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整合资源创业事半功倍

深耕建筑陶瓷生产行业20余年,厚积薄发,年近40岁的欧金福毅然创业并闯荡出一片天地,实现由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向创业精英转变。他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储备了足够的资源,扮演好CPU(中央处理器)角色,创业便水到渠成。

厚积薄发——20年打下创业基础

第一次与欧金福接触,还是去年8月。他的不用黏土生产地砖技术取得成功,第一时间跟他取得联系时,电话中感受到他的激情。欧金福告诉记者,创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通过20年的积累。1989年,他从莆田只身来到泉州谋生。因为无一技之长,好不容易在一家陶瓷厂谋到一份杂工差事。不过,两年的时间里,勤奋好学的他不但熟悉了所有涉及瓷砖的相关材料的特性,而且还协助技术部门进行了技术攻关。

然而,此时他需要更大的展示舞台,于是转投当地一家建陶龙头企业,继续吃“技术饭”。“更看重的是在技术攻关方面,大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借助更高的平台,他获得了许多与国内一流的建筑陶瓷技术研究机构交流的机会。2001年,由于他升为研发部经理,主管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工作,成功研发了低吸水率的高级地砖及高级复古艺术砖。屡有创新,这个外来务工青年开始在圈内崭露头角,也有各色人士纷纷伸出橄榄枝,力邀他合伙创业,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为所动,而是选择在这家企业一干就是10年。“并不是守着那份不错的薪水,而是觉得创业输不起,积累很重要。”欧金福这样告诉记者。

直到2007年,他内心才时不时有“当老板”的冲动。“有一定的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点事情,创业便水到渠成。”在他看来,建筑陶瓷生产工艺已经越来越透明,行业准入门槛日益低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枝独秀”,惟有独辟蹊径。

“这个行业最大的成本在于原材料,控制原材料,就是把握了核心竞争力。”凭借着20余年的积累和与众不同的嗅觉,这一年,欧金福创办自己的公司,专注于生态陶瓷技术的研发。

整合资源——扮演中央处理器角色

没进过大学校门的欧金福,却异常注重与科研院校合作。正因为痴迷于绿色陶瓷建材的研究,他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常客。他与该校裴新美教授深度合作,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一种替代传统黏土的高分子聚合物被成功运用于小批量试产中。

“我们出让高比例的销售分成,换取他们的科研成果。”为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不阔绰的欧金福“出手却相当大方”。除了跑武汉,佛山是他另外一个常去的城市。每个月,他至少要跑去一趟。在他看来,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建陶产区,佛山建陶业界时时衍生出新材料、新技术,只有不断“取经”,实地感受,才能跟上步伐,实现“后来者居上”。

通过与科研前沿合作,欧金福紧紧抓住领先技术,同时他又腾出手来组建产业化环节。然而,众所周知,上马一条现代化的建筑陶瓷生产线,投资往往需要上千万元。对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欧金福来说,只有借力,整合资源才能圆梦。“与瓷砖生产企业合作,出让部分收益,租借厂房,才能让研制的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实现利润。”欧金福笑称,他其实是在扮演一个CPU(中央处理器)的角色,整合上下游、周边各种资源为己所用,让自己的企业成功地走过三年艰辛的初创之路。

摘自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