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计 围魏救赵

题解

围魏救赵。魏、赵: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两个国家。原意是指在魏国包围了赵国的时候,不直接去赵国解围,而是通过反过来包围魏国国都的办法,迫使其回救而自己解赵之围。引申为通过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的作战方法。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

共敌:这里是指集中的敌人。分敌:这里是指分散的敌人。敌,攻打。敌阳:这里是指公开、正面、先发制人。敌阴:这里是指隐蔽、侧面、后发制人。敌阳不如敌阴:指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敌。

译文

攻打集中之敌,不如攻打分散之敌。从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打防守相对薄弱之敌。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注释

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控,抓紧。全句意为:要解开杂乱纷繁的纽结,不能握紧拳头。救斗者不搏击:搏,打。全句意为:要解救打架的人,自己不能参与打斗。批亢捣虚:批,用手打击、攻击。亢,咽喉,比喻要害之处。全句意为:攻击要害之处,攻打薄弱环节。形格势禁:格,受阻碍。全句意为:受阻碍的困难局面。

译文

治兵就像治理洪水一样,对于来势凶猛的敌人,要避开它的锋芒,就好比治理洪水要疏导一样。对于弱的敌人,攻击其薄弱处,就好比治理洪水要修筑河堤一样。所以,当齐国派兵去解赵都邯郸之围时,孙膑对田忌说:“要解开杂乱纷繁的纽结,不能握紧拳头;要解救打架的人,不能自己参与打斗。只要抓住敌方要害,攻其虚弱之处,使敌方处于受阻的困难局面,赵都之围便自然而然解除了。”

传世典故

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的齐魏桂陵之战。公元前345年,魏国派将军庞涓带领八万军队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带兵八万去救援赵国。田忌大军兵发邯郸,要与魏军决战,救援赵国。这时,军师孙膑却急忙说道:“田将军我们的大军不应去到邯郸,应当到大梁去。”田忌惊讶地问其何故。孙膑笑道:“要想解开一团乱丝,不能用拳头去乱打,要善于用手去解开它;要想替别人拉架,不能去参加搏斗。现在要去解救赵国的危难,直接去死打硬拼是不合算的。眼下魏国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防御必定空虚。我们如发大军直捣大梁,大梁是魏国首都,庞涓必然要回军自救。庞涓一撤军,邯郸的围不就解开了吗?等到庞涓急忙赶回本国时,我们再在半路上打他个伏击,不正好以逸待劳吗?”田忌一听,恍然大悟,连叫: “好计”众将也都高兴地赞成。于是,齐国军队不去邯郸,而直接去魏国首都大梁。魏国军队虽在攻打邯郸,但与国内联系却十分密切。庞涓突然接到探马报告,说齐国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去了。这一惊非同小可。他慌慌张张地带领部队撤离邯郸,日夜行军,回师自救。当魏军赶到桂陵时,中了齐军的埋伏。魏军长期在外奔波作战,现在又是急行军,十分劳累;齐国军队却以逸待劳,锐气正盛。魏军抵挡不住,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齐国军队没有花大力气,就解了赵国之围。

用计锦囊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者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者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在此计中,“围魏”是“救赵”的前提条件,不论是真围还是假围,不论是明围还是暗围,“围魏”必须能够引出“救赵”这个后果。也就是说,“围魏”与“救赵”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围魏救赵”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打算。

含义

“围魏救赵”有三种含义:

一、以迂为直。就是通过看似遥远曲折的途径来达到直接的目的。避实击虚,就是主动避开敌人的强处,攻击其弱点。一般无者为虚,有者为实;疲者为虚,坚者为实;弱者为虚,强者为实;无备为虚,有备为实等等。

二、从易者始。就是要从相对容易的地方下手,从相对容易的地方做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从易者始”也可以创造出一种破竹之势,使原来的难者也逐渐自行转化为“易者”。

三、攻其必救。围魏时,如何选择 “围魏”的突破口是个关键。它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要比“赵”容易进攻,否则就无舍赵而围魏的必要了;二是魏一定得是敌人的必救之处,否则不痛不痒,就达不到救赵的目的。

