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说和避难说

有人持“废弃说”,认为洞中的文字是被敦煌各寺院集中在一起的废弃物;还有人持 “避难说”,认为洞中的文书是因为避免战乱而有目的地藏起来的。主张“废弃说”的代表人物是斯坦因。他是第一个来掠取这批宝物的外国人。他对其中的物品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写本和绢画及佛教法器等,都是宗教用品,但都是当时敦煌各寺院中的废弃物,因为具有神圣性,是不可随意毁弃的,于是,宗教人士就把这些没多大用处的东西集中在一起,保存起来。同时,根据所见到的写本和绢画上的所题写的时间最晚是11世纪初,斯坦因断定这个藏经洞封闭于11世纪初。主张“避难说”的代表是法国人伯希和。他是一位汉学家。他认为这些文物是为了避免当时的战乱而被封起来的。在唐代“安史之乱”期间,驻扎在敦煌的军队被调入内地平定叛乱定。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吐蕃乘机占领了敦煌。唐宣宗时,敦煌一带的人民举行起义,摆脱了吐蕃的控制。此后,敦煌又一度被沙州回鹘占领。 1 0 3 6年,党项攻占敦煌,随后又被沙州回鹘赶走。 1068年敦煌又被党项建立的西夏占领了。伯希和认为在第一次党项攻打敦煌时,为避免兵灾,当时僧人匆忙将这些东西堆入洞中,封了起来。所以藏经洞中的藏品没有西夏文书,而且藏品的堆放也没有一定的顺序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