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入侵前的高卢]凯尔特人从公元前7世纪在今法国出现前,经过几个世纪与当地原有居民的融合、交流,至公元前1世纪中,在高卢共分为三支,即中部的高卢人、北部的比尔及人和西南部的阿基坦人。高卢人是体质上较为纯粹的凯尔特人,居住在加龙河以北至塞纳河的广大地区。比尔及人是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的混合,他们于公元前3世纪从莱茵河以东迁来,定居在塞纳河和莱茵河之间的地区。阿基坦人在种族上具有凯尔特人与当地伊比利人混合的特征,分布于比利牛斯山与加龙河之间。这三支凯尔特人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宗教特征,相似的风俗习惯,但讲不同的方言,体质形态上也有差异,他们分别组成约60多个邦。这种邦从组织形式上讲,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它们拥有的人口和所占土地的多寡很不相同,人口多的可达数十万。如北部比尔及人中的俾洛瓦契邦,据恺撒记载,人口总数约近40万。比利牛斯山中的邦则不过数万人而已。每个邦下面又有几个部落区。各邦的氏族部落都有一定的领土和疆界。较大、较强的邦有森农内斯、爱杜依、塞广尼、林恭内斯、阿浮尔尼、别都里及斯、桑东尼、雷穆维契斯、庇克东内斯等。
高卢辽阔的土地和丰饶的物产早就为古罗马人所睽视。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经过3次布匿战争,打败北非的迦太基,同时,先后征服巴尔干半岛、西班牙的一部分,并染指凯尔特人居住的地区。第2次布匿战争结束后不久,罗马征服山内高卢。此后经过几十年时断时续的战争,于公元前 118年占领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那榜高卢行省,确立了罗马对山外高卢的部分统治,控制了凯尔特人居住地区与地中海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罗马征服山南高卢和那榜高卢后,对凯尔特人的语言、习惯、文化有较多了解,军队中吸收凯尔特士兵,从而获得一个补充兵员和进攻的基地。
[恺撒远征高卢]公元前1世纪中,罗马成为领有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奴隶制大国。原先以城邦为基础的共和制度已不适应奴隶制在各地的发展,难以对付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奴隶起义。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在镇压奴隶起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军事独裁这一新的统治形式。
一些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夺取最高统治地位,时而结盟联合,时而明争暗斗,出现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过渡统治——前后两次“三头政治”。
公元前58年,罗马政治家和著名军事统帅、“前三头”之一的恺撒出任山南高卢行省总督,后又兼理那榜高卢。他带着4个军团进驻山南高卢后,处心积虑地训练、培植、扩展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部队,同时,伺机侵占尚未被罗马人征服的“蓬发”高卢①广大地区。当时高卢原始社会各邦各部落内部的阶级对立、冲突已很尖锐,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化正在不断破坏氏族公有制,瓦解氏族的血缘关系,“不仅⋯⋯每一个部落、每一个地区,并且几乎每一个家族,都分成党派”。中部的一些部族甚至已产生萌芽状态的国家权力机构。为掠取土地和财富,各族间战争连绵不断。较大的邦则争雄夺霸,全高卢各邦分为两个集团,一个集团由爱杜依人领导,另一个由阿浮尼人掌握。高卢各邦内外矛盾激化、战事不断的动乱局面为恺撒插手他们的内部纷争,进而出兵入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公元前58年,居住在今瑞士境内凯尔特人的一支赫尔维特人出发向加龙河口迁徙。高卢中部的爱杜依邦面临赫尔维特人压境的局面,遂向罗马求援。
