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活动

[临时政府的建立与改组]1944年6月2日,以戴高乐为首的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称临时政府。戴高乐在民族解放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军政大权,其派往各地的总代表、军代表的权力高于全国抵抗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之上。戴高乐还向巴黎以及各省派遣了大批行政官员,准备接管各地的权力。然而,国内抵抗运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法共手中还握有大量武装,使这些官员无法完全掌握各地的权力。因此,临时政府仍不得不承认各地的解放委员会。

巴黎解放后,戴高乐力图独占政权并使之合法化。8月26日,当皮杜尔建议在市政厅阳台上宣布共和国成立时,戴高乐拒绝说:共和国一直存在着,自由法国、战斗法国、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都与它形成一体,维希政权过去和现在都是无效的和非法的,我本人就是共和国政府的主席,为什么还要宣布共和国成立呢?8月28日,戴高乐召集巴黎游击队的20个主要负责人,宣布解散“内地军”指挥机关和参谋部。

由于临时政府成员中大多数是跟戴高乐从阿尔及尔来的人,引起了国内抵抗运动派的不满,他们强烈要求改组政府。9月9日,临时政府改组。改组后的所谓“举国一致内阁”共有22名成员,两名共产党人狄戎和皮佑分别担任空军部长和公共卫生部长,这是法共第一次入阁参与执政。戴高乐兼任了这届政府的国防部长。戴高乐抗击德国法西斯,维护民族独立,需要借助人民的力量,但他又害怕人民力量发展壮大后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他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手段限制法共和进步力量的发展。9月19日,他下令将内地军与正规军合并,由国防部统一指挥,继而又把全国抵抗委员会合并到咨询议会,把巴黎解放委员会改组为市议会。并下令解散爱国民警队的武装。戴高乐的这些决定和命令激起了广大国内抵抗战士和法共地方组织以及部分中央领导人的不满和反抗,为此纷纷举行群众示威和集会。为争取法共的支持,戴高乐在11月6日宣布赦免多列士。11月27日,多列士从莫斯科回到巴黎。11月30日,他发表了《为了胜利,为了法国的伟大而劳动和战斗》的演说,重申“只能有一个政府,一支共和国军队和警察”。后来在中央全会上强调:目前情况已经改变,人民武装不应该长期保留。由于多列士一再推行让步政策,使戴高乐得以解散在抵抗运动中创建起来的人民武装,夺取了抵抗运动的胜利果实。

[临时政府的对内政策]在政治上,临时政府对维希分子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清洗和惩办。一大批通敌分子受到法庭的审理。截至1946年8月初,共计判决了约35,000个案件,其中死刑案件约5千,强制劳动案件11,000件,有期徒刑案件19,000件。有4783人判处死刑,其中786人立即处死。1945年8月,最高法院判处贝当等18人的死刑,对贝当不久改判为终身监禁。10月组织特别法庭,对一些政府高级官员的叛国罪行进行审判,赖伐尔等3人被处决。

临时政府为了安定人心,及早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社会经济措施。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政府断然执行紧缩通货政策,冻结了工资和物价。为缓解财政困难,政府在1944年11月发行了1640亿“解放公债”,1945年又发行公债1千余亿法郎。临时政府还根据全国抵抗委员会的纲领,制定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政策和劳工政策,如家庭津贴、社会保险、奖励生育,带薪休假15天、缩短每周工作时间等。1945年2月22日,政府颁布法令在企业设立由工人推选代表组成的企业委员会。凡有百名雇员的工厂,企业委员会有权商讨劳动条件,审查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报告。在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其权力更为扩大,可以协助工厂行政委员会掌握企业的管理,审理工厂的资产等。

然而这条法令受到不少资本家的抵制,在许多私营企业里不过是一纸空文。

临时政府社会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大规模的国有化。这一时期的国有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4年到1945年的所谓“紧急时期”。

临时政府把北方煤矿、雷诺汽车厂、法国航空公司和主要新闻机构收归国有。

第二阶段是从1945年底至1946年,实行国有化的有法兰西银行和四大私人银行:通用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国民工商银行、巴黎国民贴现银行,34家保险公司以及电力公司、煤炭公司和煤气公司。

[临时政府的对外政策]临时政府在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特别是在欧洲的地位上,作出了重大努力。1944年春,美英策划在法国实行军事占领制度,建立盟国军政府,以便战后变法国为美国的附庸国。戴高乐在国内外抵抗运动支持下,同美国进行了斗争。在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前4天,全国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称临时政府。盟军登陆后,戴高乐坚持派遣法国精锐部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役,利用内地军配合盟军作战,尽量依靠本国的力量解放祖国,最终迫使美国放弃建立盟国军政府的方案。临时政府成立之际,外交处境极其艰难。6月2日成立的临时政府,直到10月23日才得到盟国法律上的承认。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上,法国屡遭排斥。1944年8月21日至9月28日,美英苏三国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开会,草拟战后国际组织的章程,法国被撇在一边。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法国也没能参加。会后,罗斯福希望回国途中在阿尔及尔会见戴高乐,后者愤然拒绝。同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也在没有法国人参加的情况下制定了多项处理战后德国的决议。因此,戴高乐政府就把摆脱美国的控制,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作为重要策略,希望到东方去寻求西方在对德政策问题上不愿给它的支持,并通过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打开法国“参与处理欧洲事务的局面”。1944年11月,戴高乐在外长皮杜尔陪同下访问苏联,签订了为期20年的法苏同盟互助条约。戴高乐也不反对在某种程度上争取美国的支持,在1945年8月对美国进行访问。

但在欧洲,特别是对德关系问题上,法美矛盾并没有解决。

在殖民政策方面,由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临时政府按照1944年1月布拉柴维尔会议精神,对殖民地人民作了一些让步,改变了殖民地的管理方式,允许一些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自治,并在法国议会中给他们保留了一定议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