对策

对围魏救赵之计,可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一、瞻前顾后。有个典故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说,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仔细考虑利害关系,要备有防范措施以防不测。

二、丢卒保车。在不可两全的时候,什么都顾,就什么都顾不上,要学会丢卒保车;必要的时候,还应保帅。在这里,关键是要分清什么是卒,什么是车,什么是帅,准确判断,及时选择。

三、速战速决。如果能迅速地救下赵地,就不会出现首尾受敌的情况。所以“夫兵久而利国者,未之有也”。

用计范例

吕蒙围魏救赵关羽败走麦城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卫江陵,他亲自率军向樊城的曹仁进攻。八月,天降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数丈深,于禁等七路兵马都被大水所淹。于禁和将领们登到高处避水,关羽则乘大船向曹军进攻。于禁等无处可逃,只好投降。关羽向樊城发起猛攻。城中进水,城墙被水冲坏,城中士兵们惊恐不安。有人对曹仁说:“现在的危险,靠我们的力量很难解除,应该趁关羽的包围尚未完成,乘轻便船只连夜退走。”孙权暗地派征虏将军孙皎和吕蒙为左右两路军队的最高统帅,暗地袭击关羽。吕蒙到达寻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中,招募一些平民百姓摇橹,令将士化装成商人,昼夜兼程。关羽设置在江边的守望官兵,都被捉了起来,所以关羽对吕蒙的行动一无所知。关羽多次派使者要求与吕蒙通消息,吕蒙每次都热情款待关羽的使者,允许他在城中各处游览。关羽部下将士的家属看见使者,都上前询问,还有人托他给自己的亲人带去书信。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里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待遇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正在此时,孙权到达江陵,荆州的文武官员都归附了。十一月,汉中王刘备设置的宜都太守樊友放弃宜都郡而走,各城的长官以及各少数部族的酋长都归降了陆逊。关羽自知孤立难支,便向西退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他伪装投降,把幡旗做成人像立在城墙上,借机逃遁,士兵都跑散了,跟随他的只有十余名骑兵。孙权已事先命令朱然、潘璋切断了关羽的去路。十二月,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擒获关羽及其儿子关平,予以斩首,于是,孙权占据荆州。吕蒙借关羽进攻樊城,兵力空虚之机,袭击关羽后方,不仅曹操之围得解,而且吞并荆州,擒杀关羽。这正是围魏救赵之计的巧妙运用。

朱健智救辟阳侯

汉惠帝时,平安君朱健为人刚正敢言,智慧超人。深受吕太后宠幸的辟阳侯想结交朱健,却遭到朱健的拒绝。朱健的母亲死后,因为贫穷,朱健无钱为母亲发丧。辟阳侯趁机送他一百两黄金。别的官员因为辟阳侯的原因,也纷纷馈赠。后来,有人揭发了辟阳侯的隐私,惠帝大怒,罢了辟阳侯的官,还要杀他。吕太后内心羞惭,无法为他求情,大臣们大多受过辟阳侯的伤害,都想让他死。辟阳侯派人找朱健,想见朱健一面,朱健却说:“他犯了死罪,我不敢见他。”而暗中朱健却求见惠帝的宠臣闳孺。朱健说:“你得到皇帝宠幸的事,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辟阳侯被罢官,街谈巷议都认为是你进了谗言。若辟阳侯死,吕太后必迁怒于你,她必设法也杀了你。你不如脱去上衣,裸露身体去为辟阳侯求情。皇帝必听从你的意见放辟阳侯出狱,太后一定非常感激你。从此,就会受到两个人的宠幸,你的富贵也增加一倍。”闳孺听后十分惶恐,听从朱健的话向皇帝求情,皇帝就放了辟阳侯。朱健要救辟阳侯,不能自己去求情。如果自己去,极可能连自己也被杀头。别的大臣都恨辟阳侯,自然不能去找他们。去找闳孺,以朱健的地位,直接说明来意,即使苦苦请求,闳孺也必然因不敢得罪别的大臣而拒绝。朱健采用攻击他的忌讳之处的办法,使他害怕。闳孺宁可得罪别的大臣也不敢得罪吕太后,不用请求,就自愿去为辟阳侯求情。这同军事上的围魏救赵是相同的道理。

