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尽忠守节的西汉大臣。他出使匈奴,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始终忠于祖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
人物档案
姓名:苏武
生卒年:?~公元前60年
出生地: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身份:西汉外交家
时代背景
西汉前期,国家北部边境常遭到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边民屡遭涂炭。匈奴成为西汉王朝的心腹之患。直至汉武帝时,国力渐盛,以其武略雄韬,数次大败匈奴,杀其生力军,驱逐其至大漠之北,才使北境烽火暂息,争端锐减。为巩固军事上的胜利,汉武帝采取 “一张一弛”的策略,对匈奴实行和盟政策。苏武便在这种情况下,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
生平纪事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匈奴新立了一个单于,王位还未坐稳,很害怕汉朝去打他,便主动把扣留的汉使放了。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新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余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汉使们将礼物赠给单于。单于却越发傲慢,根本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苏武把匈奴使者送到后,匈奴单于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回汉,不料匈奴发生虞常等人的叛乱事件。他的副使张胜因为共谋劫持匈奴太后,东窗事发,结果连累苏武被抓,带到匈奴王面前问罪。
由于匈奴王对苏武有着很好的印象,如果苏武肯投降,他愿意原谅苏武。但苏武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反而向匈奴王解释说,他自己虽然没有牵涉到劫持阴谋中,可是,他觉得应该对副使的行为负责。他又使汉朝皇帝丢了脸,所以也无脸回国。他一面说,一面拔剑自杀。但苏武自杀未果,只把自己弄伤了,后来经匈奴医生的医治,终于痊愈。过后,匈奴王对苏武的印象更好,就命他的亲近大臣卫律再去劝苏武投降。
卫律先以死做威胁,这使张胜因害怕而投降了,但是苏武却无动于衷;卫律接着又以荣华富贵做利诱,但是,这些也都被正直的苏武拒绝了。卫律软硬兼施,都不起作用,反倒被苏武骂得狗血淋头,羞愧而去。
卫律知道无法使苏武屈服,只得回去禀报单于。单于听了更加钦佩苏武,也更想使他屈服。单于以为让苏武吃些苦头,会改变他的主意,就把他关进地牢里,不给他饭吃,也不给他水喝。当时,天正下着雪,苏武从地上抓点雪,再从穿的皮袍上拔点羊毛,胡乱吞咽下去。这样一连几天,竟没有饿死。但是他还是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接着,单于改变办法,命令把苏武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无人的荒野里,并且告诉他,在公羊生小羊之前,不准他离开那里。
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生活极端困苦。尽管如此,苏武还是坚贞不移,坚持效忠汉朝君王。
苏武身处北海荒野,没有粮食吃,只得挖野鼠洞里藏的草籽来吃。他牧羊的时候,手里依然拿着当初出使匈奴时汉朝交给他的“旄节”(使者职权的标志),睡觉时也不放下。日子长了,节上的毛都落光了。
过了几年后,单于派李陵到北海劝苏武投降。李陵和苏武早年曾同朝做官,彼此比较熟悉。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兵败降了匈奴。他觉得很惭愧,一直不敢去见苏武。
李陵来到北海后,设下宴席,劝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足下素有交情,因而叫我来劝足下。单于对您确实很重视。既然现在您已经不可能再回汉朝了,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自找苦吃,即使很有信义,天下人又怎么能知道呢?我听说您的哥哥、弟弟都因为得罪了皇上而被杀了。人生短促,何必如此长久的和自己过不去呢?”尽管老朋友的话十分恳切,但苏武表示:自己除了尽忠外,别无他念。
李陵和苏武交谈了几天,最后,李陵又说:“请您再考虑一下吧”苏武说:“我想我早该死了大王如果一定要令苏武投降,就让我死在大王面前”李陵见他心如铁石,长叹道:“苏君真是义士啊”于是痛哭一番,与苏武诀别而去。
这样,一直到公元前85年,匈奴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再也没有力量和汉朝打仗,于是又派使者前去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但匈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此事。
几年后,汉朝偶然得知苏武等人还活着,并且坚贞不降。汉昭帝大为感动,要求立即把苏武等汉使放回来。公元前81年,苏武和9个随从在经历了19年的艰辛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受到了汉朝君民热烈的欢迎。此时,苏武的须发都已经白了。
为了嘉奖他的坚贞爱国精神,汉昭帝颁赐厚礼给苏武,并且封地给他。但是苏武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并把大部分财富送给别人。公元前60年,苏武病逝。
影响评述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者之一,他出使匈奴,被扣押19年,受尽折磨,宁死不屈,始终忠于祖国。在匈奴期间,苏武大可以选择荣华富贵,投靠敌国,但是他却始终效忠自己的君王和祖国,即使吃尽苦头也心甘情愿。他为了保持气节,不惜以大好的壮年时光,在荒野上牧羊。特别是当李陵等人来诱降他时,更突出地表现出他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苏武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优秀品质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许多戏剧纷纷把“苏武牧羊”的故事搬上舞台,对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班固在《汉书·苏武传》里着力刻画了苏武的忠贞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苏武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