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

罗斯福(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水瓶座)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的总统。他推行新政,领导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倡导建立联合国,这些为世界格局的形成和美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档案

姓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生卒年: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出生地:纽约州海德帕克镇

国籍:美国

身份:总统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生产下降,贸易衰退,工人失业,股票下跌,货币贬值,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是这场危机的直接受害者,国内陷入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顿。这时正是罗斯福这位积极推行“新政”的总统上台,让美国渡过了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使美国逐步走向经济强盛的时代。

生平纪事

罗斯福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帕克镇的富豪之家。罗斯福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罗斯福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很早就离家在外。母亲对罗斯福的成长起了关键性作用,她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家教学习2~3个小时;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学习到4点,休息,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1900年至1907年,罗斯福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后来在纽约成为一名律师。

1910年,罗斯福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助理海军部长。1921年,他患上脊髓灰质炎,后下肢瘫痪。从此,美国历史上便有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1928年,罗斯福开始担任纽约州州长。

1929年10月24日是美国历史上的 “黑色的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业全线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跌入深渊,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4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呈现出积压严重、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

就在这种情况下,1932年11月,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成功政策措施,历史上称之为“新政”。

在1936年、1940年和1944年的大选中,罗斯福又连续三次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4届的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初,世界面临着德、意、日发动战争的威胁,罗斯福反对国内“孤立主义倾向”。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不久,罗斯福发表“防疫演说”,指出战争会“传染”,美国如果想摆脱战祸,不是“孤立”和“中立”,而应该积极备战,设法“防疫”。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罗斯福的敦促下,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修正案》允许交战国以“现款自运”方式从美国购买军火,但是对向日本出售军品和物资却没有限制。

1940年6月,法国投降,罗斯福才开始重视加强防务,任命以 “强硬派”著称的共和党人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史汀生为陆军部长,要求美国加强战备;在财政上和武器装备上援助英国,支援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

1 9 4 1年9月,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在武器和军用物资供应上,签订了美、英支持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宣告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联合行动,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的建立。1941年12月8日,即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的第二天,罗斯福在国会发表咨文——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同月下旬,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华盛顿会晤,确认“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成立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以便协调两国的作战行动和战略物资的分配。

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提议下,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1943年1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决定盟军1943年的作战方针,宣布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原则。

1943年8月,罗斯福同丘吉尔在魁北克举行会议,讨论盟军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计划。罗斯福积极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派遣军事人员协助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并且给中国提供物资援助。1943年11月,他与蒋介石、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强占中国的领土,其中包括东北诸省、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在战后归还中国,战后朝鲜应当独立。随后,罗斯福与丘吉尔、斯大林举行了“德黑兰会议”,决定盟军于 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罗斯福前往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与斯大林、丘吉尔再次会晤,就分区占领德国、对德实施管制、波兰边界划分和政府组成、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程序等问题达成协议。同时与斯大林达成秘密协议,同意苏联对日作战条件,确认苏联在中国东北和旅顺、大连享有一些特权。

在德国投降前夕,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患脑溢血逝世。

生活剪影

罗斯福有着迷人的人格和魅力——对工作的愉快情绪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但他并非十全十美。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时常使手腕、耍诡计、见风使舵、暗中行事,甚至冷酷无情。尽管如此,但他重实效、轻说教、不囿陈规、信念坚定的特点,令他不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无论是婚姻选择,还是命运的磨难,都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意义深远的婚礼

1904年6月,罗斯福从哈佛大学毕业,12月即宣布与远房的堂妹安娜·埃莉诺·罗斯福订婚,并决定在第二年的3月17日在纽约举行盛大婚礼。

罗斯福的这位未婚妻,是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婚礼那天总统也将亲临现场,加上罗斯福家族在社会上的影响,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都要云集在这里。这样,罗斯福的婚礼就显得不一般了。罗斯福也希望通过这次婚礼,来提高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

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真可谓是宾客如潮,整个大厅挤满了人。大家都身着盛装,精神百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激动。其实,对于在场的多数人来说,总统的光临似乎超过了婚礼本身,罗斯福也早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天,罗斯福身着礼服,一派洒脱,眼神中流露出幸福的光彩,成熟而又富有朝气。毫无疑问,罗斯福的婚礼是盛大的,它的规模也是空前的。总统的座车驶过街道,抵达婚礼的现场,好不威风。当总统走出车门时,欢声雷动,人们挥动着双臂,向总统致意。当新婚的罗斯福夫妇抵达婚礼现场,走下车门时,几乎已无人关注了。

婚礼进行得还算顺利。婚礼的主持人是格罗顿中学的老校长,新娘的保护人是她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罗斯福在婚礼上也表现得极为突出,他的彬彬有礼以及特有的绅士风度,给各位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斯福的这位夫人,是一位极难得的贤内助。她在生活上把罗斯福照顾得极为周到,尤其是罗斯福的双腿瘫痪之后,她几乎成为了罗斯福的左右手。而且在政治上,罗斯福夫人也是罗斯福的得力助手。

意外之灾

1921年8月10日,罗斯福与家人乘游艇在湖上度假,突然发现一座小岛上发生了火灾,全家人都投入到扑灭山火的行动中。两小时后,山火被扑灭,又累又热的罗斯福跳进湖水中洗澡。由于湖水太凉,没过一会,他就爬上岸来。回家后,罗斯福忙着处理文件,没有把湿衣服换下来,没想到第二天他就病倒了,第三天病情迅速恶化,手脚都不能动弹。经医生诊断竟是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在成人身上发作的几率是很小很小的,这种不幸偏偏落到了罗斯福的头上。

发病后,罗斯福的双腿瘫痪了,并且还在向上蔓延。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罗斯福苦不堪言,但他没有气馁,他还说:“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在医生的指导下,罗斯福每天都坚持锻炼,终于依靠固定在腿上的钢架站了起来,而且学会了自己操作轮椅。轮椅从此成了他的代步工具。

长期的疾病能令人意志消沉,然而对于罗斯福来说,却不是这样。疾病使他克服了从前急躁的毛病,使他能安静下来,集中所有的精力和体力去干手头的工作。而且疾病更坚定了他从政的远大抱负。在总统竞选期间,他的轮椅几乎走遍美国,他的“新政”措施和“身残志坚”的精神为他赢得了更多的选民。1933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政治韬略

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创下了空前绝后的纪录——连任4届总统,执政长达 12年之久。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对内,他实施的新政将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对外,他领导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倡导建立维护和平的联合国。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担任美国总统的。上任之初,他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称之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的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他推行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1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定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三分之一。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百日新政”中,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罗斯福还竭力促使国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律好比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这两条法律要求资本家们必须遵守 “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了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规定了工人们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从而限制了 “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随之,罗斯福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政”还包括“救济”等重要内容。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以“以工代赈”代替了单纯救济,主要是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振奋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 0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以及邮局、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1935年开始实施第二期“新政”,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1937年,罗斯福提出《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罗斯福罗斯福夫妇罗斯福和他的小孙女在一起。

罗斯福新政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境况。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美国才得以走出危机。“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影响评述

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开创了福利国家的模式,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一举措也奠定了美国良好的经济基础。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罗斯福政府推行的“新政”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这对整个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即按照这一思路进行,到现在它已经成了保护经济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罗斯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美国的参战以及美国对其他一些被侵略国的帮助,战争的局势是不会那么快被扭转过来的,和平时代也不会那么快地到来。另外,在罗斯福的提倡和支持下,世界上才有了以维持和平为主旨的联合国,美国也从一个孤立国变为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这也决定了美国日后在国际上的重要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