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李代桃僵:李、桃:李树和桃树。僵:僵硬、干枯。原意是以李树代桃树受虫蛀。比喻兄弟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它转用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即用甲来代替乙,或以劣势的兵力牵制优势的敌人,以便为全局争取时间或提供有利条件。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注释
势必有损:势,局面,局势。损,损失,损害。损阴以益阳:阴,这里是指局部利益。阳,这里是指全局利益。全句意为;舍弃某一部分利益,保全大局的利益,从而使全局得到增益。
译文
当局势发展到不可控制把握和损失已不可避免的时候,只有将损失或困难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要舍弃局部的利益,以求得全局更大的增益。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决,即在长短之相较。而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推测者也。
注释
我敌之情,各有短长:短长,即短处、长处,缺点、优点,劣势、优势。全句意为:敌我双方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以短胜长之秘诀:这里是指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限制敌人的长处,专门攻击敌人短处的秘诀。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战国时期齐国大将。战国时期,齐国的将军田忌常常和王族们赛马。孙膑看到他们的马相差不远,都有上、中、下三等,于是向田忌献策:用下等马对上等马(输),用上等马对中等马(赢),用中等马对下等马 (赢),比赛结果,两胜一负,因而获得胜利。这就是上述“以短胜长之秘诀”的一个典型例子。
译文
我方与敌方的情况,各有长处与短处。在战争中,各方面都超过敌人是难得做到的。决定战争胜负,即在于双方力量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的较量。而在优势与劣势的较量中,也有劣势战胜优势的诀窍。比如赛马,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这一类事例,就是军事谋略家具有的独特的谋略,这可不是用一般道理可以推测出来的啊。
传世典故
本计语出《乐府诗集·鸡鸣》。诗中说:“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林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此诗的本意是比喻兄弟休戚与共的亲情。后人借“李代桃僵”的成语,表示借助某种手段,以一事物的损失、牺牲,来换取另一事物的安全、成功,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安宁的谋略。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赵王派大将李牧镇守北方门户雁门关。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他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大军直逼雁门关。李牧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单于准备了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落荒而逃。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用计锦囊
在两军对峙时,在政治斗争中,在商业竞争中,获得全胜往往很难,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或做出一定的牺牲。在这种情况下,要恪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尽量牺牲局部以保全大局,牺牲眼前以图长远,牺牲他人以拯救自己,牺牲小的利益以换取更大的利益。李代桃僵就是这种舍小保大的计谋。
