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月饼的起源,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早在北宋苏东坡的笔下,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他又在登无锡惠山一诗中说:“独携天上小圆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也有关于“月饼”的记载,但是仍不普遍。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了中秋赏月的佳品。到了清代,月饼更为盛行。《燕京岁时记·月饼》记道:“中秋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这些记载都说明月饼因祭月需要而产生,又取月圆之意为团圆饼,但是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另一说法。元朝末年,官府腐败黑暗,民不聊生,妻离子散,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一年中秋节前,泰州人张士诚,暗中串联,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等纸条,藏在小圆饼内互相传送。到了中秋晚上,家家吃圆饼,举行民族大起义,推翻了元朝统治者。从此人们每年中秋节吃月饼,既纪念张士诚的功勋,又表达家家团圆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