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写照

米开朗基罗在马塞尔·戴伊·科维街上拥有了一个新居,马厩、花园、木屋和顶楼的设施齐全。他的工作室占据了住房的一半,并有6名年轻助手应聘前来。

这一切是朱理二世临死时付给他的剩余报酬,也作为对他天才的创造— —西斯廷小教堂天顶壁画的真挚感谢。

也许是受到西斯廷小教堂天顶壁画成功的影响,他为朱理二世陵墓雕刻的《垂死的奴隶》(约1513年)和《摩西》(约1516年)琪也与壁画构思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垂死的奴隶》雕像高228.6厘米。这位年轻的奴隶站立着,左手扶着后仰的头部,右手放在胸前。左腿弯曲,全身重量落在右腿上。

他的头部、腰腹和腿部恰好形成一个自然的S形状。

安详的脸上露出一种刚刚摆脱严酷折磨之后的轻松感觉,渴望着灵魂的自由,精神上的永恒慰藉。

但是他仍然无法摆脱紧紧绑住胸部的几道粗粗绳索,临死前的平静与陶醉只是一种可怜的梦幻。

但他无须再作垂死挣扎,因为对他来说,生命的一切都将结束,只能以甜蜜的沉睡来忘却生前的烦恼。

这其实也是米开朗基罗自我的生动写照。在西斯廷天顶壁画竣工前的两个月,他仿佛感觉到上帝在召唤他。在写给家里的信中,他慎重地提到了“死”

的概念。

朱理二世终于活到西斯廷天顶壁画的竣工,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现在他俩都得到了一种愉快的解脱。

不过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甜蜜的沉睡只是短暂的,他醒过来时发现身上被绑的绳索仍然还在。新教皇列奥十世已经举行过隆重的加冕典礼。

强烈企盼自由的愿望,何曾不是米开朗基罗的内心呼喊?

但他往往处在两难选择之中,他既想摆脱反复无常的统治者的严格控制,又想为统治者服务,将自己名字也一起永远铭刻在他们的陵墓上,这等于为自己勒紧身上的铁链枷锁。

他是坚强而又软弱的,聪敏而又拙笨的,伟大而又普通的。

朱理二世逝世前曾下达了重新建造陵墓的圣谕,这也正是米开朗基罗的心愿。

准备安放在陵墓上的《摩西》雕像,集中反映了米开朗基罗心目中贤明君主的理想,也溶进了自己嫉恶如仇的鲜明个性。

摩西在希伯来文中是“拉出”或“救出”的意思,他是《圣经》中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他带领古代犹太人摆脱了埃及法老的奴役,并成为代表上帝向犹太人传谕“十戒”的立法者。

2.37米高的摩西雕像是一位坐着的老人,头上雕有两个小角,象征着放射出非凡的光芒。

他右手夹着刻有“十戒”的两块石头,左手捋着垂下的卷曲长须。

他的头向左前方注视,严厉的目光仿佛在怒斥违背“十戒”的罪人。

强健发达的肌肉,蕴藏着巨人般的无穷力量,左小腿向后弯曲,赤裸的左脚尖紧张地触地,随时准备站起来大吼一声。

这尊威严愤懑的英雄形象正是西斯廷小教堂天顶壁画人物中缺少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英雄人物系列的延续。

米开朗基罗经历了几位统治者执政的朝代,僭主、教皇的不同脾性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影响。

他一生的命运被紧紧地系在统治者的手中,因此对于理想英雄的渴望,也是他对于自己悲剧命运的强烈抗争。

在米开朗基罗这一段雕刻期间,佛罗伦萨执政官索德里尼被赶下台,梅迪契家族重新控制了该城市。

布拉曼特也永远闭上了浅绿色的眼睛,他生前仅仅完成了圣彼得大教堂中一座圆形的典雅小庙,被后世誉称为可以和古典杰作媲美的建筑典范。

拉斐尔继续获得新教皇列奥十世的宠爱,接替了布拉曼特原先负责建造圣彼得大教堂的肥缺职位。

米开朗基罗却被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困扰着,新教皇并不赞成他把精力都放在建造朱理二世的陵墓上。

新教皇是罗伦佐殿下的小儿子乔万尼·狄·梅迪契,米开朗基罗曾与他共进午餐,那时他俩都还是少年。

1515年12月,新教皇在佛罗伦萨将伯爵称号授予米开朗基罗的大弟弟波纳罗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