此计以“李”表示做出牺牲的一方,以“桃”表示被保全的一方。因此,“李”与“桃”之间要具备内在的联系,否则无法完成替代任务。要注意“李”轻“桃”重,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反向替代。
含义
此计有以下五种含义:
一、丢车保帅。在象棋中,为了保住帅,宁可丢掉最有攻击力的车。此法在军事、外交、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诸领域无不适用。
二、弃子争先。在围棋中,古人有 “逢危须弃”的要诀。弃子从表面上看失去了一些棋子,但有利于占据先手,达到全盘棋活的目的。此法亦具有普遍适用性。
三、忍痛割爱。壁虎在尾巴被捉时,会猛力挣断尾巴。壁虎断尾肯定是痛苦的,但为了活命,这样做应是值得的。其实人比壁虎更应忍痛割爱。
四、抓替罪羊。本来自己有难处,要把这种难处转嫁到他方去,使自己得到解脱。
五、代人受过。在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人即将遭难时,自己主动替他承担罪责。
对策
对李代桃僵之计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
一、非己之过莫要揽。推功揽过虽是一种美德,但如果无原则地承揽别人的过错,很容易被利用,成为别人的挡箭牌、替罪羊。自己的无谓牺牲,反为他人提供了逃之夭夭的机会和条件。
二、不白之冤莫要忍。在自己受到了不白之冤的背后,肯定会有另一个人逍遥法外,幸灾乐祸。如果我们忍受了别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罪责,无疑就成了替罪羊了。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当了替罪羊时,一定要奋起抗争,莫要忍耐。
三、是非之地莫要留。别人争斗之地,或别人作案之地,即为是非之地。尤其是别人的作案之地,千万不能逗留,以防有人移花接木,嫁祸于人。总之不能给别人留有空隙,不能授人以柄。
用计范例
赵氏孤儿数义救主
春秋时代,晋国奸臣屠岸贾和有功于晋国的赵氏家族有仇,屠岸贾就捏造罪名,鼓动晋景公杀了赵氏全家。部将韩厥知道了这个阴谋,暗把阴谋告诉给赵盾的儿子赵朔,促他避祸。赵朔不肯,说: “事到如今,跑也跑不了。如你能为我赵家保存一点血脉,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因为我妻子现正怀孕,她是公主,是景公的姐姐。”“那赶快送她入宫躲避吧,迟了怕来不及。”韩厥秘密告诉其门客程婴,叫他们护送公主进宫。并嘱: “倘将来生女名文,生男叫武,文人无用,武可报仇”第二天清早,屠岸贾亲自率兵把赵府围住,将赵氏一家男女老少统统杀掉,检查尸体时发现少了赵朔的妻子庄姬公主一人。不多久,公主果然生下一男孩。屠岸贾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带人进王宫搜索。公主着慌,把孩子藏在裤子里,默默祷告:“姓赵的该绝种,你就哭吧;如不该绝种,你就不要出声”果然,孩子一声也不响。屠岸贾搜不出什么,认为已把孩子运出宫去了,便到处悬赏缉拿。赵盾生前有一位忠实门客叫公孙杵臼,在当日赵府被围的时候,便约同门客程婴一齐殉难,程婴答道:“我们设法保住赵家血脉是对赵家最大的报答。”公孙杵臼非常同意程婴的见解。“只要找到一个最近出世的婴儿,冒称是赵氏孤儿,由我抱住往首阳山躲起来,你便去告密,屠贼搜着了假的,就不会再搜下去了。”“那就最巧不过了,”程婴说,“我妻子也刚生下一个男孩,和孤儿的生日相近,可以代替。”公孙杵臼说:“你立即去抱儿子过来,然后去找韩厥将军,把孤儿设法安置好!”计策安排好了,程婴就往屠岸贾处告发,屠岸贾大喜,亲率三千甲兵,直奔首阳山去。果然有藏匿着的公孙杵臼与婴孩。公孙杵臼被甲士揪住处死了,小孩子也被当场摔死。屠岸贾心满意足地回京。当屠岸贾往首阳山搜孤的时候,城里的检查也松懈了。韩厥乘机托心腹扮成医生,入宫给庄姬公主医病,乘机将孩子暗置药箱内,带出宫去。韩厥即将孩子藏于密室,雇心腹乳母哺养。过了十五年,赵武长大了。景公要恢复赵氏声誉,韩厥趁机把冤情经过说出来,景公大怒,特许赵武雪冤,于是屠岸贾全家又被赵武杀尽。“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久远,而其中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义胆忠心令人钦佩。他们为了保留赵家的后代,一个献出了生命,一个献出了儿子,尽管代价是很大的,但他们终于使赵武长大成人,为赵氏家族报了仇。这也堪称“李代桃僵”之计的运用典范。
