略,是一次冒险的政治投机,使他一跃登上了政治权利的颠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历史演变进程。吕不韦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他不愿别人提起他商人的身份。为了表现自己对文化的重视,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又导演了一幕谦卑的喜剧。

奇货可居

公元前267年(秦昭王40年),秦国太子死。公元前265年,昭襄王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女二十余人,其爱姬被立为正夫人,赐号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安国君有一排行居中的儿子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因此子楚就被作为秦国的人质送到赵国。因为秦国屡次攻打赵国,所以赵国对子楚非常敌视。

子楚作为一个不受宠爱的公子,在赵国长久为人质,生活用度都不宽裕,日子过得很不称心。一次,吕不韦去赵都邯郸做生意,见到这位落魄的王孙之时,大为感慨地说:“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可积存的宝贝啊”于是他就去求见子楚,并对子楚说:“我能让您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子楚听后笑着说:“您还是自己先富贵,然后再让我富贵吧。”吕不韦说:“您有所不知,我的富贵是待您富贵后才能实现啊。”子楚心知吕不韦有所指,便和他促膝密语,说了很多肺腑之言。吕不韦说: “现在秦王老了,安国君如今又是太子,眼看就要继承王位。我听说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如此,能推立继承人的就只有华阳夫人了。您兄弟二十余人,而您排行居中,且您长期在赵国做人质,又如何能被安国君重视。如此看来,即使昭王死后,安国君得立为秦王,您也没有多少机会和兄长及诸公子争得太子之位。”子楚深以为然,说:“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是好?”吕不韦说:“您经济不宽裕,又客居在此,既无资财以奉献亲友,也不能结纳门人宾客。我吕不韦虽不富裕,却想用千金之资去为公子西向游说秦廷,让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公子为继承人。”子楚听后,忙下席跪拜说:“若先生的谋划真得以实现,愿平分秦国与先生共享。”几年后,子楚果然当上了秦国的国君,就遵守自己的诺言,对吕不韦尊崇有加。

一字千金

嬴政即位时,相国吕不韦辅政。当时,为了笼络人心,增强实力,东方六国的宗室贵族各自广泛招揽天下人才,收养门客。吕不韦觉得,作为强国,秦国应招纳更多的学者名家,给他们更好的待遇,这才符合一个大国的身份。他门下拥有三千宾客,家僮万人。这些文人经他的组织,共同编写了一部巨著—《吕氏春秋》。全书计十多万字,内容包罗万象,通贯古今。吕不韦下令把书悬挂在都城咸阳的市门上,一旁放着千金重赏,公开宣布说: “不论是谁,能指出书中不足,能增加或删去一字者,赏给千金。”吕不韦这样大张旗鼓地宣传,为的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张扬权势。那时候,吕不韦位高权重,人们有慑于此,都不敢出面指摘《吕氏春秋》的缺失。因此著作公布一个多月,观看的人成千上万,却始终没有一个人来改动一字,领取千金之赏。之后,吕不韦便下令集中人力抄录全文,传送各地。他的声名因此远扬天下。

影响评述

吕不韦作为战国后期,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商人和政治家,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他两任秦国丞相,主持朝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为秦统一准备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基础。他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为封建大一统的理论做了新的探索。尽管他和秦始皇政见有所不同,又发生了激烈的权力冲突。但事实说明,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与吕不韦的功绩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吕不韦作为一名由商人跃上政治舞台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固然表现了唯利是图、贪求权势的阶级局限性。但纵观其一生,他对秦统一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