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黑子”

火车驶近南方,地平线上出现了群山的身影,梵高欢喜地注视着,佛兰德斯地区单调沉闷的乎川掠过车边不见了,这使他心里颇感轻松。经过几分钟的仔细观察,他发现这些由古怪得很,它们每一座都是完全孤立的,平地拔起,陡坡突兀。

“黑埃及,”他凝视着窗外那一长溜奇异的金字塔似的山,喃喃自语着。

然后,他转过脸询问坐在身的人,“您能告诉我这些山是怎么变成那个样子的吗?”

“可以啊!”他的邻座回答,“这些山是由矸石堆成的,那是些从地底下同煤一起挖出米的废石。您看见那辆就要到达山顶的小车子吗?您盯着看。”

他的话音刚落,那小车就朝一侧倾翻,一股黑烟顺山坡飞泻而下。“看哪!”那人说,“这些山就是这么形成的。五十年来,我是天天看着它们一英寸,一英寸地堆起来的。”

火车在瓦姆镇停下来,梵高跳下午。这个镇座落在阴冷的山谷之间,虽然苍白的太阳斜照山谷,似是飘浮在天地之间的一层煤烟把阳光遮住了。

瓦姆镇的两排肮脏的红砖房子顺着山坡婉蜒而上,不过这样的红砖房子还没到山顶就看不到了,于是,小瓦姆村便出现在面前。

梵高向山上走着,他对村子里为什么这样荒凉感到纳闷。任何地方山见个到男人的影子,只在一家门口偶尔看到一个女人带着呆滞、麻木的表情站征那里。

小瓦姆村是个矿工村。全村绝无仅有的一所砖房座落在山顶上,这是面包师约翰-巴普蒂斯特·丹尼斯的家。梵高要去的便是这所房子,因为丹尼斯已经写信给皮特森牧师,表示愿为派剑这座镇上来的下一位福音传教上提供食宿。

丹尼斯太太亲切地接待了梵高,领他穿过暖和的、飘着发酵面团气味的厨房,把他的房间指给他。这是屋檐下的一个小房间,房中有个窗户对着小瓦姆的街道。椽木在房间后部突然向下倾斜。这地方已被丹尼斯太太那双粗壮能干的手刷洗一新。梵高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他兴奋得连行李都顾不上打开,就急忙跑下非常简陋的木楼梯,到厨房告诉丹尼斯太太他要出去。

“您不会忘了回来吃晚饭吧?”她问道,“我们五点钟吃饭。”

梵高喜欢丹尼斯太太。他觉得她具行一种无需费心思索就能理解事的的天性。“我会回来的,太太。”他说,“我只想到用围看看。”

“今晚我们家有个朋友要来,您应当见见他。他是马卡塞矿井的一名监工,他可以告诉您许多您想要知道的与您的工作有关的事情。”

外而大雪纷飞,梵高向下走去。只见围着带刺树篱的院子和田地都被矿上烟囱里冒出的烟熏成了黑色。丹尼斯家的东边有一道陡斜的峡谷,大多数矿工的小屋都在那里;两边是一大片旷地,那儿有一座黑黝黝的矸石山,还有马卡塞煤矿的烟囱,这便是小瓦姆村多数矿一下井的地方。一条荆棘丛生,被盘错虬结的树根弄得坎坷不平的路从这片旷地上穿过。

虽然马卡塞只是比利时煤矿所属的一串七个矿中的一个,但它是博里纳日最老、最危险的矿井。它的名声很不好,;因为有那样多的人在下井或上井时被毒瓦斯、爆炸或坍塌的旧坑道夺去了生命。地面上有两座矮粗的砖砌井楼,煤就是在这里被运转的机械带上来、再经过筛分后装入车中的。一度曾是黄砖砌就的高大烟囱,一天二十四小时昼夜不停地把黑色的烟尘撒落到附近地区。马卡塞周围便是穷矿工们的小屋,屋旁仅有的几株死树,也全被烟尘染成了黑色;还有带刺的树篱、粪堆、灰堆、废煤堆;而高耸于这一切之上的,便是那座黑色的山。这是个阴沉沉的地方,在初来乍到的梵高看起来,每一样东西都显得悲惨而凄凉。

“怪不得人们叫它黑乡呢!”他喃喃地说。

他在那儿站了一会儿,只见矿工们开始拥出旷井大门。他们穿着破烂的粗布衣衫,头戴皮革缝成的帽子,女人们的穿着也一样。所有的人都是浑身乌黑。活象扫烟囱的人,他们的眼白和满是煤灰的脸形成了奇特的对比。人们称他们作“煤黑子”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人天不亮就下井,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干了一天活儿之后回到地面上,连下午微弱的阳光也使他们感到刺目。他们摇摇晃晃地走出门来,眼睛处于半盲的状态,相互间用快而难懂的土话交谈着,他们个子矮小,窄窄的肩膀缩作一团,骨瘦如柴。

梵高此时才明白,为什么村子里下午不见人影,原来真正的小瓦姆村并不是峡谷中间的那一小片棚屋,而是七百米深处那迷宫似的地下城,全村的居民几乎有一大半醒着的时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