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议会”
上届议会在1681年1月被解散后,查理二世又于1681年3月在牛津召开新的议会。这届议会所以要从伦敦改到牛津召开,是因为查理二世觉得伦敦的反政府力量过于强大,辉格派在伦敦城区的资产阶级中有众多的支持者,萨夫茨伯里及其追随者常以其人多势众来要挟国王。为控制议会,查理二世将军队调到牛津,派军驻守在从伦敦通达牛津的要道之上。下院议员见此情形,也成群结队前往牛津,以壮声势。伦敦市民闻讯,也有很多人涌向牛津。形势颇为紧张。与此同时,查理二世又和路易十四进行谈判,他向路易十四表示,他将不参加奥兰治亲王所组织的反法联盟。路易十四则表示,作为回报,他将赠给查理二世补助金。两人谈妥条件以后,查理二世感到不再需要议会通过议案给他以补助金,他不再害怕议会的要挟,就在当年3月将“牛津议会”解散。这是查理二世在位时期的最后一届议会。查理二世解散了“牛津议会”之后,感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缓和人们的强烈不满情绪,于是在4月间宣布重新实施“刑事法”。但不久之后(1684年10月),在詹姆斯的建议之下,政府部门又讨论关于暂停实施“刑事法”的问题。
“莱伊宅阴谋”案 1683年,政府利用所谓“莱伊宅阴谋”案件对辉格派的领导人加以镇压,使辉格派的力量大受影响。事情的经过是:当约克公爵詹姆斯从国外回到英国后,人们担心,一旦他继承王位,他肯定将在英国推行天主教并对英国新教徒进行迫害,所以一些辉格派人士秘密计划,设法消除这种威胁。1683年,辉格派人士听说国王和约克公爵要到纽马凯去观看赛马,归途中将经过赫特福德郡一条大路,路边有一所“莱伊住宅”。这里地势险要,正好过去参加过革命的伦勃德就住在这里。有人认为,如果在这里埋伏数十名武装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将国王的卫队制服,然后就可以将国王和约克公爵除掉。但纽马凯突然发生了一场火灾,赛马未能按计划进行,国王和约克公爵提前回到伦敦,密谋败露。辉格派政治活动家罗素、西德尼被处决,蒙默思、拉雷、韦尔德曼等被流放,另一个辉格派政治家埃赛克斯伯爵在受审前自杀。这就是所谓的“莱伊宅阴谋”案。关于“莱伊宅阴谋”事件,并无充分的证据。
被处决的罗素勋爵并未图谋暗杀国王,而西德尼也只是在一份未发表的文件中论述了抵制专制王权的思想。两人在受审时,始终坚强不屈。当时也有许多人怀疑所谓的“阴谋”是否真有其事。经过这一事件,整个辉格派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在政界的势力骤然衰落。原来在“天主教阴谋”案件发生后,英国曾掀起一股反天主教的狂热,一时辉格派影响大增。现在“莱伊宅阴谋”
事件的消息传出后,辉格派却成了这次事件的政治受害者。
查理二世在1681年解散了“牛津议会”,1683年处决了一些所谓“莱伊宅阴谋”的参与者之后,又对地方上的许多郡政府加以清洗,将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辉格派人士加以撤换,使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大多为拥护政府的人,其中许多人都是托利派。本来,以前就曾发生过多次国王政权企图控制地方政府的事。20年代、40年代以及1661年“市镇社团法”,都是这种企图的表现,但这一时期查理二世政府企图加强对地方政权机构的控制的措施规模最大。地方政权机构被清洗之后,辉格派在地方上的势力受了很大的打击。另外,为了制造忠君气氛,并从社会舆论上压服那些反对专制王权的辉格派,查理二世的政府还在各地有计划地组织成百上千的人签名,向国王递交表示效忠的请愿书。
在经济政策上,从1683年—1684年起,查理二世直接控制了对炉灶税和货物税的征收,使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到1684年—1685年时达到137万多镑。财政状况的改善,加强了他推行专制统治的势头。这时他的策略已不是去一味地推行天主教,而是利用非国教徒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当一些托利派的领导人迫害天主教徒和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时,他非但不加制止,反而鼓励。而一些托利派人士对查理二世的倒行逆施、专制独裁的行为也听之任之,不予反对。1684年,当查理二世不顾“三年法案”的规定逾期不召集议会,并且把为人所痛恨的詹姆斯吸收到枢密会议时,并未引起任何公开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