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是6月底作的,图中少女依然是玛格丽特·嘉舍。梵高在信中写道:"…那是画着粉红色的衣服,绿底橙色点背景的墙壁,又有红底绿格的地毯,深紫色的钢琴,长1米,宽50厘米的画布。"他表示,作这幅人特画很愉快。他又说明这幅细长的画与画麦田的横长的画很相配,后者的淡绿与黄绿,恰好与粉红成补色, "自然界的这一片与另一片之间,有互相吸引的不可思议的关系。"他一方面把自然界的神秘关系,由色彩与形状置换成象征关系,另一方面又想把内心所受的感动,直接有力地表现出来。右上角的斑点、地板部分向下的断线行列、衣服的流动线条、钢琴的粗大直线群等等,莫不由不同笔触的象征性来架构画面。』
梵高在奥维尔创作的作品中,有13幅画面窄长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在意境上似乎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明显地带有乡间乌托邦色彩。研究梵高的学者乌都注意到了这十几幅画另具一格的构图。它们同属一类,两个正方形的长度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所表现的内容都类似于皮维·德·沙瓦纳和卡米耶·毕沙罗的装饰画。梵高来奥维尔途经巴黎时看到过他们那些装饰画。然而,人们一般总是把梵高这些两个正方形长度的作品一幅一幅地单个分析。例如"麦田上的鸦群"就一直被孤立看待,人们盲目地认为它是梵高的"最后一幅作品",认为这幅画从根本上说是作者心理的自我表现,说这幅作品以及梵高在奥维尔的其他作品是作者精神变态的产物,暗示了作者即将自杀。这样看法掩盖了这些作品的真正内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但若从总体上考察,这些作品构成了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装饰画系列,它们所描绘的田野、树林、花园,甚至单人的肖像,都反映了一种现代的田园生活理想。
这13幅作品大小是20x40英寸,其规格在30号到40号画布之间,这么大尺寸的画布框是可以买到的,但是这种尽寸的画常常是有人事先定购,去装饰某个特定的地方的,如果作为单独的作品展出,往往被称为"壁板式装饰画"。梵高以前也画过这种尺寸的画,那是1884年,他接受委托为安东·赫尔曼斯在艾恩德霍芬的家所画的6幅画。赫尔曼斯是个金首饰匠,也是位业余画家。那6幅画画在赫尔曼斯的餐室里,画的内容是春夏秋冬四季和农民生活。三年后,他在巴黎给提奥写信时或许想起了那些画,因此在信中提起他想画一张横幅的城市风光三联画:"我知道这些又大又长的画销售起来有困难……它们只适于用来装饰餐室或乡下的房子。"1888年7月,梵高在从阿尔勒寄出的信中,又提到了他对这种作品的适用范围的设想:"如果想为我们的画找到销路,最好的做法是让中产阶级之家普遍认识到这些画是很合适的装饰品。在荷兰情况就是如此……不过,还有那些咖啡馆,以后我们将用它们装饰咖啡馆。"
奥维尔这些作品的窄长构图和通俗的题材同样也暗示是用于装饰普通或者说家庭的环境的。实际上,这个系列中较早画出的一幅也是唯一的一幅竖式作品——本画即挂在玛格丽特父亲在奥维尔的家中,肖像的两旁是两幅日本版画,这也表明了此类作品的装饰性,或许画家想像整个的系列都能找到类似的主顾。
在19世纪,音乐素养成为中产阶级小姐所受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图卢兹-劳特累克有幅产品,画的是声乐教师玛丽·迪豪正用钢琴为乐谱架前一位未画出的歌唱者伴奏。梵高很欣赏这幅作品。如此看来,梵高的这幅画与劳特累克的那幅画在构图上基本一样也就绝非偶然了。
画中的玛格丽特肤色白里透红,身材颀长,在布满花纹、由红绿两色组成的背景衬托下,似乎在画面上活了起来,而人物清晰的轮廓和竖长构图又使得着色酣畅的衣裙格外醒目。背景墙壁的淡绿和黄绿和少女粉色的衣裙形成补色关系,对比强烈;而墙上橙色的斑点,红底绿格竖向排列的短笔触的地毯,深紫色横向粗长笔触的钢琴,粉红色流动线条的长裙,这些不同的笔触和颜色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形成梦幻般的场景。
这幅作品画的是玛格丽特的后侧影,这是略去了能表现人物身份的相貌细节,而这样的细节很可能会影响作品的装饰性;跟与她相配的风景画一样,她也是供人观赏、给人以快意的对象。这幅肖像画可以说是风景画或风景系列画的支点,对那风景画而言,它处在观赏者兼保护者的统治地位上,就像嘉舍医生看护自己的土地和家庭。嘉舍没有买梵高在信中勾画出草图的那一组画中的风景画;也许梵高希望再画一张同样的肖像画(实际上并没有画),以便寄给提奥去跟麦田风景画搭配。不过玛格丽特这幅肖像画还是起到了装饰作用。因为这幅画是竖长型的,嘉舍便把它跟自己收藏的立轴日本版画挂在了一起,挂在念载野森创作的两幅美女画之间,于是这三幅画就有了跨越文化地域的三女联画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