滑伯仁巧救病人

“围魏救赵”不但是军事上的谋略,而且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在我国元代,程铭先生患腿病,一位医生在为他针灸治疗时,不慎将银针折断,情势急迫,于是请来当时有名的针灸学家滑伯仁来解救。滑伯仁气喘吁吁地赶到程家,看到程铭疾首蹙额地在床上痛苦呻吟,右腿弓曲不敢动弹。医生神色不安,焦急万分,用手紧紧捏住尚留在皮外的一点点银针断头,生怕银针进入病人体内,产生生命危险。程家一家老小,此时也急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滑伯仁来到病人床前,冷静地先告诫大家不要慌乱,并请围着的人全部出去,然后便镇定自若地排险。他不是使用随意按摩的方法,而是沉吟了片刻,采取了因势利导,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治法。因为他深深懂得,针刺治病取穴一般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头部的病却取足部的穴位,左侧的病却取右侧的穴位,内脏的病却取四肢的穴位。现在,他决定采取同样的计策来排除眼前病人的险情。考虑到断针是在程铭先生的足少阴经脉的穴位——阳陵泉穴,滑伯仁便沿着这条经络循行着,在离阳陵泉穴很远的风市穴扎下一根又长又粗的银针,并用力捻动起来。病人忍受不住这个强烈的刺激,痛得大喊大叫,汗流如注。这时风市穴旁的肌肉猛烈地抽搐着,而阳陵泉穴部位的肌肉却逐渐松弛下来。滑伯仁瞅见时机已到,忙向医生丢了个快拔断针的眼色。医生心领神会,果断地将断针头十分顺利地拔出。接着,滑伯仁也在病人稍缓之时,拔出粗的银针。由于滑伯仁成功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策,眼见一场关系到病人生死的医疗事故,转瞬化险为夷。大家不但心悦诚服,而且不约而同地向滑伯仁投来了敬佩的目光。

班超深入虎穴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率军西进攻打匈奴。为联络西域一些受匈奴欺侮的小国一起围攻匈奴,窦固派班超为使者远赴西域。班超一行三十六人历尽艰苦,来到了西域的鄯善国。开始时鄯善王对他们很友好,可不久就变得冷淡了。原来,与汉朝为敌的匈奴也派使者来到鄯善,不断向鄯善王施加压力。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议对策。他说:“我们来到西域,无非是想建立大功以取富贵。如今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鄯善王就开始冷淡我们。倘若他们见我们人少力薄,将我们捆绑起来送给匈奴,只怕我们的骸骨会被丢给豺狼吃掉。”大家都说: “事已至此,我们只有同甘共苦,生死跟随司马。”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密授计策给众人。当夜,班超率领手下人直奔匈奴使者的宿营地。班超让十个人擂鼓呐喊,制造人多的声势,其余的人放火烧帐,冲杀进去。一时间匈奴使者的营帐大火熊熊,鼓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匈奴人从睡梦中惊醒,四处抱头鼠窜,大都做了班超一班人的刀下鬼。战斗结束后,班超把鄯善王请来,叫他看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王吓得面如土色。班超乘机说服他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为表示诚意,鄯善王还把儿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鄯善王结交匈奴是因为有匈奴使者的逼迫。班超夜袭匈奴使者,不但保全了自身,也达到了出使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有许多时候、许多事,直接去做付出再大努力也难有成效,此时撤出身来静观细察,以迂为直,旁敲侧击,反倒能马到成功。

