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罗马帝国晚期的高卢

[罗马统治的危机]从2世纪末到3世纪末,罗马帝国出现了政治经济的全面混乱。城乡经济衰落、国库空虚、政局动荡、内战不断发生。罗马帝国这段时期的危机称为“三世纪危机”。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经济的衰退。从2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来掠夺奴隶,而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迫,又造成大量奴隶死亡。2世纪后叶,罗马奴隶人数减少奴隶价格上涨,广泛利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矿山和手工作坊已无利可图,难以维持下去。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枷锁。

到3世纪,罗马社会经济急剧衰退。经济的倒退使赋税收入减少,加之宫廷奢侈糜费、官吏贪污成风、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大量铸造不足值的劣币,这又促成物价上涨,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社会经济全面衰退的情况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化、政权不稳定。中央政府的力量越来越削弱,地方势力割据称雄。 192年,康茂德皇帝被杀后,近卫军和各行省的统帅纷纷拥兵自立为皇帝,相互间展开内战。253—268年,罗马帝国的中央政权几乎全部瘫痪。名义上虽然还有皇帝,但各行省的军队统帅都拥兵割据,成为地方上的实际统治者。

258年,高卢驻军司令官波斯特模率军脱离罗马,自立为皇帝,建立独立的“高卢帝国”,自设行政机关,自铸货币,统治范围除高卢外,还包括日耳曼、不列颠和西班牙。268年,波斯特模为士兵所杀,高卢分裂。南部拥立维克托里努斯为皇帝,北部以玛里乌斯为皇帝。不久维克托里努斯击败玛里乌斯,成为全高卢的统治者。高卢帝国是指挥官军事割据的产物,它并无牢固的社会阶级基础,从一开始就面临罗马皇帝的讨伐,驻扎在莱茵河畔长期效忠于中央政权的军团的敌视,与其它军事割据者斗争及内部各级指挥官的争权夺利。这一局面持续到273年,高卢皇帝泰特里克为镇压国内起义,向罗马求援,答应交出军队,高卢才重新归并罗马帝国。

[巴高达运动]罗马帝国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使人民遭受莫大的苦难。

小农在重税、暴政、战乱的重压下,往往沦为隶农,处境和地位与奴隶越来越相近。城市的中下等阶层也日益贫困、没落。高卢地区的经济自2世纪末起呈现停滞,手工业生产出现衰落,商品行销范围缩小。破产的农民中间不满情绪加剧,被压迫者同压迫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尖锐。终于在269年爆发了奴隶、隶农的大起义——巴高达运动(高卢语巴高达是战斗者的意思)。起义者乘高卢脱离罗马,统治阶级力量薄弱之机,建立以农民为步兵、牧人为骑兵的军队。占领大片农村地区,夺取大庄园,杀死或赶跑庄园奴隶主,攻陷城镇,打击豪富贵族,剥夺其财产。攻占奥古斯托登城后许多同情起义的手工业者、国家武器工场的雇工及其他城市贫民加入义军。巴高达运动声势浩大,斗争席卷全高卢。在高卢皇帝泰特里克与罗马的联合镇压下,起义一度转入低潮,283年,斗争再度爆发,义军推举埃里安和阿芒德为皇帝,自铸钱币,管理地方事务。285年,罗马攻克马恩河与塞纳河汇合处巴高达运动的主要基地,以血腥的屠杀暂时平息了起义,在全高卢重建罗马的统治。

巴高达运动是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危机的产物,是高卢境内阶级斗争激化的表现。与同时发生在埃及、西西里、阿菲利加等行省的起义一样,反映出帝国政府竭力维护、加强的奴隶制度已开始走向衰落。远离帝国政治中枢,充满着激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地区,成为罗马帝国奴隶制统治锁链上最薄弱的环节。这些地区奴隶、隶农和人民的斗争成为冲击、打碎西罗马帝国政权,促使西欧奴隶制度崩溃的催化剂。