完子舍身报国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田成子独揽了齐国大权,当时齐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百姓怨气很大,外部诸侯不服。田成子因上台的“名分不正”,所以,对此一直苦无良策。终于赵国借口田成子谋逆篡权,出兵伐齐。田成子急召幕僚们商议,意见分歧很大。争来争去,田成子都觉得不是破敌良策。他心里捉摸:倾城出动迎敌,不仅耗费国力太大,而且仅靠一批善战勇士带领老百姓去打仗,不一定能获胜,现在自己地位又不太稳定,闹不好还会出现被反戈一击的局面;割让城池也非上策,自己刚刚掌权,就舍城丢地,将来难以建立威望,后患无穷。正在这时,他的哥哥完子献计说:“我请求大王准许我率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迎敌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战败,不仅战败而且一定要全部战死。惟有如此,才能退赵兵,保齐国。”此语一出,满座皆惊。田成子也感到迷惑不解,问道:“你为什么要带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完子从容回答:“王弟现在占据齐国,老百姓还不了解你的治国本领,没有看到你的政绩,有的私下里议论纷纷,说你是窃国之盗,不一定愿意为你打仗。现在赵国来犯,而贤良之中又有不少骁勇善战爱国之臣,认为我们蒙受了耻辱,急于出兵迎战。在我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齐国已经很令人忧虑了。”“王兄所言极是,可为什么非得你去主动战死才能保全国家呢?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吗?”田成子面对仁爱而又勇敢的哥哥仍然不得其解。完子说:“赵国出兵无非是要在诸侯面前抖抖威风,捞个正义的名声,况且,以其现在的实力完全吞并我们还不可能。我带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兵迎敌,战而败,败而死,这叫以身殉道。赵国一看杀死了你的兄长,‘教训’我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随我战死的那些人也为国尽了忠心,没有战死的也不敢再回到齐国来,这样一来,国内的人心也就稳定了。所以,据我看来,这是惟一的救国之道了。”田成子边听边流泪,他为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为挽救齐国,他只好听从了兄长的意见。果然不出完子之所料,在赵国军队杀死包括完子在内的一批贤良之士之后,立即撤走,齐国终于转危为安。在这个故事里,完子在权衡利弊之后,果断做出了以身殉国的决定。完子用李代桃僵的办法,使齐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陈轸救楚
战国时期,韩国地处实力雄厚的秦国和楚国之间。秦王把楚国看作是称霸道路上的敌手,为此试图发兵攻打楚国。可韩国偏偏挡在道中,于是秦王就派丞相张仪前往韩国,企图说服韩与秦一起攻楚。韩宣王为人优柔寡断。面对两邻国之争,韩王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便激怒了秦王。他决定,先要迫使韩国屈服。公元前317年,也就是韩宣王十六年,秦国向韩国宣战。一路上,秦军未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就杀进了韩国。韩王忧心如焚,立即召见韩相公仲明。公仲明要把祸水引向楚国,让楚国代替韩国承受灾难,以保全韩国。于是,韩王便派公仲明出使秦国,并割让韩国一座名城贿赂秦国,以便与秦国结成联盟,共同伐楚。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很害怕,急忙召见谋臣陈轸商议对策,陈轸听后笑道:“韩国是想利用‘李代桃僵’之计来对付我们,那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楚王听从了陈轸的建议,一方面在军事上做好了抵抗秦军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又派人到各国去散布流言,说是楚国接到了韩国的求援信。优柔寡断的韩王轻易上了当。他放弃了原先与秦国结盟一齐攻打楚国的计划,改为与楚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秦王对韩楚结盟的消息将信将疑。他便派密探扮成商人模样混进韩、楚两国侦察。结果证实了这一消息。