恺撒率军进入山外高卢,在毕布拉克德附近击败赫尔维特人并迫使他们返回原住地。接着他以高卢人的“同盟和友邦”的名义击败奥维斯都斯领导的一支日耳曼人,使其退回莱茵河东岸。恺撒借出征的机会,在战役结束后将自己的军团和冬令营留在高卢,以镇压高卢人的反抗并欲夺取更多的领土。这引起高卢人的不满,北部比尔及人的各邦首先起来行动,他们相互串联,试图结成联盟把罗马人赶过阿尔卑斯山去。恺撒获悉后,先发制人,率军至比尔及,利用比尔及人与高卢人的矛盾及比尔及人联军在指挥上的不协调和失策,各个击败了势力较强的俾洛瓦契邦和苏威西翁内斯邦,接着在萨比斯河大败以纳尔维邦为首的比尔及联军。此后又相继征服南部的阿基坦人和布列塔尼半岛的文内几等邦。
[高卢的失败]恺撒以军事手段征服了一些邦,又用许愿、结盟等方法笼络、分化瓦解了另一些邦,至公元前53年已占领高卢大部分地区。恺撒在各重镇和交通要冲驻军、建立冬令营,要求各邦提供人质、纳贡、听从军事调度和服从罗马的统治。
高卢人民并不甘心臣服罗马,公元前52年爆发了几乎席卷全高卢的反对罗马占领者的起义。起义领导者是阿浮尔尼邦的维钦及托列克斯,他曾在罗马军队中服役过,具有军事指挥能力和联合盟邦的外交能力。他组织起一支由各邦战士参加的军队,联合对罗马作战,采取坚壁清野和破坏敌人辎重、给养的策略,与恺撒部队周旋。恺撒倚仗自己军队的高度机动性和丰富作战经验,企图一举扑灭起义。双方军队在及尔哥维亚短兵相接,激烈交战。高卢联军战士作战勇敢又善利用地形,重创了罗马军队。恺撒损失46个百夫长 ①和将近700名士兵。及尔哥维亚战役后,罗马在高卢的主要盟友爱杜依邦摆脱恺撒投向起义军方面。接着,除雷米人、林恭内斯人和德来维里人外的全高卢各邦,聚集于毕布拉克德,重申联合作战,摆脱罗马统治,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决心,共推维钦及托列克斯为高卢联军统帅。恺撒指挥军队步步为营,构筑大批工事、防堤和壁垒,把联军驻守的阿来西亚团团围住。阿德来巴得邦人康缪斯率军前去救援,两支部队奋勇作战,向罗马军队数次发起猛烈突击,战局几度成拉锯态势,但终因无法攻破恺撒的包围圈而没能会师。最后,联军主力为恺撒的骑兵所歼灭,维钦及托列克斯战败投降恺撒。一场声势浩大,几乎高卢各邦人民都参加的反罗马军事斗争,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被恺撒的10多个军团镇压。至公元前50年,高卢境内反罗马武装斗争基本平息。
恺撒能在短短的几年间征服幅员比意大利半岛大,人口与罗马不相上下的高卢地区,有许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高卢各邦之间不团结,争战多年。当罗马军队压境,面临被征服的危机时,他们虽具有反侵略、反奴役的斗争性,能结成临时的同盟,共同对付罗马,但高卢各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单元,仍处于以氏族、部落、部族为单位的前国家发展阶段,氏族血缘关系纽带的影响仍深深存在。这种情况,不仅妨碍高卢各邦人民在反罗马斗争中的政治联合,也削弱了军事上集中指挥和协调行动的功能。从罗马方面讲,恺撒采用了软硬兼施的政策,他并不单纯依靠武力,而是把军事征服和分化瓦解巧妙地结合起来,审时度势,抓住高卢人内部的矛盾,或收买、或许愿、或安抚,又择时进行军事打击。这是罗马能征服高卢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恺撒在征战高卢的数年中,培养、训练出一支绝对服从于他,纪律严明,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部队。这支部队擅打攻坚战、防御战,有高度的机动性。加之恺撒是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多谋善断,灵活多变,又具有与高卢人打交道的经验,几乎每次重大的军事行动,都有高卢人与之配合,所以罗马在军事上也处于优势。
高卢被罗马征服初期,各邦所受待遇不同,他们分为联盟邦,即罗马的同盟,在接受罗马统治、罗马宪法的前提下,享有内部自治权;自由邦,即悔过邦,享有一定内部权利;以及缴纳贡赋的雇佣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