[民族融合和罗马统治的终结]高卢从原始社会起,就是各民族交汇、融合,不同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较为明显的地区。公元前1千年代前半期,凯尔特人在法国出现并同化当地居民,是高卢原始社会晚期最大的一次民族融合。这一持续数世纪的融合是通过凯尔特人诸部落联盟的迁徙、征战,与当地原有居民杂居而实现的。这一融合在文化上表现为凯尔特人的拉登铁器文化传遍全高卢,在体质形态上表现为形成凯尔特人与当地居民混合的高卢人、比尔及人、阿基坦人。

高卢被征服并纳入罗马帝国版图后,开始了高卢历史上第二次较大的民族融合。这次融合是在政治统一的基础上,通过高卢人的原始文化与罗马奴隶制文化的撞击、相互吸收而实现的。它表现为在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讲拉丁语的高卢——罗马人。尽管在广大农村,民间拉丁语和高卢语曾长期并用,但拉丁语以其使用者的文明优势逐渐融合了高卢语,同时,具有相当文明程度的高卢人在接受拉丁语时,也以自己的语言对拉丁语施加影响,使高卢拉丁语不同于意大利语族中其它古代方言。

3至4世纪游牧世界中的民族大迁徙,引起高卢境内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帝国初期,日耳曼诸部落是高卢境外最大的一支“蛮族”。公元1世纪,日耳曼人的社会和经济还处于原始发展阶段。他们中有的部落住在高卢东部边境地区,作为罗马的盟友向罗马交纳贡税,为辅助部队提供兵员。有的则敌视罗马。罗马三大军事集团之一,大多由高卢人组成的莱茵军8个军团主要驻屯在莱茵河边界上防御日耳曼人。公元83年,罗马皇帝图密善曾亲征莱茵地区,在长约300公里的边境上构筑工事,封闭日耳曼人可能侵入高卢的通路。3世纪时,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度进一步解体,在向外征战中形成法兰克、勃艮第、阿勒曼等强大的部落联盟。在欧亚大陆民族迁徙的影响下,日耳曼人诸部落相继掀起一阵又一阵入侵罗马的浪潮。3世纪危机爆发后边境上驻军逐渐减少,大批法兰克人、勃艮第人和阿勒曼人,乘机从莱茵河右岸进入高卢东北部,占领农村地区。罗马无力防御,只得让他们以罗马同盟者的身份定居。不少人深入内地,有的被招至军中,罗马军队中的日耳曼雇佣军,尤其是骑兵越来越多;有的沦为奴隶和隶农。5世纪初,罗马为对付西哥特人入侵意大利半岛,调莱茵驻军保卫罗马城,高卢东北部已无兵可守,边界洞开,日耳曼人各支再次涌入高卢。早已在高卢定居的“蛮族”因处处受压迫,随时可能被变卖为奴而乐意投靠入侵的同族人。与此同时,巴高达运动余焰重燃,斗争遍及全高卢。这种形势下,入侵的“蛮族”相继站稳脚跟,摧毁罗马的统治,在高卢的土地上建立起几个王国。419年,西哥特人以图卢兹为中心建立第一个蛮族国家。457年①,勃艮第人在罗讷河和索恩河流域以里昂为中心建立勃艮第王国。486年,法兰克人在高卢北部击溃残存的罗马帝国军事政治势力,建立法兰克王国,并于5世纪末征服高全卢。

罗马对高卢500年左右的统治,在奴隶、隶农和人民的暴动起义及蛮族侵入的打击下被摧毁。高卢的奴隶制随之瓦解,日耳曼人解体的公社制因素与高卢内部萌芽的封建因素结合,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基督教开始传播]高卢并入罗马以后,罗马政府对产生于原始社会的特罗依德教,并没有打击或取缔,而是采取利用的方针,把特罗依德教崇拜的神祗搬到罗马神庙中,使其从属于罗马的大神,并奉罗马皇帝为最高祭司。

