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关于进化论、人类学和地质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起源和打破神学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物档案
姓名:查理·罗伯特·达尔文
生卒年:1809年~1882年
出生地:希罗普郡
国籍:英国
身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
生平纪事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于英国希罗普郡的一个医生家庭。祖父埃拉司穆斯·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医生,晚年对植物学很有研究,是进化论的先驱之一。父亲达尔文也是一位医生,后来被选为皇家学会委员。
1825年,达尔文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3年后,他又被父亲送入剑桥大学改学神学。父亲期望达尔文将来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十分厌烦,因此他用大部分时间听各种自然科学讲座,自发阅读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后来达尔文随同博物学教授塞治威克到北威尔士做了一次有名的古岩层地层调查。达尔文最希望了解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1831年,达尔文以优异的成绩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专心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同年12月,“贝格尔”号(Beagle,即“猎犬”)军舰进行环球考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乘,开始了漫长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在考察过程中,根据物种的变化,一直在思考着一个萦绕心际的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乃至万物之灵的人类究竟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在物种的千变万化中,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以说,达尔文这次的考察是有备而来的。他通过实地考察积极寻求解决自己内心疑问的答案。
达尔文随船穿越大西洋,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路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让达尔文大开眼界,在实际考察中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为达尔文此后的著书立说奠定了基础。
达尔文回伦敦后,整理出版了很有科学价值的《旅行日记》。不久,他移居郊区,建立了一个动植物试验园地,集中精力研究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因和物种的起源。达尔文先从事地质学研究,发表了《珊瑚礁的结构和分布》一书,接着,又转入进化理论的探索。为了弄清生物进化、变异的秘密,他一方面系统地研究拉马克以来的进化理论,研究圣提雷尔和居维叶的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还研究了细胞学、胚胎学、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达尔文广泛地收集一切有关动植物在人工培养和自然状态下发生变异的事实。他跟育种者和植物园园丁交换意见,还亲自参加养鸽俱乐部,亲自考察植物栽培的过程。 1837年,达尔文把这种人工培育的方法称为“人工选择”,即“自然界不断地发生变异,而人类则使这些变异向着于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达尔文经过观察,发现一切生物普遍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但达尔文发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成活体的数目,又保持着相对稳定。那么,生物大量繁殖与成活少的尖锐矛盾在自然界是怎样解决的呢?达尔文的疑问是,自然界里会不会也有类似“人工选择”的一种过程来实现物种的变化和发展呢?
1838年10月,达尔文读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受到了极大启发, “我由于长期不断观察动植物的习惯,对这种到处都在进行着的生存斗争,思想上早就容易接受。现在读了这本书立刻使我想起,在这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常常容易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就常常容易消亡。它的结果就会形成新的物种。这样我终于得到一个能够说明进化作用的学说了。”
达尔文在人工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理《物种起源》。这部书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情况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这是一个不需要求助于造物主,比以往的任何进化学说更令人信服的理论学说。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将要完成之时,接到华莱士的信,信中附有一篇论文《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请达尔文予以指教。华莱士独立提出了与达尔文大体一致的进化论思想。华莱士在3天里写成的论文和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后正在撰写的《物种起源》一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我从未见过比这更惊人的不谋而合”达尔文决定把优先权让给年轻的华莱士,“我宁肯把我的全书付之一炬,而不愿华莱士或任何人认为我达尔文待人接物有市侩气。”后来,在朋友的督促下,达尔文才决定把1844年的提纲和华莱士的论文一同发表。华莱士同样谦逊高洁,认为只有达尔文才是“阐述这个理论的最合适的人”,亲自提议把他们两人的进化论称作“达尔文理论”。他们之间的彼此推崇奖许成为科学史上一段佳话。
1842年,达尔文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第一版印数达1250册,发行当天就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印第二版。到1862年这本书连印 5版,并被迅速译成3种外国文字。
晚年的达尔文一方面与病魔进行斗争,一方面进行艰辛的工作。1860年至 1872年,达尔文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等3部生物学经典著作,对人工选择做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猿同一祖论,证明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1873年,达尔文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达尔文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得达尔文成为世界70多个科学协会和大学的名誉会员、名誉院士、名誉教授,以及各式各样的博士称号。1877年,达尔文的母校剑桥大学决定授予他荣誉学位,以表彰他对科学发展的伟大贡献。
达尔文的一生是不断追随科学的一生。就在达尔文病逝前的两天,他还挣扎着走到实验室记录一个实验的进展情况。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生活剪影
