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王之友”政府

布特政府和“国王之友”派乔治三世登位后,在布特等人的参预之下,清除异己,培植君主势力,依靠那些“一贯以依附王权为唯一原则而行动的人们”进行统治。60年代中,英国10年间更替了6届政府。当时由国王亲信人物组成的政府被称为“国王之友”政府。第一届“国王之友”政府于1762年5月正式组成,以布特为首。布特从40年代起,就与当时尚是孩童的乔治王子有了密切接触,后为其监护人,经常出入王子的宫廷,深得这位未来君主的宠信,并且对他有过很大的影响。乔治三世与他长年书信交往频繁,并称他为“最亲爱的朋友”,经常与他磋商自己的许多重要私事和政务。在60年代前期,布特不仅是国王心腹亲信,也是“国王之友”派的核心人物。

乔治三世在1761年3月宣布举行议会大选。“国王之友”们利用对辉格党寡头长期统治的种种强烈不满,积极进行各种贿买拉票活动,在选举中沉重打击了辉格党。选举前夕,布特就稳操胜券,兴高采烈地预言:“新议会必将是国王的议会。”选举后,辉格党首领之一纽卡斯尔公爵被迫承认:“在英格兰许多地方,辉格党人都被抛弃了。”1761年大选后辉格党一蹶不振,国王大受欢迎。这次大选标志乔治三世取得了贵族地主的支持,也为布特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同时,乔治三世开始一反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不直接干预政务的惯例,经常操纵或直接主持内阁会议。他不顾老皮特等辉格党人的强烈反对,坚持由国王任命大臣的做法,1761年3月任命布特进入辉格党纽卡斯尔公爵和老皮特的政府中担任国务大臣,以此作为自己直接控制政府的一个重要步骤。此后,乔治三世于9月在致布特的信中明确表示要在一个适当时机将老皮特逐出政府。10月,老皮特被迫辞职。从此,布特在实际上控制了政府。次年5月,乔治三世任命布特为首席财政大臣,取代了纽卡斯尔公爵,正式成立了第一个“国王之友”政府。纽卡斯尔公爵的下台,宣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辉格党统治的崩溃。

乔治三世和布特随后在政府中大肆清洗异己,辉格党人以及反对“七年战争”停战和谈的官员都统统被赶走,甚至退休者的年金也被褫夺,“国王之友”派宣称这是一场“宫廷革命”。乔治三世声称:“除了君主青睐者外,无人能逃过这些清洗。”一位贵族写信给布特:“被我们征服的敌人昨夜还十分傲慢无礼,但只要陛下不予宽厚相待,不会再有这种情况。考虑到他们在陛下政府中的庞大势力,阁下要特别注意不要留下他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您心目中的敌人。”另一方面,乔治三世和布特一直在积极网罗各种势力以培植君主个人力量。自1745年斯图亚特王朝残余力量最后一次复辟行动失败后,不少詹姆斯党人感到复辟无望,欲图改弦易辙。乔治三世则与他们握手言欢,利用他们支持自己。这些人现在趾高气扬地出入从前是他们禁地的国王宫廷。小沃尔波尔就此写道:“他们抛弃了旧主子,却带着往日的偏见,保留了他们的原则,来到了宫廷……君权一词又时髦了起来。”大封贵族是乔治三世拉拢地主势力支持自己的又一重要手段。1760年前英国仅有 174名贵族,而乔治三世仅在60年代中就封了42名贵族,70年代则封了33名贵族,其目的是能借此控制议会上院。在下院,乔治三世也以贿赂收买和封官许愿等手段控制了一大批议员。如1761年选出的558名议员中,仅约有 300人未从政府获取职位、合同或年金。乔治三世借这些手段逐步造成了一个听命于自己的君主势力集团,大大加强了对国家政府机构的控制。布特明确说过:“‘国王之友’们已联合起来,这是支持国王独立的唯一手段。”此时,半个世纪以来处于瓦解和在野状态的托利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国王之友”派为其核心得到复兴。

旧辉格党长期寡头统治的崩溃和布特的“国王之友”政府的上台,是乔治三世个人统治开始形成的第一步,也是此后20年英国政界中党派分化组合和纷争不已的开始,旧辉格党本身也随之瓦解了。这一方面是因为辉格党长期的政治腐败使其失去人心,声名狼藉;另一方面是由于党内的贵族地主纷纷投向乔治三世。此后,旧辉格党分化为几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如老皮特派、罗金厄姆派等。

“七年战争”结束及布特下台布特政府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尽快结束“七年战争”。经过反复的谈判, 1762年10月。英国同法国拟订了和约草案。1763年2月,英法签订巴黎和约,尽管这个和约有利于英国,但为了使议会顺利批准,乔治三世和布特仍不惜以大量金钱贿赂议员。政府公开收买议员,而议员们则以200镑的价格出卖自己一票。有的财政官员后来承认,一个早上就花去了2.5万镑,半个月之内就收买了一个巨大的议会多数去批准和约。表决之日,尽管老皮特以 3个半小时的长篇演说反对和约,但和约仍以319票赞成,65票反对获得通过。