韩王的反复无常激怒了秦王,他率领大军在楚军到达之前攻入韩国。韩王只好派使者前往楚国,请求楚军支援。楚王采纳了陈轸的策略:派军队向韩国方向进发,但这只是为了制造假象,目的是促使秦军在韩楚会合之前尽快攻占韩国。楚王对韩国使者说,支援部队已在路上。韩军苦苦等待楚军的到来,但楚军总也不出现。在秦军大败韩军之后,楚王担心秦军会来攻打自己。谋臣陈轸则认为不必为此担忧。因为作为李树的韩国已经僵死于地,借此就可以暂时保证楚国的生存。秦王手下的谋臣要求攻打楚国,但遭到了秦王的拒绝。因为对韩之战已给秦军造成很大的损失。楚军现在士气饱满,正严阵以待地等着与疲惫的秦军作战。于是,秦王就率军班师回国去了。到此,陈轸的计谋大功告成。韩国的“李代桃僵”之计遭到了失败,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扭转。
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和齐威王及皇子们举行赛马活动,而且赌注极高。田忌输的多,赢的少。一天,孙膑陪他去赛马。孙膑知道田忌的马与皇子们的马各按速度分成上、中、下三等,田忌的马虽然在总体上多劣于皇子的马,但各等马的足力相差并不多,只要策略得当,完全可以赢得比赛。等到下一场赛马,孙膑建议田忌:用自己的下马对皇子的上马;用自己的上马对其中马;最后用自己的中马对其下马。田忌听从了这一建议。结果,他以下马对上马一场失败,换回了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的两场胜利。“李代桃僵”在这里被孙膑运用得恰如其分,牺牲下马对对方上马的比赛,目的是获得自己的上马及中马对对方中马及下马的胜利,从而获得比赛的总胜利。也就是说,以部分牺牲作代价,取得总体上的大胜利。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军事斗争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在战争中要从全局着眼、善于统筹,为了整体的胜利,可以牺牲局部利益。从全局上看到处于劣势的方面,就可以正确地运用这一规律,采取出奇制胜的战术,做出某种让步,而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达到以弱胜强的预期目的。田忌胜利后,齐威王非常诧异,因为田忌从前比赛多次输掉。田忌告诉齐威王这是由于孙膑的策略,齐威王感叹孙膑的妙计,田忌遂把孙膑推荐给他。孙膑尽献胸中兵法,齐威王更加赏识孙膑,要拜他为将,被孙膑婉言谢绝了。他称自己是受刑之人,只愿做军师,辅佐田忌。齐威王就采纳了孙膑的意见,任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
刘邦聚兵攻霸王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二年六月楚汉战争中,汉王刘邦攻占关中。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十八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束缚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刘邦封于巴蜀、汉中,迫其离开关中,与此同时将关中分割为三,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以三秦王控制关中,防止刘邦东进。五月,齐人田荣起兵反楚,兼并了三齐(指项羽分封诸侯时,在原齐国故地封立的齐、胶东、济北三个诸侯国,含今山东大部)。项羽率军自楚都彭城北上击齐。刘邦采纳大将韩信、陈平建议,决计突袭关中,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正当汉王刘邦调动兵马,准备东征彭城去端项羽老窝时,滕公夏侯婴带着常山王张耳来求见,说张耳前来投降。原来,张耳和陈余曾是最要好的朋友,后来两个人闹翻了,互相征讨过几次。陈余杀了张耳的家小,张耳走投无路,便带着人马来投靠汉王。刘邦现在要攻打项羽,正需要兵将,张耳来得正好,他要好好地利用张耳,使张耳为他出力,就热情诚恳地招待张耳,信任他,并且重用他,仍旧称他为常山王。后来刘邦听从董公的建议,准备出师有名地攻打项羽,就兴师动众地为被项羽杀了的义帝举哀,并号召各地诸侯共同讨伐杀害义帝的项羽。这时,赵王的相国、张耳的仇人陈余派人来了,说:“汉王若肯杀了张耳,赵王就派大兵来。”汉王这时已收留了张耳,正要重用他,让他为自己这次征讨项羽出力呢,怎么能杀他呢可是不杀张耳,赵国又不发兵,现在自己要攻打霸王,手下的兵马,是越多越好,怎么办呢?汉王可为难了,他左思右想,有了,他在小兵中挑了个面貌像张耳的人,把他杀了,脑袋割下来交给陈余的使者带回去。陈余一看这颗人头,血肉模糊,和张耳又有几分相像,也没想到汉王居然会用假人头骗他,就发兵给汉王,帮助他去攻打项羽。就这样,汉王刘邦七施“李代桃僵”之计骗取了陈余的兵马。