罗马宗教中虽已有主神丘必特,但多神自然崇拜的观念仍长期存在,各地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因此,特罗依德的多神崇拜与罗马泛神的一神宗教具有某些共同的信仰特点,在高卢罗马化的过程中,这两种宗教很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宗教形态。它既保留了特罗依德教对自然力量崇拜的观念以及在葬俗等方面的宗教仪式,又吸收了罗马宗教中的因素。特罗依德教崇拜的神灵,其造型原先往往为某种动物,与罗马宗教结合后,神灵都具有人的性质,造型也采取拟人的形象。特罗依德教的神庙原先多为木结构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的小型建筑,后来则采用罗马的万神殿作为供奉神祗的庙堂。无论特罗依德教还是罗马宗教都脱胎于原始社会,带有浓重的原始宗教色彩,信仰基础都还没完全摆脱一城一邦,或某一行业的狭隘范围。罗马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只有几百年,其宗教还没有来得及吸收奴隶社会中哲学、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精华。特罗依德教是由口传下来的实践和信仰构成的,无完整教义,无宗教典籍,也无宗教教育。与罗马统治以前相比,高卢的特罗依德教除崇拜罗马帝国和罗马君主外,其宗教形态并无实质性变化。当罗马征服高卢和地中海沿岸各国后,摧毁了旧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生活,产生古代宗教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也随之消失。这时,需要一种世界宗教来充实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需要。这一新的宗教就是基督教。

公元1世纪初,基督教产生在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这一地区长时期中饱受战祸和民族动乱。原始基督教是被压迫者、奴隶、下层人民的宗教,在它产生和传播的过程中,通过犹太民族文化和希腊文化的交流,吸收了希腊文化和哲学的内容。基督教信仰上帝创造世界主宰世界,宣称上帝对各民族信徒同等看待,宣扬“信徒因基督的牺牲而得救”。这些教义对于当时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处于无权地位,只能追求精神寄托来摆脱绝望处境的下层人民,具有很大吸引力。加之简化的宗教仪式,使基督教在下层民众和失意的上层分子中迅速传播并战胜其它宗教。

早期基督教认为崇拜上帝与效忠皇帝难以调和,不敬罗马的神,不承认罗马皇帝是神,因而罗马帝国政府视基督徒为“叛逆”,进行迫害。对基督教实行一面打击、镇压,一面争取的政策。基督教在传播中,随着中上层人士入教并取得领导权,政治上早期反罗马的态度转为力求与统治者妥协,罗马政府对基督教也从迫害改为宽容、怀柔、利用。

基督教约在2世纪后期传入高卢,由基督教的一支孟他努派从西亚传至高卢。土耳其出生的教士伊里奈乌于公元160年到里昂传教,177—178年任里昂主教。与罗马帝国其它行省情况不同,基督教被奉为罗马国教以前,高卢的基督徒大多是讲希腊语的外来移民,教士多来自东方,传播范围局限于一些城市内。长期以来,罗马皇帝残酷迫害基督教徒,高卢地区大批教徒被处死。直到 4世纪初,才停止迫害。 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帝国从迫害改为利用基督教的开始。接着,帝国政权大力扶持基督教会,发还教会产业,允许教会经营工商业,享受免税特权。375年,罗马政府禁止向罗马传统崇拜的神庙献祭,皇帝不再是这些神庙的大祭司。392年进而命令关闭一切非基督教的神庙,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国教,从此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宗教,教会势力迅速增长。罗马政府在扶植基督教的同时,又对教会加以控制,各种特权只给皇帝支持的正统教会,使教会成为维护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精神支柱。在高卢,政府强迫人民信奉基督教,停止信奉其它宗教。同时建立正式的基督教会组织,教徒从早期的移民扩至统治阶级上层人士。公元300年至400年,高卢的教区从26个增加为70个,主教通常由高卢——罗马贵族担任。皇帝、贵族和社会上层人士捐赠的大量土地、房产、财宝,使教会财富急剧增加。在帝国晚期动荡不定的形势中,中下层居民宁肯以自己有限的产业献给教会,托庇求靠教会特权,以期保障生活。5世纪时,基督教已把城市异教根除,其势力由城市伸入农村。教会凭借拥有许多庄园、领地,以及众多的奴隶和隶农,与信奉基督教的世俗大庄园主勾结,依赖统治阶级的暴力在农村传播基督教。基督教最终取代罗马化的特罗依德教成为高卢唯一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