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他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也是在茶学方面被奉为成就最高、最古老的经典著作《茶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茶艺专家,被尊为“茶圣”。

人物档案

姓名:陆羽

生卒年:733年~804年

出生地: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

身份:唐代茶艺学家

时代背景

中国是世界的茶乡,中华民族是最先认识并种茶、制茶和饮茶的。相传四千年前,尝百草的“神农”已经发现这种当时叫“苦荼”的植物。后来有了专门栽种的茶树,始于南方,后推广到其他地区。秦汉之际,饮茶之风又起。茶叶被加工成饼状,喝时捣碎放入瓷壶,再配上葱、姜和橘子皮等作料调味,用来招待客人。随后,又出现了煮茶和饮茶的专门用具。到了唐朝,中国茶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饮茶之风盛行,这与朝廷的提倡、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并因此造就了一代“茶圣”陆羽。

生平纪事

陆羽,出生于733年,字鸿渐,又字季疵,名疾,复州竟陵人。陆羽自幼失去双亲,在寺庙中长大。13岁时进戏班学戏。由于勤奋好学,很快就能登台表演。陆羽面貌丑陋,说话又结巴,却富有机智,加之他有些文化,扮演丑角极为成功。在戏班期间,他还编写了 《谑谈》三卷,才华渐渐显露。

746年,河南府尹李济物慧眼识才,将陆羽留在郡府里,亲自教授他诗文。在人生歧路上徘徊的陆羽,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艺学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752年,当时的名士崔国辅老夫子被贬为竟陵司马。在这期间,陆羽与崔公往来频繁,煮水品茶,宴谈终日。他们之间的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这也说明陆羽的才华、品德和烹茶技艺已崭露头角,已为时人所赏识。

755年,陆羽离开家乡,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游历。一路上,他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特别注重对茶树种植、茶叶制作和饮茶方法等方面做调查研究,并亲身参加了种茶、采茶和制茶的劳动。对与茶有关的古书记载、名人逸事也广为搜集,积累了大量资料。

757年,安史之乱爆发,陆羽随着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还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的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陆羽在茶乡生活,所交又多为诗人、好茶者,艺术的熏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构成他后来《茶经》中幽深清丽的思想与格调。

自初唐以来,饮茶之风渐盛,饮茶者不一定都能体味饮茶的要旨和妙趣。于是陆羽决心总结自己半生的饮茶实践和茶学知识,写出一部茶学专著。为钻研茶叶的生产技术,他跋山涉水,四处云游,深入江苏、浙江、江西等各主要茶区进行调查研究,将游历考察时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逐渐丰富了茶艺知识与技能,更是他日后撰写 《茶经》的主要依据。760年,陆羽隐居风景秀丽的苕溪(今浙江吴兴),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开始闭门著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初稿,时年陆羽 28岁。隐居期间,陆羽经常在田野中吟诗徘徊,或以竹击木,或有不称意时就放声痛哭而归,因此当时的人们将他比作“楚狂人”接舆。

763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又对《茶经》做了一次修订。此外,他还亲自设计了煮茶的风炉,把平定安史之乱的事铸在鼎上,标明“圣唐来胡明年造”,以表明茶人以天下之乐为乐的博大胸怀。774年,湖州刺史颜真卿修《韵海镜源》,陆羽参与其事,并借此机会搜集历代茶事,又补充《七之事》,从而完成 《茶经》的全部著作任务,前后历时十几年。

《茶经》全书共三卷,十章。上卷讲茶的起源,造茶的用具,茶的制作;中卷介绍茶器、煮茶、饮法;下卷则总结茶的产地,茶的野外加工等事宜。 《茶经》问世后,陆羽名扬海内。但陆羽仍周游各地,推广茶艺,茶事大盛。唐朝以前,茶的用途不广,一般只把它当作药用,仅少数地区以茶作饮料。自 《茶经》问世后,茶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致使朝廷要征收茶税。又因文人墨客、士大夫饮茶之风日盛,饮茶品茗遂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人们归功于陆羽以身许茶的精神和他的《茶经》。

陆羽72岁时病逝于湖州天杼山。死前,他有一首《六羡歌》:“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充分体现他的人品似茶叶一般清纯。

影响评述

陆羽的《茶经》问世后,促进了饮茶习俗在全国范围的普及。上至宫廷王室,下至平民百姓,不论什么场合,茶都成了不可或缺的饮料。人们称陆羽为 “茶仙”,还用瓷器制作他的像,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不仅如此,诗人们还创作了许多吟咏陆羽与《茶经》的诗,除了卢仝外,著名诗人还有白居易、杜牧、韦应物等。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它既有历史经验的整理,也有陆羽实际考察的总结,所述内容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今天读起来依然有很多参考价值。

从唐朝起,中国种茶、制茶、煮茶和饮茶法开始流传海外。最初经海路东传日本、朝鲜,南达东南亚诸国,后经丝绸之路传至阿拉伯国家。日本佛僧不空、最澄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先后带饼茶、茶子回国,并种在日本土地上。后来在高僧澄西的倡导下,把煮茶、品茶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茶道。到了16世纪初,中国茶叶开始传向西方一些国家,18世纪传到美洲大陆。如今,茶与咖啡、可可同为世界三大饮品,不仅如此,它还形成了独具丰富内涵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