赵忠李代桃僵终被诛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病死洛阳嘉德殿,朝政大权落到了何太后和大将军何进手中。何进的入朝秉政,对于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由此开始。正是在此过程中,赵忠巧施李代桃僵之计,出卖同伙儿蹇硕,玩弄了一场舍乙保甲的权力游戏。蹇硕是汉灵帝器重的宦官之一,黄巾起事之后,蹇硕为灵帝所欣赏,委任他禁军统帅之职,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受他辖领指挥。何进因妹妹何皇后关系,位列大将军,在黄巾起义爆发后,领左右羽林军和五校尉,负责京城洛阳的防卫。蹇硕的上任,不仅分其权,而且还要听从一个宦官的指挥,自然心中不服。现在何进上台秉政了,决定向宦官动手,并把杀死蹇硕报仇雪恨作为重点。蹇硕也感受到形势的危急,私下里也图谋消灭何氏等外戚。他写信给赵忠等人,要求联手杀何进。赵忠接到蹇硕的信,思虑良久。蹇硕信上所讲的,都是现今实情,但赵忠心里明白,在此情况下,轻意出击,并无胜算把握,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如暂时缓和与何进的矛盾,平息事态,只要能得到何进的宽容,自己能及时退身,安享晚年,也是幸运不过的事了。赵忠如此想,不仅没有答应蹇硕的建议,反而把蹇硕的密信送给何进阅看,揭发蹇硕以邀功。何进阅信后,立即领兵逼宫,令黄门搜捕蹇硕。蹇硕临死,才知同伙儿赵忠出卖了自己,虽咬牙切齿,但已无回天之力,旋即被何进处死,做了一个冤死鬼。其所掌禁军,全部为何进接管,何进成了东汉末年执掌军、政权柄的真正权臣。赵忠等人出卖蹇硕,最大的收获是暂缓了何进尽诛宫内宦官的步伐,自己可以苟活于一时,可是并没有改变和打消何进诛杀宦官集团的计划。何进则在中平六年八月,再次进宫劝何太后尽诛宦官时,被张让等人抢先动手,砍下了脑袋。赵忠逃到朱雀门下,被袁绍捉住,砍成两段。这都是何进、赵忠两人未意料到的。赵忠李代桃僵出卖同伙儿,虽躲过了一时,但最终却没逃被杀戮的下场。
狄青李代桃僵救兄长
狄青从小失去双亲,一直与哥哥狄素相依为命。狄素虽贫穷,但是个正直的庄稼汉。一天,狄青去给田里干活的哥哥送午饭。半路上,有人匆匆跑来告诉狄青:你哥哥同村里游手好闲之徒铁罗汉在河边打起来了。等狄青赶到出事地点,争斗早已结束,狄素正眉头紧锁地坐在一块石上喘粗气;只见不识水性的铁罗汉正在河中挣扎。他是被狄素一脚踹进河里的。狄青心想,若是这家伙淹死了,哥哥就要大祸临头:按宋朝法律,杀人要偿命。于是狄青立即跳下河去救铁罗汉。与此同时,他在铁罗汉耳边低声说道:“俺狄素救你一命。”铁罗汉喝了很多水,神志已经不清。他无法搞清究竟是谁救了自己。将近岸边时,他便失去了知觉,躺在那儿像个死人一般。“俺打死他了,”狄素对弟弟说,“俺得偿命,你管这闲事干吗?”说着流下了眼泪。“哥,你放心,他只是一时失去知觉,不会死的。”狄青安慰哥哥道。村长此刻也赶到了出事地点,他喝道:“狄素朝廷有法,不准斗殴,谁惹事打死人,谁就要偿命。”狄素呆呆地站在那儿,等着被抓。“等一等”狄青挺身而出。“小子,你敢反对?”村长沉着脸对他道。狄青大声说道:“你全弄错了。事情明摆着,铁罗汉欺负一个弱小村民,我出于旁观者的责任感,一怒之下帮了弱者。这个流氓(指铁罗汉)自己不小心,差一点淹死,是我哥哥把他拉上岸救了他。”狄青敏捷地跑到铁罗汉身边,骑在他身上,开始揉铁罗汉的肚子。很快,铁罗汉张开了嘴,大口大口地吐黄水。又过了一会儿,他醒了过来。狄青趁机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铁罗汉摇摇晃晃爬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向狄素。他双膝跪倒作揖,口中念道:“多谢你的救命之恩……”一连说了几遍。狄素觉得非常意外,一场暴风雨之后一下云开雾散了。狄素问弟弟:“铁罗汉为什么要感谢我救了他的命?”狄青答道:“铁罗汉喝醉了,对这些事根本记不清。后来我救他时,位置是在他身后,我对他说:‘俺狄素救你。’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我又轻声告诉他:‘你应该去感谢狄素。’他真的就这么做了。”狄素深为赞赏狄青的机智,帮自己躲过了一场大难。此时的狄青只有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