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正式开始。东周的历史,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前段史称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是中国奴隶制走向崩溃的阶段,后段称战国(公元前 475~前221年),因汉代记述这段历史的《战国策》而得名,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取代奴隶制而确立自身地位的时期。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时代,是当时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纷争、沟通、融合的时代,是文化学术上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异彩纷呈的时代。春秋战车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时趋于鼎盛,很多诸侯国拥有大量战车。车战开始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战争形式。春秋中后期以后,战车逐步衰落,渐渐为步兵、骑兵所取代。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学术领域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景象。诸子百家之间相互争辨,思想领域空前活跃。
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3000弟子,他以《诗》、 《书》、《礼》、《乐》、《易》、 《春秋》为教材,教授学生学习六艺。孔子学说成为中国2000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极为深远,被历代帝王尊为至圣先师。
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 “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庄子
庄子即庄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曾任蒙漆园吏。著名思想家、文字家,著有《庄子》10余万言,是先秦庄子学的创始人。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