达尔文小的时候就喜欢钓鱼、打猎,酷爱花、草、鸟、鱼。他认为自然界里蕴藏着太多的奥秘和乐趣,为此他常外出采集动植物标本,这却被他父亲认为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正是达尔文热衷的“不务正业”才奠定了生物学发展的基础。
“达尔文”虫
达尔文是出了名的昆虫迷。据说,达尔文在剑桥大学读书时,一次到郊外的一片树林里,发现有两只奇特的甲虫在将要脱落的树皮里蠕动。达尔文急忙剥开树皮,马上抓在手里,一手一只。这时,树皮里又出来了一只甲虫,达尔文欣喜若狂,随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只奇怪的甲虫,达尔文爱不释手,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甲虫把达尔文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这时他才想起口中的甲虫人们为了纪念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名为“达尔文”虫。
决定一生的环球航行
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离开英格兰的得文港,向着南美洲出发了。达尔文从黑河口登陆,徒步进军,为的是沿途考察。在这片神奇又原始的蛮荒之地,达尔文收获颇丰。他采集到古代陆栖动物的骨骸,发现古代米罗龙的化石,观察到逆风奔跑的美洲鸵鸟,在仙人掌上筑巢的灶鸟,和能够发出小狗吠叫声的长脚鸟……这些令人欣喜的发现使达尔文将旅行中的艰辛、困苦、疲劳、伤痛,都置之不顾了。
1834年5月底,“贝格尔”号穿过麦哲伦海峡,沿着花岗岩和绿岩连接的南美洲海岸北上。两个月后,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靠岸。在智鲁岛,达尔文看到了罕见的连锁性火山爆发。火山喷出岩浆,火光冲天,一片红色烟幕中不断有黑色块状物随之喷上天空,映得海面分外耀眼刺目,景象十分壮观。回程时,达尔文在海洋岸边发现树木化石。他找到共有50多棵白色树木化石,凸出在山腹中。这些树木原来生长在大西洋岸边,以后随着地面沉入海底。后来,由于火山爆发,这些海底地层又重新隆起,变成了面前的山脉。这些原来苍翠蓊郁的树木,变成了面前雪白的化石。
1835年9月,“贝格尔”号抵达加拉帕戈斯。达尔文刚刚上岛,便看见2只少说有90千克的乌龟正在贪婪地吃着仙人掌。随即又发现了一些蜥蜴,但它们只在陆地上呆着,从不进入海水中。达尔文经过考察发现,海里有置它们于死地的鲨鱼,所以它们的行为会如此的不合常规。此外,岛上种类繁多的海鸟和岛四周环布的珊瑚礁都极大地引起了达尔文的兴趣。这些特殊的生物令他如痴如醉。一次,有一只百舌鸟索性趁达尔文睡觉时停在他喝水的勺子上。待达尔文醒来,拿起勺子慢慢地喝水,它依然站在勺子上一动不动,静静地、友好地看着达尔文享用。这些可爱的鸟儿有时干脆落在达尔文的帽子上、手腕上,跟他亲昵。
经过几十天的航行,“贝格尔”号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然后跨过印度洋,经过好望角,准备向英国返航了。这次航海,达尔文研究成果非凡。他收集到大量的生物标本、化石以及种种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科研成果
达尔文一生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学术著作丰富,除了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还有《旅行日记》、《动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和性的选择》、《人和动物的表情》、《植物土壤和蚯蚓》等重要著作。他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而冲破了生物学被神学所禁锢的堡垒,实现了生物学的伟大革命。
《物种起源》的全称是《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一巨著中,达尔文建立了一个以遗传、变异、选择、适应等科学范畴为理论体系的生物进化论,这一理论被确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之一。 《物种起源》从当时已经掌握的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古生物学以及生物地理学等方面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生物是由进化而来的,各种生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存的生物彼此有亲缘关系,是由共同的祖先发展而来的;并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生物进化原理。
“自然选择理论”认为:某个物种只要条件比其他物种优越,哪怕是略有优势,也会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生物间的生存斗争,生物与环境的斗争,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强者和适应者可继续生存,这叫作“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自然选择是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变异总是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通过长期多代的自然选择,有利的变异逐渐积累,出现显著的变异,形成与原种有所区别的变种。变种再进一步发展,便产生了新种,即新的生物类型。由于生物居住的环境多种多样,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成为今天如此缤纷的生物世界。因此“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物种演变是个漫长的过程。
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达尔文加上对地质学演化的新学说的领会和自己的环球自然考察的经验,在1871年出版的第二本巨著《人类的由来》(全名 《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提出了一个人们熟知的论断:人是从猿猴演化而来的。这是对当时强大的宗教势力的一个巨大挑战。
影响评述
达尔文一生对科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尤其是他的《物种起源》的出版,对生物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生物学继天文学、物理学及化学之后,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他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从而完成了生物学的伟大革命,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他科学地阐释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促使人们按照自然法则去进一步研究物种变异的原因和进化过程,大大推动了种系发生分类学、进化形态学等19世纪生物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成为19世纪改造科学家世界观的开端,造就了像虎克、爱沙、葛雷,特别是赫胥黎这样的达尔文主义者,使他们积极地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使更多的博物学者成为达尔文主义者;尤为重要的是,它包含着一定的辩证法思想,科学地揭示了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有力地打击了神创论、目的论及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此外,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系列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如人工选择原理,仍然是现代选种学的基础,在此理论指导下,选育出了具有很高价值的新品种,使农业得到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