杨广阴谋夺太子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即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杨坚自夺得帝位以后,便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以下,皆令勇参决之”,颇予重用。史称杨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他作为长子,又出身富贵之家,早早立为储君,志骄意满,也就种下祸机。杨坚崇尚节俭,而杨勇则截然不同,好喜奢华,但杨勇又不会矫饰,稍有不满,便“形于颜色”。杨勇的所作所为,引起父母的猜疑,这就给其弟杨广谋夺储位带来希望。本来杨广身为次子,没有成为继承人的可能,但他“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于是,杨广先使用瞒天过海之计,骗取父母的信任,然后便使用围魏救赵之计的“内引外联”手段,暗中密谋,伺机夺位。于内,杨广深知父亲颇听信母亲的话,便千方百计骗取母亲的好感,期望得到帮助。有一次,杨广要回扬州镇守时,拜见母亲独孤皇后,几句离别话未说完,便“哽咽流涕,伏不能兴”,惹得独孤皇后“泫然泣下”。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杨广运用这种手段,牢牢地巩固住内线。于外,杨广在朝臣中看中了“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的杨素,便“倾心与交”,将谋夺储位之意告之。杨素得知如此重大计谋,也不由权衡再三。在杨广的攻心之术下,他甘心成为杨广的外援。杨广运用“内引外联”的手法,使杨勇内失父母之爱,外寡群臣之助,从而最终削夺了杨勇的内外势力,废掉了他的储君之位,代之为太子。在整个谋夺储位过程中,杨广“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自己则很少出面竞争,因此,对上博取了父母的宠爱,对下深得群臣的信任。这正是按爻辞“居贞吉”(坐待成功,就会吉祥)的卦象而行事的。如果杨广公开谋夺,这便不是“居”,其成功的可能就很小了,这也是爻辞“不可涉大川(由于自己没有力量,不可以冒险行动)”所示。使用围魏救赵之计的“内引外联”手法,重点在于掩饰真实目的,暗中活动,不宜公开,这是使用这种手法获得成功的根本。

徐达迂回破元军

公元1368年,大将徐达和常遇春在攻克了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后,统率大军继续向山西挺进。这时候,元朝太原守将扩廓帖木儿却击败渡过黄河的明将汤和,并乘胜进军,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北部),逼近居庸关,企图夺回大都。徐达与诸将商议对策,道:“扩廓帖木儿倾主力远出,太原一定空虚。古人有围魏救赵之举,我们何不仿效古人,避实击虚,直克太原?”众将齐声说“好”。于是,徐达决定不回师增援大都,而是亲率骑兵,迅速扑向太原。果然,扩廓帖木儿已经进至保安(河北涿鹿),听说徐达进军太原,担心老巢被端,立刻下令回师救援。双方大军在太原附近相遇。徐达的军队全是骑兵,步兵尚未到达。徐达与大将常遇春正在营中谋划,忽有亲信来报:“扩廓帖木儿部将豁鼻马愿意投降做内应,现派人来商讨。”常遇春道:“元顺帝及后妃、太子等人早已逃往开平(今内蒙多伦西北),元军已成崩溃之状。扩廓帖木儿只是一支孤军,败局已定,因此,豁鼻马的投降可信。”徐达认为常遇春的判断有理,并说:“我军只有骑兵,与扩廓帖木儿正面交锋只能吃亏。如果利用豁鼻马为内应,集中兵力,乘夜奇袭,定能大破扩廓帖木儿!”两位主将的意见取得了完全的一致。当天夜晚,他们一面派出使者与豁鼻马取得了联系,一面倾营而出,悄悄地包围了扩廓帖木儿的大营。在豁鼻马的策应下,明军突然杀入扩廓帖木儿的营中。扩廓帖木儿尚未就寝,忽闻营中一片喊杀声,急忙出营上马,在十八名亲信的保护下,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逃命去了。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还收降了豁鼻马的四万精兵,乘势直捣太原。太原守军本来就不多,又闻扩廓帖木儿已经逃走,于是抛下城池,一个个落荒而逃,徐达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太原。

太平军反击解围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 (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得天京成为一座孤城。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杭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众将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亲率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性喜欢猜疑,他因天京被围,形势险恶,便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逃脱,所以迟疑不决,没有吭声。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也就略有松懈。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二王突围后,分兵两路:李秀成奔杭州,石达开奔湖州。李秀成直抵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杭州,心中焦急。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躲进城堡休息。他们因为几天几夜没好生睡觉,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已经大开,李秀成率军冲入城内,攻下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和春闻讯,知道杭州已失,断了后勤供应,急令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援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杭州,放火烧了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撤天京。两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避开张玉良援救杭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阵势大乱,一败涂地,清军的惨败使其无力再打天京,天京之围解除了。

灵感家首页灵感家经典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