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0 年代前期的法国外交政策

〔法德矛盾的加深〕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局势愈益动荡的形势中,法德矛盾更形尖锐。法国力主维护凡尔赛体系,竭力阻遏德国。然而,法国统治集团中部分极右势力对希特勒的反苏反共姿态又颇为欣赏。所以,面对纳粹的崛起,法国统治集团处于矛盾而复杂的心理状态中,既恐惧不安又暗自欣赏。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国对德政策的两面性。

30年代初法国继续奉行对德强硬的外交政策,这突出地表现在裁军和德国要求“军备平等”的问题上。早在1932年,巴本政府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就正式提出“军备平等”。希特勒上台后赋予这一要求新的含意,即公开场合上打着裁军的幌子,以受欺负的弱者面目出现提出军备平等的要求,暗地里却无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备的限制,加紧扩整军备。法国深知德国的意图,因此在裁军会议等场合对德国军备平等要求持严厉态度,始终坚持把裁军和德国军备平等问题同法国的安全保障联系起来,不愿对德作出重大让步。法国代表在裁军会议上先后提出的塔迪厄计划、赫里欧—保罗·邦库尔计划等裁军方案,都说明法国意欲通过国联来抑制德国的扩军要求。1933年10月,德国为放手扩整军备,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联。对此,法国反应十分强烈。

〔巴尔都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1934年2月9日,路易·巴尔都出任第二届杜梅尔格内阁的外交部长。巴尔都在政治上虽属保守派,却颇具国际战略眼光。他是法国部长中屈指可数的几个读过《我的奋斗》的人之一,他看到了纳粹的危险,曾指出应当及早对纳粹德国采取有力措施。因此,他力主独立自主的实力政策,反对削减军备开支,主张维持强大的陆军,同时又在国际上致力于建设和巩固抗德联合战线。

巴尔都认为法国的安全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安全密切相关,保卫法国和防止法西斯危险应当依靠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同盟体系,同时也要与苏联结盟和维护法英合作。1934年4月,巴尔都照会英国政府,提议共同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英国政府对此反应冷淡。在这种情况下,巴尔都未囿于自己保守的政治见解,立足全局,转向积极与苏联结盟,把苏联拉入法国在一战后同东欧一些国家建立的条约体系之中。同年5月,巴尔都建议苏联政府签订两项条约:东方条约(或称东方洛加诺公约)和法苏互助条约。苏联同意了两项条约的草案。为建立东方洛加诺,巴尔都风尘仆仆,遍访波、捷、罗、南诸国,四处奔走呼号,获得成功。此外,巴尔都还提出缔结“地中海洛加诺公约”的主张,由南斯拉夫、希腊、意大利和法国参加。主张亲法的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前往法国与巴尔都商谈,在10月9日抵达马赛。当天,亚历山大国王和巴尔都双双被民族主义分子刺杀。

巴尔都的强硬外交和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是法国传统外交在30年代前半期的继续,同其继任者们后来的政策迥然相异。巴尔都的去世,标志着法国抗衡德国,称雄欧陆的外交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