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药物的功能,并且具有和药物一样的性能,也包括“性”、 “味”、“归经”等内容。
食物和药物一样,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是,食物人们每天都要吃,而且味美可口,所以历代医家都认为“药疗”不如“食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饮食营养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所有的疾病都会增加人体组织的消耗,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如结核、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更是这样。结核所导致的长期低烧、肿瘤后期的癌性发热,均可增加机体消耗,平均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即增高13%。营养缺乏可导致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容易使人感染疾病,而疾病会使机体的免疫机能进一步被破坏。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患者需及时补充能量以及必需的营养素,以增强抗病能力。
治疗疾病
一些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营养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采用增加或减少热能及某些营养素的供给达到治疗目的。如临床上因缺乏蛋白质引起的水肿病,即可通过调节饮食进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保证机体代谢平衡
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一种或几种营养物质长期代谢异常,必将导致全身代谢的紊乱。因此,必须通过合理饮食摄入一定的营养素,以保证机体代谢的平衡。
补养脏腑
中医把人体组织器官和整体机能低下导致的疾病状态称之为“正气虚”,属于虚症。五脏均可亏损,可有心虚、肺虚、脾虚、肾虚、肝虚。中医提倡用血肉之品来补养身体,扶正补虚。如产后体虚、血亏,可多食鸡汤、当归生姜羊肉汤、胎盘粉等。
泻实祛邪
中医把外邪侵袭人体或内脏功能紊乱和亢进所导致的疾病称为 “实”,即“邪气实”。治疗此类疾病应该“祛邪安脏”。如山楂消食积,多用于肉积;藕汁清热凉血,可治疗热病之吐血、衄血;赤小豆解毒消肿,适用于疮痈、肿毒、痄腮等。
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是人体的正常状态,即阴阳协调。饮食具有维持阴阳调和的作用,并且可以利用食物的性味来调节阴阳失调所致之疾病。调整阴阳,可以有扶阳抑阴、育阴潜阳、阴阳双补等多种方法。如羊肉、狗肉、羊乳、雀肉、鳝鱼属温性,可以补益阳气,阳虚之人应多食之。而牛奶、甲鱼、银耳、蛋黄、葡萄等多属凉性或平性,具有滋阴生津之效,阴虚之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