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月风暴与戴高乐的引退

[危机的先兆]第五共和国新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暂时缓和了某些矛盾,一度使政局相对稳定,出现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1964—1965年,法国经历了战后第三次经济危机,1967年又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失业问题在危机的影响下也日趋严重。

1965年2月,法国失业人数为15.9万人,1967年猛增到45万人。失业队伍中不仅有一般的熟练工人,而且也有大批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还有大量从高等学校毕业而找不到工作的青年。法国政府力图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和放宽信贷等措施来刺激生产,结果却进一步造成了通货膨胀。1968年的物价上涨幅度比1967年增长66%以上。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预算也出现巨额赤字。1967年的则政赤字达70亿法郎。为弥补财政赤字法国政府于1968年初实行了“增值税”制,结果使广大群众的经济负担更为沉重。

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阶级矛盾。工人阶级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受害者。失业的威胁,物价上涨,加上政府限制工人增加工资,使工人生活水平下降,引起广大工人的不满,要求增加工资、保障就业的呼声日益高涨,罢工事件时有发生。

经济危机也损害了中间阶层的利益。虽然中间阶层的经济收入明显高于工人,但他们也深受失业、通货膨胀之害。其中不少人因此对现状不满,提出了改革税制和政治制度的要求。这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大批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威胁,对于法国僵硬陈旧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日趋不满。在马尔库塞、卡斯特罗思想的影响下,尤其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冲击下,都渴望着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向现存制度挑战。

与此同时,戴高乐体制的反对派力量也逐渐加强,特别是左翼党派在一致反对戴高乐的基础上,开始相互靠拢,法国政治社会又出现向左转的趋向。

左翼政党已逐步联合起来,成为戴派势力强有力的挑战者。这一切预示着一场强烈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1968年5月风暴]斗争之火首先在大学里点燃。从1967年秋天起,农泰尔文学院一些系科的学生为反对僵死的教育制度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掀起了持续不断的罢课浪潮。1968年3月22日,警方在巴黎逮捕了6名被怀疑因反对美越战争而向美国在法产业投掷炸弹的学生,引起农泰尔文学院学生的广泛抗议。在社会学系三年级德籍学生科恩—邦迪的鼓动下,学生们占领了学院的行政大楼。“3·22运动”揭开了5月风暴的序幕。

5月2日,农泰尔文学院院长决定关闭学校。次日,巴黎大学学生开会,抗议当局镇压学生运动。许多其它大学的学生(包括农泰尔文学院的学生)涌向巴黎大学参加集会。巴黎大学校长害怕发生骚动,请来警察驱散校园里的学生。双方展开激烈的搏斗,许多学生被捕,巴黎大学宣布关闭。然而,学生们并没有屈服,他们走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运动由大学扩展到公立中学。5月10日,学生们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巴黎大学复课,释放被捕学生,警察撤出拉丁区。夜间,学生们筑起街垒,和警察发生激烈冲突,不少学生被捕入狱。5·10夜被称为“第一个街垒之夜”。

5月中旬,冲突从大学生转向社会,斗争出现高潮。5月13日,即1958年5·13事件发生10周年日,法国工人举行全国总罢工,声援巴黎大学生。

这一天工人、学生、教师共80万人在巴黎举行了法国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性游行。示威群众高举着一条10米半长的横幅标语,上面写着“学生、教师和工人团结起来!”浩浩荡荡涌向市中心。在短短的4、5天中,全国总计有一千万人参加斗争。整个法国处于瘫痪:工厂停工、商店罢市、银行、邮局关门、电话中断、交通停顿、剧院停演,甚至连“法新社”、“法国广播电视公司”的职工也加入了罢工行列。

戴高乐虽然按原计划于5月14日对罗马尼亚进行国事访问,但被迫在5月18日提前回国,并连夜和内阁商量对策,鼓吹:“改革可以,乱来不行。”

5月24日,戴高乐发表广播讲话,承认法国社会必须进行改革,但认为出现危机是不正常的。这次讲话使人们大失所望,约一小时后,数千名学生又走上街头和防暴警察发生激烈冲突,遭到警察镇压,出现了第二次流血的“街垒之夜”。

政府当局在实行高压政策的同时,还采用另一种策略,组织资方与工会在格勒内尔大街劳工部所在地进行谈判,并在5月27日达成“格勒内尔协议”:各行业最低保证工资提高到每小时3法郎;立即增加工资7%,10月份再增加3%;减少工时;组成混合委员会负责就业和职业培训问题;承认工会在企业中的权利。总工会领导人对此协议极为满意,但工会的基层组织普遍拒绝这一协议,社会危机从此公开发展为政治危机。

5月27—29日,以统一社会党和法兰西全国学生联合会以及一些教育工会为主要代表的新左派,在夏尔莱蒂体育场组织了一次有孟戴斯·弗朗斯出席的群众大会。“左翼联盟”通过密特朗之口宣称现在“政权空缺”,建议成立以孟戴斯·弗朗斯为首的临时管理政府,密特朗为自己安排了总统职位。

共产党和法国总工会则提出建立人民政府。与此同时,戴派阵营内部乱作一团。5月29日上午9点1刻,在原定10时举行的内阁会议之前,蓬皮杜得到通知说戴高乐要到科龙贝去呆24小时,内阁会议推迟到明天下午3时举行。下午2时,部长们获悉戴高乐失踪,大为震惊。直到下午4时,才由武装部队来的电话中得知戴高乐已去西德。戴高乐在得到法国驻德武装力量总司令马絮的支持保证后,于5月30日回到爱丽舍宫,并在下午4时半发表了极为强硬的讲话,声明在当前情况下他不能离职,也不打算更换总理,并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推迟公民投票。此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30日晚上,举行了50万人的游行示威,表示对戴高乐的坚决支持。在戴派的高压之下,5月风暴逐渐平息。

5月风暴是第五共和国潜在危机的总爆发,其规模之大,来势之猛,发展之快,斗争之激烈,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联合之紧密,为法国历史上所罕见。由于在斗争中多种政治力量交织在一起,很难判定这场运动的性质。但这场风暴毕竟是反对垄断资本的一场政治大发动,它猛烈地冲击了戴高乐的统治,震撼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行政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有其历史的功绩。

[戴高乐的引退]5月风暴平息之后,戴派在6月的大选中获胜。为实现刷新政治的愿望,戴高乐改组了政府班子。7月11日,他任命顾夫·德姆维尔接替蓬皮杜担任总理职务。为应付学生的要求和避免危机的重演,议会在 10月10日通过了关于建立大学自治和让大学生参与制订学校管理的法律。

但改革的重点还是放在加强地方政权的权力、在经济计划上把权力下放到各省和实行参议院改革等方面。1969年2月19日,戴高乐决定就上述问题于4月27日举行公民投票。戴高乐之所以提出公民投票,其主要目的是想让别人承认他个人权威的合法性。4月11日,戴高乐公开宣布,如果多数反对的话,他将引退。4月24日,《费加罗报》发表的最后一次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 53%的选民打算投反对票。4月27日公民投票的结果完全证实了民意专家的预言,反对票占有效选票的53.2%,4月28日清晨,戴高乐发表了一份公报,宣布:我将停止行使共和国总统的职务,这个决定自今天中午起生效。戴高乐引退后回到科龙贝,断绝了和政界的一切联系,专心撰写他的《希望回忆录》。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由于心脏病发作猝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