王权的增长,托利党的复兴,贵族地主们的嚣张气焰和巴黎和约的签订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布特则成为他们猛烈攻击的首要目标。还在 1760年11月乔治三世刚刚登位之时,伦敦皇家交易所就出现一幅标语:“不要女人政府!不要苏格兰大臣!不要乔治·塞克维尔勋爵!”此标语分别暗指国王的母亲、布特(他是苏格兰人)和詹姆斯党人。布特的模拟像曾在伦敦大街被焚毁。关于布特与国王之母有暖昧关系的流言蜚语更是四处流传。

1763年初,布特政府为解决巨额战债问题而征收苹果酒税,引起了强烈不满。在捐税重压之下的各阶层此时都把任何增税视为暴政。资产阶级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大力抨击布特。伦敦城的资产阶级更是一马当先,积极组织抗议活动,多次通过请愿向国王和议会施加压力,要求废除苹果酒税。苹果酒产地的贵族地主们也对政府深表不满。在接二连三的猛烈攻击之下,布特觉得自己已无法在政府中呆下去,乔治三世亦感到换马为宜,于是决定布特退居幕后操纵。1763年4月布特宣布辞职。在他的安排下,另一位“国王之友”

乔治·格伦维尔组成了新一届政府。

《北方不列颠人报》事件格伦维尔的上台使在野的老皮特、罗金厄姆等辉格党人更为不满,他们加紧了对乔治三世和“国王之友”派的反击。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由威尔克斯主编的《北方不列颠人报》,该报一直尽力抨击“国王之友”政府,经常含沙射影地攻击国王,成为乔治三世的眼中钉。1763年2月,乔治三世就曾向布特表示:“我希望法官对该报采取行动。”4月布特下台后不久,在老皮特等人授意之下,威尔克斯在该报第45期上载文直接抨击国王及其政策,宣称国王不过是头号治安官,执行君主权力时要向人民负责;在任命大臣的“特别职责”中,国王与最低下的臣民都是平等的。他还警告国王不得步斯图亚特王朝专制君主的后尘,高呼“自由是英国人民的特权”。如此大胆的抨击震怒了国王和“国王之友”内阁,他们立即蓄意违反法律,由大臣直接下达未指明逮捕何人的非法逮捕令,拘捕40余人,并破坏议员受保护的司法特权,将议员威尔克斯投入伦敦塔,搜查其住宅。随后,乔治三世又要求追查后台人物。他欲借此实现两个目的:以专制手段压制反对派,开创非法逮捕令这一专制手段的先例,并转移资产阶级对巴黎和约的攻击。以乔治三世为首的贵族地主与资产阶级由此爆发了一场激烈斗争。

尽管少数辉格党头面人物畏缩不前,但伦敦资产阶级却挺身保卫威尔克斯,接连举行游行示威,焚烧国王之母和布特等人的模拟像。5月6日,威尔克斯受审,法庭内外聚集了数千群情激昂的群众。威尔克斯指出对他的审判将决定“英国的自由究竟是现实还是虚影”。由于法官站在辉格党人一边,威尔克斯获释。这位法官在法庭上说:“为了取得证据,凭无名字的逮捕令就进入一个人的房子,这比西班牙宗教法庭还要糟糕……这是对人民的自由的大胆而公开的袭击,破坏了大宪章第29条,而这一条正是针对专制权力的。”从此,“威尔克斯与自由”的呼声不胫而走,成为激进主义的政治口号。

乔治三世不甘失败,在贵族的影响和压力下,下院多次以绝对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宣布第45期《北方不列颠人报》违法,说它是“对国王陛下前所未有的极大傲慢无礼和侮辱咒骂,是对议会两院最严重的诬蔑诽谤,是对全部立法机构极为放肆的蔑视,并肆无忌惮地企图离间人民对国王陛下的感情,煽动人民不服从王国法律,进行反对国王陛下政府的叛乱”。下院还作出决议:议员不受逮捕的特权不适用于“写作和发表煽动性诽谤的案件,也不应阻碍法院迅速有效地对罪恶滔天和危险的罪犯提出控诉。”下院还命令公开焚烧该报。在接二连三的迫害甚至暗杀的威胁之下,威尔克斯被迫出逃法国。议会随即将他除名,并宣布为逃犯。

在《北方不列颠人报》事件之后,贵族地主与工商业资产阶级又围绕北美殖民地问题展开了斗争。1765年,格伦维尔政府决定向北美殖民地征收印花税,以弥补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巨大财政亏空和支付殖民地的行政管理费用。长期以来,贵族地主们一直想直接瓜分殖民利益,英国向殖民地增加征税可以减轻他们的纳税负担。印花税法是英国向北美殖民地征收直接税的第一个法令,它遭到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抵制。同时,北美殖民地人民抵制英货也使英国对北美的贸易急剧下降,直接损害了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导致工人失业的大量增加。以老皮特和伯克等人为首的反对派在议会中猛烈抨击格伦维尔,使之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国王之友”派内部也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尤其是在乔治三世短暂生病后的摄政问题上,格伦维尔不甘为傀儡工具,要求掌握更大的权力,因而与其他“国王之友”派头面人物发生冲突。此外,格伦维尔政府的北美殖民政策,尤其是印花税法令,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反抗,在国内也大失人心。在内外压力之下,格伦维尔只好于1765年7月下台。辉格党人罗金厄姆趁机利用“国王之友”派的内部矛盾和国内对印花税法的不满而入主政府。